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世界历史 >>东亚历史
  • [转帖]谦信 信玄不可能战胜信长的理由
  • [转帖]丰臣秀吉本纪
  • [转帖]织田信长本纪
  • [转帖]“应仁战乱”与山城国农民起义
  • 【日本战国】扫盲帖(进阶)
  • [转帖]日本战国词语的注释
  • [转帖]织田家的庸才家老------林秀贞
  • [转帖]战国足球小将——今川氏真
  • [原创]大久保长安事件
  • [转帖]织田家另一猛将,黑母衣众笔头河尻秀隆
  • 最新热门    
     
    (转贴)日本战国大名之灭亡与衰落

    br>B、一条。如果说氏真只不过是投错胎,一个艺术家错投入了大名家而导致其人生悲剧的。那么一条兼定的人生悲剧则完完全全是他自己造成的。作为贵族一条氏的第四代继承人,兼定在继位之处身为士佐、伊予两国守护,甚至身居从三位权大纳言的高位,其家业从其父房基时的鼎盛迅速下滑。兼定也终日沉迷与酒色和玩乐。最后在内外交困时由于杀死了劝阻的士居宗珊而被家臣放逐。后来甚至为了获得大友宗麟的帮助恢复被长宗我部占领的旧领,而受洗成为基督徒,而那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大友氏也无力帮助其与风头正劲的长宗我部相抗。最后惨淡收场。

    C、斋腾。道三死后义龙仅仅做了4年的大名,其到底是否有才能尚未显现。不过义龙的儿子龙兴的无能可是现露无余的。在其继承祖业后不理政事,导致家臣们对他心灰意冷,最终发生竹中半兵卫重治的稻叶山夺城事件以及其连锁反映——美浓三人众的倒戈。可能有人会说是因为织田信长的过于强大,其实不然。无论是在加纳口之战还是长良川之战斋腾家所发动的总兵力都远大于织田氏,而且之后的美浓出身的武士都在织田和丰臣政权中历任高官,说明他们也是很有才能的,唯一的解释就是龙兴的无能。

    二、继承人之争夺


    继承人的争夺无论是日本、中国还是欧洲都是十分普遍的。本来吗,那些大大们好几十个孩子,而继承人只有一个,能继承大位表示着拥有绝对的权利,否则只能任兄弟宰割(那些人早就没有什么兄弟亲情了)。中国比较著名的继承人的争斗有很多,比如齐桓公之诡诈、晋文公之流亡、秦二世胡亥之密谋、李世民之玄武门和朱隶之靖难之役等等。而战国也有信长杀弟信胜(行),政宗毒杀竺丸(他大名叫什么我还忘了),松平忠吉和德川秀忠之暗斗(还好没有搞大)等等。而处理继承人问题上最好的恐怕就是毛利元就了。用三失之训来处理好隆元、元春和隆景之间的本不和谐的关系。这三人之间恐怕要数隆元的才能略弱,而元就则巧妙的化解了这个问题。把山阴分给了元春,山阳给了隆景,周防、长门和安艺这三个比较富裕的地方封给了辉元。这样貌似分开,而在关原之前,整个毛利一族的领地总的来说还比元就鼎盛时多一国,要不是辉元后来的失误,恐怕毛利一族会更有势力。扯远了,其实战国中除了毛利一族还是有兄弟相扶的例子的。比如岛津四兄弟、三好四兄弟、武田信玄和信繁及北条四兄弟等等。不过因为继承人争夺而导致衰落的比较著名的我只想到上杉,其他的请大家帮想想。

