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世界历史 >>西欧历史
  • 克格勃“祖母”间谍成功潜伏英国半世纪
  • 1982年5月29日 罗马教皇450年来首次出访英国
  • 1974年6月1日 英国弗利克斯堡化工厂发生爆炸
  • 1953年6月2日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
  • 1840年6月2日 英国著名诗人、小说家哈代出生
  • 1921年3月31日 英国煤矿工人开始大罢工
  • 1997年3月31日 《英国病人》获第69届奥斯卡奖
  • 霍灵赫斯特小说获奖 表明二十年来英国社会变化
  • 二战档案:纳粹曾经计划在英国小镇建指挥部
  • 前英国首相丘吉尔逝世40周年:走进丘吉尔博物馆
  • 最新热门    
     
    一英国老兵称:告诉日本年轻一代战争真相很重要

    中东作战。14师是英军的机械化部队,狄克松在师后勤部队开运输车。开进途中,珍珠港事件爆发,14师接到命令,丢下重装备,急赴新加坡。狄克松至今认为英军当时的部署很不得当,因为14师接受的训练是中东沙漠作战而非东南亚热带丛林作战,部队在马来半岛缺少空军掩护,对日军的防御方向又错误地选择海上。1942年2月15日,当日军从马来亚热带丛林中出其不意地冲到14师后勤车队前时,狄克松和整个后勤部队成了俘虏。16日,新加坡陷落。在整个东南亚战场上,英国军队有近2万人被日本军队俘虏。

    “我最初被关在新加坡的战俘营,很快就被运送到泰缅边界去修建铁路。”狄克松所指的铁路就是举世闻名的“死亡铁路”。当时,日军为征服缅甸和缅甸以西的亚洲国家,急需一条给养供应线,便于1942年9月16日起,先后役使6.1万名英、澳、美、荷等盟国的战俘和20万名亚洲劳工,用16个月便修完了原计划需要6年时间才能完工的铁路。

    “我每天都要做苦力,一天大概要干12个小时,有时接连3天都不能睡觉。”狄克松眼光穿过记者头顶的上空,喃喃道:“战俘们总是挨饿,我每天能领到的食物只有14盎司(不到400克),每天起床后吃一顿糟粮熬的稀饭,到了晚上才吃上第二顿饭。大家饿得不得了,偶尔能抓住蛇和猴子吃,算是运气。战争结束时,我的体重只有6.5石(约80斤)。”

    “战俘们瘦骨嶙峋,往往身上只有胯间一块粗布遮体。条件的恶劣加上营养不良,很多战俘都得了如疟疾这样的热带病和烂脚病,烂得厉害的,只好把腿锯掉,不少人因此感染。因为没有医药,只能眼睁睁看着我们中间很多人倒下和死去。”

    “我们住的地方很差,是用竹子搭建的长条窝棚,我住的窝棚里拥挤着大约30名战俘,前前后后就死了20多人。死人成了家常便饭,身边的战俘死了,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还要负责焚烧他们的尸体,我当时都麻木了。”狄克松哽咽着说:“我依然记得,我最好的朋友基德临死前对我说:‘如果你回家,千万别告诉我妈妈我回不去了。’”

    由于当时铁路沿线气候和生活条件恶劣,加之日军的残酷役使,先后有1.6万名盟军战俘和近10万名劳工死于劳累、疾病和营养不良。因此,这条连接泰国和缅甸、长约415公里的铁路称为“死亡铁路”。今天,这条铁路旁的一座公墓里还树着6982名盟军战俘的墓碑。有人说,铺在“死亡铁路”铁轨下的每一条枕木代表了一条性命。狄克松很幸运,只是脚被打伤过,但3年战俘经历成了他挥之不去的梦魇。“精神创伤,日本人给我留下的精神创伤今天还在作痛。”他含泪说道:“所有死去战俘的灵魂都将伴随我走进坟墓。”

    为了支撑下去,战俘们经常唱歌。“昨天鼓舞过我们的精神,要让它今天依然继续……”狄克松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60多年前的歌曲,他至今还能唱完。战争结束后,他和当年的难友们每年都要聚会2到3次,每次都会唱起战俘营的歌曲,只是出现在聚会上的人一年比一年少了。

       

    狄克松拿出一本书说:“这是我写的自己的战俘经历,我是为孙子写的。他们这一代被灌输的是乌托邦一般的世界,我要让他们知道我的战争经历。我这么做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了那些死去的人。”书中详细记载了他在战俘营里经受和耳闻目睹的种种苦难,书的序言写道:“虽岁月已逝……犹长驻心中。”令狄克松骄傲的是,这本并未打算正式出版的书被英国战争纪念馆收藏。“我认为日本人很野蛮,看看南京大屠杀,看看他们对中国人所做的一切。今天德国人变了,但日本人没有变。我认为告诉日本年轻一代战争真相很重要。”狄克松客厅显眼的地方放着一张照片,照片上他正在逗一位年轻母亲领着的日本小女孩。那是1998年5月27日日本天皇访问英国时,一位英国记者抓拍到的镜头。狄克松笑着说,他不是去欢迎的,而是去要求他道歉的。

    狄克松给日本驻英大使写过信,要求日本道歉。对方的回信称,1995年前后日本首相已两次做了道歉。“我不接受他们的道歉,‘对不起’是一句到处都可以用的话。天皇是元首,应该由天皇来正式道歉。”

    狄克松现在仍在要求日本对他们这些战俘进行经济赔偿。耄耋老矣的他,不知能不能等来期望的那一天。好在英国政府还没有忘记他们这些战俘,发给了他1万英镑的赔偿金。说到他们这些老兵,狄克松兴奋地穿上了挂满勋章的二战-,在记者的镜头前显得精神矍铄。他说,8月15日,他将穿着这套军装,和其他战俘一起,参加英国女王出席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盛大庆典。届时,远东战俘们的后辈还将举办展览,回顾他们的经历。

    60年过去了,昔日的硝烟已散。现在,狄克松开的是尼桑车,用的是索尼电视机和录音机,连他的朋友都对他天天用着日货感到奇怪。“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的仿造者,他们很聪明。”狄克松放慢了语调,说:“但是,我永远不会原谅虐俘的日本人!”

    亨利·狄克松和本报记者合影钟灵毓秀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