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世界历史 >>东欧历史
  • 德国将向史学家和幸存者公开纳粹大屠杀档案材料
  • 德苏联红军墓一夜间被毁 俄“胜利日”蒙上阴影
  • 红色始祖马克思故居 中国游客德国旅行必经之地
  • 爱因斯坦的三副面孔:弗洛伊德学说怀疑者
  • 1956年4月10日 哥穆尔卡被波兰政府释放
  • 1990年4月13日 苏联承认策划波兰卡廷事件
  • 1993年4月14日 波兰举办“酷似名人”大赛
  • 1981年5月28日 波兰红衣主教维辛斯基逝世
  • 1939年4月1日 英国和波兰签订互助条约
  • 奥地利总统承认:二战时民众曾夹道欢迎德国纳粹
  • 最新热门    
     
    追忆鲜血写就的历史——让二战警钟长鸣!

    狱”,先后杀害了110多万人,而且要事先敲掉受害人的金牙,剥下文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拿到德国出售。如今,日本法西斯的“三光政策”、“细菌战”、“化学战”,德国法西斯的“灭绝营”、“毒气室”、“焚尸炉”等已成为阴森和恐怖的代名词。

    要吸取二战的教训,维护世界和平,就必须反对“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和强权-,必须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和经济新秩序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并不太平。这场大战结束不久,便出现了“冷战”,两大军事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严重对峙,世界长期处于核战争的阴影之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冲突导致的古巴“导弹危机”曾把世界再次推向大战边缘。“冷战”结束后,虽然爆发全球性冲突的可能性有所减少,但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依然此起彼伏、连绵不断,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人们注意到,虽然苏联解体已有十多个年头,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并没有走出“冷战”思维,不但保留了北约,而且使这一军事组织不断东扩,意在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在亚洲,美国出于其战略需要,不但没有敦促日本彻底反省侵略历史,反而与其结成军事同盟,纵容日本在突破和平宪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美国一些新保守主义分子还别有用心地散布“中国威胁论”,千方百计要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此外,近几年来,美国还利用经济和军事优势,推行单边主义和强权-,严重影响了世界的稳定。

    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认识到,要维护世界的和平,就必须建立一个普遍和持久的安全制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联合国于1945年10月应运而生。联合国成立后,成为许多国家表明立场、解决争端的场所,为维护人类正义,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解决许多地区冲突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绕开联合国先后对南联盟和伊拉克发动了战争,联合国的权威受到严重挑战。因此,在纪念二战结束60周年时,要特别注意维护联合国这个国际集体安全机制及其安理会的作用。

    此外,当前国际上接二连三出现的武装冲突和恐怖活动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结果。要确保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就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和经济新秩序,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均衡发展。

    要吸取二战的教训,维护世界和平,就必须警惕包括军国主义在内的法西斯主义改头换面,重新在世界上滋生和蔓延

    二战之所以爆发,就是因为以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为特征的法西斯势力在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猖獗起来。德国法西斯首领希特勒上台后,在国内建立独裁统治,对外推行强权-,企图夺取更大“生存空间”并最终称霸世界;意大利法西斯首领墨索里尼攫取政权后,一心想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风采”;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就一直觊觎中国和亚洲其它地方,如时任日本陆军大将的田中义一在其拟就的《田中奏折》里称,“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田中还信誓旦旦地宣称要用铁与血的政策扫荡中国东北地区。

       

    如今,二战已经结束60年,但法西斯主义的幽灵并没有完全从世界上消失。在日本,极右翼分子一直在为军国主义者招魂,在教科书中篡改侵略历史,日本的一些领导人多次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在欧洲,德国国内的新纳粹主义思潮不时抬头,3月20日,数以千计的新纳粹狂热分子和极右翼分子挥舞黑色旗帜和标语,举行游行示威,抗议盟军当年对德国法西斯展开的军事行动。

    排犹主义是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粹在德国执政期间,600多万犹太人遭到杀害。然而时隔60年,世界上的反犹现象仍未销声匿迹。欧洲种族和排外现象观测站指出,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和英国的反犹现象在增长,奥地利、西班牙、希腊和意大利这方面的情况也令人不安。

    时光飞逝,二战已经结束60年,但是,全人类都永远不能将这段历史遗忘,而应让它的警钟长鸣。艾媚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