    A、上杉。一代军神上杉谦信的突然病死使得他还没有立继承人这一事件开始扩大化。可以说这两个人都有资格继承:景虎是北条家来作义子的,按照战国的惯例,到别人家做义子的都有资格继承家督。而景胜又和谦信有血亲,再者即使是义子也是长子,所以从道义上二者都有资格。而可以说是在名分上势均力敌。而双方在家臣支持上则有了差距。景虎是北条家来到义子,而北条家又是上杉一族在以前十几年中主要的敌人之一,所以大多数家臣都趋向于景胜作为家督。而谦信的死又十分突然,谁能抢先控制春日山城将是致胜的另一砝码。在最先控制春日山防务一事上直江立下大功,从而奠定景胜的地位。而就是因为御馆之乱,山本寺定长和上杉景信等一些栋梁的死,给上杉一族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而本身就是豪族联盟体的上杉氏,因为诸豪族的支持不同,其总体实力也遭受打击。幸亏景胜不仅有才能,又抓住了机遇,才挽救了上杉像武田或北条一样的下场。但是正是因为御馆之乱,上杉一族再也无法称霸北陆了。

    三、家中内乱


    这里所说的家中内乱不是说继承人之间的交战,而是家臣的混战。日本不像中国,军队没有统一规划,比如营、军等。日本的军队就像是蒙古,每个人率领家臣们参加战斗,组织十分松散。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力量不集中,也就是家臣分享主上的权利,导致家臣内乱。这一般都发生在明主死后、改革的时候或是强敌入侵。唯一的避免方法就是像中国一样,把军队集中起来。

    A、织田。关于织田氏的衰败,可能大家有许多观点,但是直接原因恐怕就是秀吉和胜家各自为了各自的利益,抢占山头,自立为王。信长和信忠同时毙命,家中在讨伐乱臣之后的最大问题就是继承人,立嫡还是立贤。秀吉和胜家就是以这个为借口开始自己的独立之旅。其实不管立谁,秀吉和胜家都不会安心辅佐之。其实换了谁,有那么一个独立而统一天下的机遇都不会放弃转而冒着即使成功也有可能被诛杀功臣的风险来死心塌地的辅佐一人。换言之,即使信忠没死,秀吉和胜家也不可能乖乖听话,像辅佐信长一样帮助信忠。而信雄、信孝和信秀(三法师),都成了秀吉、胜家和家康逐鹿中原的一个名义。


    B、尼子。当年尼子晴久身兼中国8国之守护,何其之风光。然而晴久却智谋不足(也不能怪他,谁遇到元就都会智谋不足),听信毛利派来奸细之语,非要肃清新宫党,激起新宫党的反抗,不得已展开战斗。在肃清军事方面的家中支柱后,加之在吉田郡山城败于大内-毛利联军,更是加剧其衰落。等到其子义久时,于毛利家的抗争以完全处于劣势,以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四、大战失败


    在决定生死的大战中失败,使得元气大伤,也是大名灭亡的原因之一。此点主要是说著名大名在位时就已经大战失败,而无能大名的失败则归为继承人的无能。有些大名一世英名,结果在晚年或是大意失荆州或是强中自有强中手。反正不够为什么,都造成了晚节不保,一生之积蓄付与流水。一般经过大战,势力开始急速衰退,并且行将灭亡。而潮起潮落、水无常势恐怕也是战国之魅力所在吧。

    A、大友-龙造寺。之所以把这二者一起说是因为他们都败于岛津的九州统一战中,而二者都曾风光一时,又都依靠着秀吉的征九州使得家族得以延续。如果说龙造寺的冲田畦之败北是因为麻痹大意,那么大友之耳川之败那么就是大势所趋了。不过即使没有发生冲田畦,只能是推迟龙造寺的衰败,因为那个时候岛津的统一已经势在必行。再说耳川,可以说耳川之败不能完全反映大友之实力,因为总指挥不是宗麟而是田原亲贤,并且大友之双璧高桥绍运和立花道雪都没有参战,也许他们的参战及宗麟的亲自指挥能够挽救大友一门的急速衰落。不过当时的大友境内因为宗麟的基督教政策而导致混乱不堪,而岛津境内则是一片欣欣向荣,所以其实大友的败落也是必然的。

