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30年代初苏联已经形成了对领袖斯大林[注: 斯大林(1879年12月21日-1953年3月5日),全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俄语: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表示恭敬的礼节仪式,对斯大林无限信任,准备无保留地完成他的任何命令,整个苏联都弥漫着对斯大林无节制颂扬的风气。

在盛大的聚会上对斯大林表示尊敬的祝酒词、向他致意的话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同时还总是伴有暴风雨般的掌声。斯大林的肖像、雕塑像装饰着国家机关的办公室,而过节时则装饰着建筑物的正面。在节日游行时全国各城市的人们都举着斯大林像。

为表示尊敬,许多城市——斯大林格勒、斯大林纳巴德、斯大林诺、斯大林尼里等,工业企业,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帕米尔峰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当时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作家、党和国家的活动家互相竞争着颂扬斯大林。他们这样写道:“斯大林——他们的朋友、同志、导师,还有某种宏大的东西、某种特殊的伟大的智慧,它似乎是普通的,同时又是异常不平凡的、崇高的——一切人类称为天才的东西。他身穿普通的弗伦奇式上衣站着——一百四十个民族向他致意。何止一百四十个!在温暖的大洋里轮船炉膛前的司炉工、上海船坞上的工人、高地草原上农场主和牧场主的工人、鲁尔的矿工、比利时的冶金工人、意大利的雇工、加利福尼亚矿山里的矿工、澳大利亚翡翠矿里的矿工、非洲的黑人、中国和日本的苦力——所有被压迫被奴役的人都在重复着这种致意。”

在第十七次党代表大会开幕那一天,《真理报》头条放上了这样的标题:“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在我国可能胜利的学说照亮了我们的斗争道路。斯大林英明、坚强的领导指引我们走向胜利”。报纸社论充满了对斯大林的颂扬:“推出了一辈英明领袖——马克思[注: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早期在中国被译为麦喀士,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恩格斯[注: 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全名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德国人,世界著名思想家。]、列宁——的无产阶级为自己找到了最当之无愧的继承人——伟大的斯大林,革命思想和行动的巨人……斯大林的高瞻远瞩、坚强不屈,对机会主义的细微表现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