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世界历史 >>东亚历史
  • [原创]我说日本的战国战术
  • [转帖]战国最后两大名将之------片仓重长
  • [转帖]内政达人----大久保长安
  • [转帖]又一位战国枭雄--------毛利辉元
  • [转帖]战国三大名枪·蜻蜓切&日本号&御手杵
  • [转帖]尼子家的守护神忠义武将---------山中幸盛(鹿之介)
  • [转帖]关之原决战两面不讨好的人·吉川广家
  • 应仁之乱的对决者·山名宗全&细川胜元
  • [转帖]松平清康·壮志未酬身先死
  • [转帖]今川氏亲·迈向战国大名之路的男人
  • 最新热门    
     
    [转帖]雷神-------立花道雪

    道道雪是坐着轿子上战场的,所以道雪的雷切总是收于鞘中,鲜见它的锋芒。

    那道雪在战场上最厉害的武器是什么吗?

    是他的轿子?不。

    是他的轿夫?更不是。

    是他那种振奋人心的呐喊和舍身无畏的精神。道雪的武士们最熟悉不过的就是“エイトウ、エイトウ”的呼喝声了,就像训练久了赛马,在主人的驱使下能够作出各种高难度动作一样,立花军团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所以,道雪最犀利的武器就是他吃饭喝水的东西――口。这种武器可怕之处,就是它能唤醒武士们的战意,激扬士兵们的士气。

    天底下最锋利的刀也就是一把刀而已,而道雪的口却能化作成千上万把利刃,成千上万把永不疲倦的利刃。说 道雪口中生利刃真不为过。

    恩威并至的将军

    立花军团的战斗力之强得自于道雪在军中的威望。武士们愿意舍命追随道雪南征北战,不仅仅是迷恋于雷神化身的传奇故事 ,更多的是认为道雪是懂得理解士兵体恤士兵的好将军。

    道雪的家臣们对道雪也很是钦佩,认为道雪是户次家难得的英主。有一次,道雪宴请贵客,一名家臣竟然言行不利,冒犯了贵客,道雪并没有因此而责怪这名家臣,而是在客人面前,极力夸耀这名家臣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使的客人对这么家臣另眼相看,青睐有佳。道雪巧妙的庇护了家臣,避免了尴尬的局面。事后,这么家臣立誓永远忠于道雪忠于户次家。从这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出道雪对家臣的态度了。



    道雪对士兵更是如此。他从来不怀疑士兵的作战能力,认为士兵作战不投入,是将领的责任和士兵没有关系,并在多种场合下,表示他的士兵是最好的士兵,打消了士兵作战时的顾虑。

    而且道雪对他的士兵一视同仁,并不以士兵的过去而区别对待。《名将言行録》曾记载道雪的一件小事,道雪对被他人驱逐的武士说:别人对你的看法,我不会理会,我期待你的表现,证明给我看吧。后来,武士果然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取得了功勋。

    此外,道雪治军公私分明,深受士兵爱戴。曾经有一次,道雪的侍女和一名军中的武士偷情,很多人认为要严惩那名武士;道雪却说:年轻人在**上把持不住是常事,如果因为这样而处罚,恐怕会失去人心,再说这件事情和犯国法军法是两回事。不仅如此,道雪还给予允许。据说后来那名武士感恩戴德,每次上战场都奋勇杀敌。同样,道雪对违反军纪的士兵从不手软。有一次,由于是新年,有一些士兵从阵中逃出回家过年,道雪并没有因为士兵的思乡之情而宽恕他们,认为违反军法就不可饶恕,在众多求情声中仍严惩了造事者。

    忠贞不二的仁臣

    可以这样说,道雪的一生都无私的奉献给大友氏了,从大友氏的“二阶崩之变”到义镇塑造北九州霸业,从耳川合战到义镇的自暴自弃,道雪始终如一的跟随大友义镇左右。岛津氏在高城川大败大友义镇后,大友氏陷入困境,众多外样谋反,家臣们纷纷弃主出走,为此道雪在家中颁布《9ヶ条の檄文》,文中大体内容是这样的,不论大友家盛衰如何,家臣们要团结在大友家的当主义镇周围,不要做违背道义的事情。从此事,道雪的义理可见一斑。

    唯一的败仗

    与天与人都不曾言败的鬼道雪,却无力同疾病作战。天正十三年, 73岁的道雪在同病魔奋斗3个月后,在军中甩手辞世,一代将星黯然坠落。据传,筑前北野阵中武士们在得知道雪死讯后,都悄然泪下,这些可都是宁死不言泪的勇士啊。

    道雪得到的不仅仅是自军士兵的眼泪,更是得到了敌人的尊重。高桥绍运在护送道雪遗体返回立花山城的途中,遭遇到了岛津.秋月联军的袭击。高桥绍运部武士高呼“誓保道雪公遗体”后,联军才得知,运送的棺木中竟然是道雪的遗体后,便主动停止了攻击,纷立两列,目送道雪之馆慢慢的远去。(有些《最后的武士》的味道)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