    C、柴田。可以说柴田胜家的败局早已确定,在贱岳之前,乃至更久。首先,手下的家臣。秀吉在北近江时就吸收了宫部继润和田中吉政等一批北近江豪族,又发掘了福岛、加藤、石田等后来贱岳7本枪或是5奉行的成员,而到了播摩又吸收了桓屋光成、斋村政弘等一批但马、播摩豪族,并招降了像加藤光泰、中村一式这些本来同属信长配臣而组成“羽柴帮”。结果柴田在7年,还是那些原来的老臣。其次,与家中重臣的关系。秀吉在早年弱小的时候,常以后辈之势拜见丹羽、池田等人,当然讨的二人之好感。而柴田常以笔头家老自居,肯定会引来家中重臣的反感。结果除了陇川这个和柴田一同出身的“武功派”,没人支持柴田。再次,是秀吉首先打败反叛者。当然就为秀吉的称霸奠定了基础。最后,秀吉拥有很好的外交关系。秀吉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与毛利氏和谈,的确非常不简单,而宇喜多秀家也是秀吉的养子。这样秀吉就可以后顾无忧,而胜家则还有对付背后的上杉。本来柴田的反击手段可以是拉拢德川,但是心高气傲的胜家没有这样做(其实做了也不一定成功)。这样,在贱岳之前,胜负已分。可以说,贱岳是胜家强行发动的。胜家已经认识到实力的差距,而且时间越推移将把差距越拉大,所以胜家就背水一战,-一个未来,很可惜,-输了,当时完全可以称大名的柴田,也迅速的灭亡了。

    五、大政方针错误


    可以很明确的说,战略方针的错误要比战术执行的差的后果严重的多。如果说战术的确定错误,最多会导致战役的失败,还有咸鱼翻身的可能性,那么如果战略确定错误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会导致一个庞大势力的灭亡。而战略的确定,必须要知道自己的实力,对手的实力,谁是盟友,盟友的实力等等。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而不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彼而不知己,每战必败。所以,战略的确定都是建立在自己实力和对方实力的对比上的。再者,作为中小势力,选择一个有前途、有实力的靠山、支持者则是战略确定的又一关键。

    A、北条。关于大政方针的失误,北条首当其冲。氏政、氏直父子过分的相信北条5代修建的固城,而低估了秀吉的实力和决心。秀吉在平定岛津氏后,可以说是既无内忧,也无外患。全国各强力大名都表示降服,惟有关东北条9国不肯归降。按照常理,氏政应该知道自己的实力无法抵抗秀吉,也许是氏政受到长尾景虎围攻小田原的影响。可是当年长尾仅仅发动的越后、关东数万军队(还都是临时凑起来的乌合之众),而且还受到武田信玄的制约。而如今的秀吉,在近畿完全完成了兵农分离,况且还有新式武器-大炮。秀吉甚至没有发动九州9国的兵马,而毛利的中国8国的兵马也少到,就发动了26万大军。北条氏政和氏直理所应当的委屈傲慢、自大和分析不准确付出了代价。其实如果投降,按照秀吉的管理,北条氏最少还能有150万石以上的封地,那么之后的关原(家康肯定没有220万石了)又会如何哪?


    B、浅井-朝仓。这个也是另一个例子。浅井和朝仓对于信长的实力的不确定是导致其灭亡的关键。朝仓一味的支持足利而浅井为了几代同盟而放弃亲戚(具体长政叫信长什么我还不知道),接连迎来的信长的征伐。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即使朝仓没有与信长作对,也不会有好下场,比如北田,招谁惹谁了,虽然被信长用过继的方法统治了,最后还不是灭族了吗?在战国不强大就是错,不是消灭别人就是被别人所消灭。而浅井的下场可能好些,也许最后也能跻身织田重臣之列,但那都是猜想。

