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世界历史 >>东欧历史
  • 苏联轰炸机“斯大林之鹰”突袭台北日军机场
  • 苏联掘墓人“公开性”之父雅科夫列夫去世
  • 苏联也搞浮夸风大跃进:赫鲁晓夫与梁赞州事件
  • 苏联1954版《-经济学教科书》是部什么样的书
  • 关于“苏联解体原因及教训”一些流行观点的检讨
  • 苏联亚洲1号间谍叛逃揭秘:娇妻被上司看中(图)
  • 前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多数成员生活幸福
  • 前苏联8.19事件 当年参与政变高官付出生命代价
  • 关于苏联解体的谎言与事实 被忽略的三个原因
  • 苏联“8.19”事变失败 共产党被迫解散(组图)
  • 最新热门    
     
    社会主义《-经济学》原系苏联权力斗争产物

    让步。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矛盾使布尔什维克领导集体内部爆发了多次激烈的理论争论。到30年代中期,斯大林运用残酷斗争手段,确立了他对党和国家的绝对领导地位。武功毕则修文事,他开始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树立其惟一理论权威地位。斯大林拟建立的理论体系包括党史、哲学和-经济学。1936年秋,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关于-经济学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决议。此时,理论创新已成为领袖专利,经济学家噤若寒蝉,唯唯诺诺,岂敢越雷池半步。因此,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虽然于30年代后半期开始编写-经济学教科书,计划1938年完成,却没有完成,一直拖到战后,在斯大林亲自主持下才得以完成。

      这就是《教科书》形成的历史背景。《教科书》与二三十年代联共党内斗争纠缠在一起,其科学性也就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段历史的是与非。从今天的眼光看,二三十年代联共党内理论与路线争论,基本上是一个新生社会的领导者们对这个社会发展方向、实现道路、政策的探索。探索未知世界,难免意见分歧。但是,在不正常的-环境下,理论争论与党内权力斗争搅在一起,无法形成正常的理论探讨氛围,最后出现了悲剧性的相反结果:党内权力斗争的胜负结果成为判别理论是非的标准。这样一部书所产生的经济学理论会有多少科学性?(《文汇读书周报》7.15)李文溥 真言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