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
唐代出了两个文章一流但嫉世傲物的人物,一个是罗隐,一个是萧颖士。
罗隐诗文多讥讽,久试不第,穷窘一生。他总共考了十多次试,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都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罗隐仕途不幸,与其讥讽的诗文有着莫大的干系。罗隐55岁才得了一官半职,但终生仍然不改本性,结果为权贵们所不容。
萧颖士的诗文一流,声名远播。曾经有人劝萧颖士的佣人另找一户人家,但这位佣人说,我已经服侍他十年了,不是我没地方去,而是我太佩服他的才华了。还有一个故事,当时日本经常差使到大唐来,有一个使者说:“我国的民众,希望请萧先生到日本去当国师。”
但是,这个在国外也有声望的萧颖士却仕途不顺,一直得不到重用,有着罗隐一样的落魄。但与罗隐不同的是,萧颖士19岁就中了进士,此后一生坎坷。非常不可思议的是,这样一个有着才学的人,几次被“问责”丢官,照现在的话说,那是“政绩较差”,没有“执行力”。
史载,天宝初年,萧颖士补秘书正字,奉使至赵卫间搜求遗书,久未复命,被劾免官。搜求遗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萧颖士就是干不来,也不去干,落了个丢官的命运。后来,萧颖士又召为集贤校理,仍然办事不力被贬官,现在的解释是:“不肯谄事宰相李林甫,受其排斥。”后来,萧颖士作了一首《伐樱桃树赋》讥刺权贵,终于免除了官职。
萧颖士之所以被贬官,并非没有“能力”,而是傲慢所致。有一个故事,萧颖士考中进士后,自恃才华,非常傲慢,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自己喝酒吟诗,十分散漫。一日遇上暴雨狂风,萧颖士看到一个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避雨,萧颖士见老人很尊贵的样子,便讥讽起来。雨停后,却来了许多马车,迎老人上了车,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萧颖士大惊,去求见了好几次,尚书没有接见。第二天他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责备他:“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
萧颖士受了尚书的批评,本当悔过。但萧颖士仍然我行我素,自恃才名,对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