    C、长宗我部-宇喜多。这个可能有人有疑问,认为他们在关原之战选择西军是为了什么忠义之类的。要是说大谷刑部是忠义我根本没有意见,但是长宗我部则是为了扩张势力罢了。长宗我部和宇喜多本来就和德川不对付,他们可以说是因为私人恩怨和扩张势力才加入西军。也可以说是对形势判断不准确。而对于宇喜多秀家在关原奋战的解释,我认为最恰当的就是反正是一个绳上的蚂蚱,无论是安国寺那样没有势力,还是长宗我部那样基本没动,都受到灭国的惩罚,而宇喜多之奋战就不难解释了。

    六、大势所趋


    这个,恐怕是最无奈的了。因为历史的潮流的原因,必然有盛有衰。可以说逆天而行是必然会失败的。

    A、武田。关于武田的灭亡,可能10个人会有9种说法(另一个不知道谁是武田胜赖),但是我认为,武田家之灭亡,就是历史潮流,是必然的。也许有人归咎于胜赖的无能,甲信之贫瘠,家臣之不和,信长之强大,或是火枪与骑兵之对抗。总之,而我认为,也许这些因素都有,不过信长之甲信统一是历史之潮流,之必然。而无论武田胜赖如何努力,乃至武田信玄在世,都无法阻挡历史之车轮,最多是延缓而已。所以武田氏就是一个悲剧,一个英雄们逆流而上的悲剧。

    B、丰臣。代替灭亡武田的信长而职掌天下的丰臣氏之灭亡,也是一种潮流。有人把丰臣灭亡归于秀赖之幼小,淀君之专政,武功文官派之分裂,德川之实力强大,但是这些都不过氏表面现象。即使没有德川家康,那么也会有毛利或是上杉出来扮演德川的角色,如果说唯一可以挽回的就是当年秀吉建立一个信长一样的政权,而不是一个臣属大名联合体。但是,那又是不可能的。秀吉在建立这样松散的联盟时就已经筋疲力尽了,试想他又如何有精力来建立一个似信长一样紧凑、集权的政权呢?而如果代替信长的是德川,那么德川也不会有精力来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幕府,也不会像在关原和大阪之间那样悠闲的慢慢消弱臣属大名。可以说秀吉的朝鲜之役也是变相为秀赖铺平道路,不过没有达到目标,甚至说是取得了相反效果。总而言之,秀吉这个第一出世头也没办法违背历史的规律。

    七、其他


    这里都是些不好归类的,或是不好解释的。

    A、细川-三好。把这两个连在一起可以说这两个家族都灭亡于下克上。可以说下克上是战国非常平常的一件事,而下克上之成功则包涵许多原因:包括继承人之无能,包括继承人之争夺,包括大战失败,也包括大政方针失误。当然,战国之下克上基本都是地方大名来攻击守护代,而那些糜烂、颓废的守护代之被进取的大名取代也是一种历史的潮流。

    B、大谷。也许有人把大谷之灭亡归于大政方针之失误,而大谷刑部在关原之前一直以亲德川而闻名,在小牧之战后26岁的大谷刑部也是一直力劝秀吉无论如何“拿下”家康之“主谋”。在关原时,家康对于大谷的率军投靠石田感到非常吃惊。虽然大谷是石田的亲戚,但是战国之亲戚相战是再平凡不过的事,连小早川不也是秀吉的亲戚吗(不仅是认的义子,而且是姻亲)?我的解释就是大谷的为人。也许他不是没有眼光,也许就像信繁一样,为了信仰、为了秀吉之提拔乃至为了武士之精神,放弃了大名之爵位、俸禄,乃至放弃了生命。

    写到最后了,回顾一下吧。正像最开始说的,有生有死,有兴有盛,新陈代谢乃是必然。最后歪诗一首,算是回顾: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生死催。王图霸业尽成灰, 不胜长夜一场罪。


    个人观点: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永久的王图霸业,只有优胜劣汰,弱肉强食。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