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中国历史 >>唐朝历史
  • 唐朝关中灌区的扩展
  • 盛唐开放的时代
  • 凌烟阁之功臣名录
  • 唐代之儒道释4
  • 唐太宗的气度
  • 唐代之儒道释2
  • 敦煌千佛洞
  • 柳公权
  • 隋、唐、五代时期边疆政权的消长
  • 唐朝中期以后的疆域
  • 最新热门    
     
    唐代之儒道释3

    遂使此宗达于极盛。但因理论过于繁细,难能通俗,终究归于衰落。 
        2.律宗。律宗的出现仍是由于隋朝之后国家对佛教僧徒的管理逐渐严密,教内也需要统一实行戒律的作法来加强自己的组织,而讲求律学的律师也随之出现。 
         其中道宣继承北朝慧光、智首的系统,专事《四分律》的宏扬。道宣作《四分律戒本疏》、《羯磨疏》、《行事钞》等大部著作,在理论上吸收了玄奘译传的新义,较旧说为长。因为道宣后来居住在终南山丰德寺,所以一般称呼他这一系传承的律学宗派为南山宗。同时还有法砺的相部宗、怀素的东塔宗,对于《四分律》的运用和解释,各有不同的见解,也各成一派。他们的声势虽不及南山宗之盛,但流行经过了较长时期,彼此存着分歧,不得统一。大历十三年(778),由国家发动来调和异议,也未见效,不过最后还是南山畅行,余宗逐渐衰落了。 
        另外,义净一家也锐意讲求律学。他曾费了二十五年的时间,历三十余国,留心关于实行戒律的各种作法,写成记录,从南海地方寄回国内,即称《南海寄归传》。他回国之后,又大量翻译根本说一切有部的广律和十七事等,很想原封不动地将印度有部制度移植过来。但这一制度在中国基础薄弱,显然和习惯相违,只徒有理想,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而已。 
        2.贤首宗,即华严宗。唐代高僧贤首大师(法藏)所开创的一个宗派,故称贤首宗。 
         此宗是推尊《华严经》为佛说的最高阶段,要用它来统摄一切教义的。最初由法顺(即杜顺)创立了法界观门,从《华严》所说各种法相归纳条理,作为逐步观察宇宙万法达到圆融无碍境地的法门。接着有智俨著述《搜玄记》、《孔目章》等,对《华严经》文作了纲要性的解释。到了法藏(,因为参加了《华严》的新译,理解经文更为透彻,他还吸收玄奘新译的一些理论,这样完成了教判,并充实了观法,而建成了宗派。后人即以他的法号贤首作为宗名。他的理论曾一度为其弟子慧苑所修改,以致未能很好地传播,但不久澄观即纠正了慧苑之说而加以发扬。其后宗密融会禅教两方面,贯彻了华严圆融的精神。向后此宗即沿着这样的趋向而开展。 
          另外,法藏门下有新罗学人义湘,他归国后即在海东开创了华严经宗。 
        3.密宗。 
          密宗,纯粹用陀罗尼(咒语)来作佛教的修习方便,这在当时的印度还是比较新鲜的事,但因中印间交通发达,很快地就传播过来了。相继来唐的善无畏、金刚智,本来修学地点不同,分别传承胎藏界和金刚界的法门,及到达中国之后,互相授受,就融合成更大的组织。接着经过一行、不空(的阐述,更充实了内容,乃于一般的佛教而外,创立密教(从真言秘密得名)一宗。此宗带着神秘色彩,为统治阶级所特别爱好。当时几代帝王都对不空十分优礼,并以官爵相笼络,这样形成了王公贵族普遍信仰密教的风气。其影响所及,日本也一再派遣学僧来华传习,归国开宗。但不空以后,经惠果、义操、义真等数传,宗势就逐渐衰颓。到了唐末,虽还有柳本尊等人远在四川,盛弘密法,但已不是以前的面目了。 

       

