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世界历史 >>东亚历史
  • 历史回放:日本“大和”号战列舰被击沉(图)
  • 上世纪初日本秘密调查中国矿产资源证据曝光[组图]
  • 专家视点:如何看待日本的教科书问题?(图)
  • 日本妇女普遍有自卑感 1/4认为自己是“丑女人”
  • 日本中途岛战败原因:进攻阿拉斯加 分散大批兵力
  • 中国媒体揭露日本靖国神社中甲级战犯:永野修身
  • 49年前的正义审判:日本侵华罪行无可辩驳
  • 菲律宾山区发现二战遗留日本老兵[组图]
  • 甲级战犯已不是罪人?日本政要公然为战犯招魂
  • 日本政要为战犯翻案 东京审判为战犯鸣丧钟(图)
  • 最新热门    
     
    日本政要妄图为刽子手翻案 这股歪风刮自哪里?

    :“尽管他的观点和政府的观点不同,但这是议员的评论,我们不需要应对,我不认为有必要让他进一步澄清自己所说的话。”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细田博之也曾表示,森冈的言论只是一个议员的“个人想法”,与政府的见解不同。

    更有甚者,执政的自民党高官片山虎之助不仅不加掩饰地为森冈辩护,甚至与森冈发出了相同的“噪声”。

    他说:“有许多人和森冈先生的观点相似,对历史的理解没有惟一正确的,我们需要接受不同的观点。”对于来自亚洲邻国的对日本错误对待历史问题的批评,他说:“日本没能通过外交途径转达自己必须表达的,日本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小泉错误做法导致上行下效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二战之后的东京大审判,也知道甲级战犯无不是罪行累累,这也是历史定论。但时至今日,依然有人妄图为刽子手们翻案,妄图美化日本的侵略历史,这不能不让人警惕,也不得不让人思考:“究竟这股歪风来自何处?”日本部分媒体和政界人士认为,身为首相的小泉不顾亚洲邻国的强烈抗议,多次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他的错误做法导致了“上行下效”。

    日本社民党干事长又市征治在东京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森冈先生显然对历史有错误的理解,而首相要对此负责,因为他错误的-立场和外交政策已经在政府中和执政党成员中广泛扩散。”民主党国会对策委员长钵吕吉雄27日表示:“森冈这番言论完全和小泉以自我为中心的行动一致,这些行动显示他不懂基本外交。”他表示,森冈的言论不能仅仅被视为个别议员的言论,“这个问题足以让整个内阁辞职,所以我将要求小泉采取迅速的措施。”东京审判的正义性不容否定“否定东京审判不是单纯否定一次审判的结果,而是要否定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针对日本政要否定东京审判的言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研究部主任唐晓辉、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教授宋志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指出,东京审判的正义性、合法性不容否定。

    宋志勇认为,日本政府和日本社会对东京审判的看法和态度,反映了日本的-走向和历史观。从东京审判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国内虽然也有否定东京审判的言论,但并未形成气候。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政府要对战后-进行“总决算”,否定东京审判的思潮逐渐抬头,并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市场。90年代以来,日本努力争当-大国,认为东京审判的结果有损于日本“-大国”的形象,开始变本加厉地攻击东京审判,使否定东京审判的思潮充斥到了-、思想、学术、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

    专家指出,日本国内这股否定东京审判、为侵略战争翻案的思潮,已经产生了恶劣影响,将对日本今后的-走向、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消极影响。“日本右翼势力企图否定东京审判的逆流不容忽视,应该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亚洲国家的重视。”唐晓辉说。

       

    ■新闻资料东京审判历时两年多开庭818次东条英机等7名战犯被判绞刑1946年1月19日,经盟国授权,驻日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颁布了《特别通告》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宣布在东京正式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

    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3日开始,到1948年11月12日结束,前后持续两年多,共开庭818次,有419名证人出庭作证,受理证据4336份,英文审判记录48412页。从1948年11月4日起宣读长达1231页的判决书,到12日才读完。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最终判处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绞刑,木户幸一等16名甲级战犯无期徒刑,2名甲级战犯分别被判处20年和7年有期徒刑。另外3名甲级战犯,一名因患精神病中止审判,另外两名因在审判期间死亡免予追究。1948年12月23日凌晨,东条英机等7名战犯被绞死在东京巢鸭监狱的死刑架上。

    艾媚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