        4.天台宗。是隋朝天台山(今浙江省天台县境内)智顗所开创,后世就称它为天台宗。 天台宗的教义正依《法华经》,所以也称为法华宗。 
         学统是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然九祖相承。因为天台宗的教观要领‘三谛圆融’之说的根源,据称出自龙树论师,依观心之法以期‘速疾顿成’的大乘宗派。 
        5.三论宗,也即空宗、般若宗、无相宗。 
         此宗传入我国,其派有二:姚秦时代由鸠摩罗什传来者,称为古三论;日照三藏于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8)传入之清辩、智光二论师之系统,则称新三论。然而无卓绝之大师、无切实之行证,又受到法相宗之排斥、思潮之变迁、学者之好异思迁、禅宗之盛行等因素影响,唐代中叶以后,本宗遂告沉寂。 
         (注:天台宗及三论宗在唐代大致流行于宫廷或上层知识分子之间,于民间发展不大。) 
        6.净土宗。又称为莲宗、念佛宗。 
         净土宗原有弥勒净土、弥陀净土之分支。唐代以后者为最,前者根本消失。净土宗从弥陀信仰进一步的开展,立宗的端绪可上溯到北魏时代的昙鸾,昙鸾在并州石壁山玄中寺提倡净土念佛法门。唐初道绰在寺中见到记载昙鸾事迹的碑文,得到启发而归心,继续提倡。他的弟子善导来长安传教,使净土信仰得到很大发展。善导还着了《观经疏》,在教理上建立根据,形成净土宗。其后怀感、少康等,相承不绝。唐代宣传净土教的人,另外还有慧日(也即慈愍),他从印度游历回来,宣传在健驮罗国得着净土法门的传授,由此别成一系,但实际和善导所提倡的相差无几。此外如迦才、承远、法照()等,也都致力于净土的宏传,遂使这一宗信仰得以普遍流行。 
        7.禅宗。又称佛心宗、达摩宗、无门宗。指以菩提达摩为初祖,探究心性本源,以期‘见性成佛’的大乘宗派。 
         中国自古以专意坐禅者之系统为禅宗,兼含天台、三论二系,而不限于达磨宗;唐中叶以降,达摩宗兴盛,禅宗便专指达摩宗。北魏时菩提达摩在北方传授禅法,以《楞伽经》(刘宋译四卷本)为印证,就有了楞伽师一派。唐初,黄梅双峰山有道信,他和三论宗的人有些渊源,故在楞伽禅法而外,还参用般若法门,但后人仍视为继承达摩的嫡系。同时从三论师昊法师出家的法融从事静坐,据传说曾得道信的印可,而成为一系牛头禅(这因法融住在金陵牛头山而得名),传承了几代。但道信直传的弟子是弘忍,移住东山,传法四十余年,门人多至千数,尊其所说为东山法门。他的门人中著名的有神秀(、智诜、老安、法如、慧能等十余人。慧能后还岭南,提倡顿悟法门,又结合世俗信仰而推重《金刚经》,不专主坐禅,这样就和神秀一系墨守成规、信奉《楞伽》、主张渐悟的恰恰相反,而逐渐成为南北两宗的对立。 

       道教在唐代的兴盛,据杜光庭于中和四年(884)十二月十五日的记载,唐代从开国以来,“所造宫观约一千九百余,所度道士计一万五千余人,其亲王贵主及公卿士庶或舍宅舍庄为观并不在其数”。而在道教理论建设方面,唐代许多道教学者汲取儒释的一些思想,对教理、教义和修炼方术作了全面的发展,它不仅为宋元道教理论的拓展创造了条件,而且在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孙思邈、成玄英、王玄览、李荣、司马承祯、吴筠、李筌、张万福等,特别是以成玄英、李荣为代表的重玄派,对当时和以后道教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 
    重大的影响。 

         

        唐代对宫观经济也予以扶持。按唐制,“凡道士给田三十亩,女冠二十亩”。可见唐初道士可分得口分田。除口分田外,对一些著名宫观还别有赏赐。武德二年(619)赐楼观台土田十顷及仙游监地充庄。弘道元年(683),诏叶法善天师,封岳地方四十里,充观长生之地,禁樵采,断田猎。唐玄宗赐西京太清宫、东京太微宫近城庄园各一所,并量赐奴婢等,使宫观占有了一定量的田产。另外,宫观还通过继承遗产、购置、“官人百姓将庄田宅舍布施”等方式获得田庄。这些房地产成为宫观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 
        宫观对社会经济也产生一定影响,出现了围绕宫观开展的经济活动,如生产、贩卖道教法事所需的器物,专业的写经、铸像等。如唐末五代四川成都的“蚕市”,就是道教节日或重大法事活动时在道观周围形成的临时集市。据杜光庭《道教灵验记》记述,蚕市一般是三月三日在宫观周围进行,并有受箓活动等。实为近代庙会经济之雏形。 
        道教的影响还远播海外。高祖李渊曾派使臣到高丽送天尊像,又派道士到高丽宣讲《老子》。道教还传入真腊,当地人“尤信道士”。日本也传入道教经书,故王维在《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并序》中有“金简玉字,传道经于绝域之人”。唐太宗令道士成玄英等与玄奘合作将《道德经》译为梵文,王玄策在印度建碑文宣传道教自然无为思想。这些都表现出盛唐时代道教的兴盛景象。 
        唐道教主要道派如下: 
        1.楼观道。楼观道尊尹喜为祖师。尹喜的原型是春秋时代与老聃齐名的道家关尹。 
        《庄子·天下》将其与老聃并列,叹为“古之博大真人哉”!关尹主张“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做人要“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所以他“未尝先人,而常随人。”。楼观派尊奉的经典主要是《道德经》,因为传说此书是老子应尹喜之请而作,故为该派道士必修的经典。其次,因该派坚主老子化胡说,故敷衍老子化胡最鲜明的某些经书,如《老子化胡经》《老子西升经》《老子开天经》和《妙真经》等,皆为该派所重视。因楼观道士岐晖曾赞助李渊起义,故李渊作大唐皇帝后,对楼观道特予青睐。唐前期,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楼观道一直处于向上发展阶段,安史之乱,此后楼观道趋于衰落。 
        2.茅山宗。茅山宗是以茅山为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别,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的别称,实际开创者为陶弘景。 
         唐代茅山道士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极得唐宗室的尊崇。他们时被礼请入京,或问道,或建醮,出入禁中,备受礼遇。朝廷又常为茅山宗建观、赐田产,敕封茅山长生之林,禁止樵采、田猎。唐代社会上最显要的道士多来自茅山。当时有“茅山为天下道学所宗”之誉。 
        3.龙虎宗。龙虎宗开创时间约在唐中后期,由张陵后裔以龙虎山为传播中心的符箓派。 




    历史    

       


     
    < 1 >   < 2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