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世界历史 >>西欧历史
  • 1943年5月27日 法国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建立
  • 1968年5月30日 法国发生反对戴高乐的全国性抗议
  • 1958年5月31日 法国请戴高乐再度出山
  • 1974年4月2日 法国总统蓬皮杜逝世
  • 拿破仑不看法国报纸 皆因登的全是按其旨意所写
  • 法国国宾开道车有“安民意识”只闪警灯不鸣警笛
  • 法国科学家再次证明撒海尔人是人类远古祖先
  • 拿破仑的“将军苗圃”:法国陆军圣·西尔军校
  • 寻访二战遗迹:法国北部小镇纳粹导弹基地探秘
  • 二战时法国曾切断中越之间的援华武器运输通道
  • 最新热门    
     
    别动我们的《马赛曲》法国人反对修改国歌歌词

    》,但认为歌词应该作些改动,因为现在的歌词会让移民子女感到不自在。

      “这首歌暗示有些人血统纯正,有些人血统不纯。起码这些字眼会让人触目惊心,而且容易被误解。”法涅强调说。

      国歌修正版激起众怒“我们必须保留国歌的歌词……但是,也许我们应该加入一些维护和平价值的内容,”隆勒索涅市的副市长佩利萨尔表说。“法国小姐”评选委员会主席德丰特奈甚至提出了国歌歌词的具体修改方案。

      此前,一些法国艺术家已试图重新打造国歌歌词,一个著名歌手还曾推出了一个国歌的新版本,拿国歌的军乐色彩打趣。这首新版国歌一炮打响,但也激怒了不少人。一些军方的支持者在他的演唱会上捣乱,或许是因为他们已经把国歌的号召看得无比神圣。

      而5日与会的大多数政界代表则抗议任何形式的修改国歌歌词的提议,并认为法国人应该为这首革命歌曲感到骄傲。有议员称:“应该考虑到《马赛曲》被定为国歌的历史背景……我觉得歌词写得非常优美,充满诗意。”“正如历史无法改写一样,我们也不能重写国歌以迎合当代人的口味,”会议主席德勃雷说。

      社会党代表瓦利尼则认为,国歌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纪念。除了体育比赛和纪念活动等,《马赛曲》应该在更多的场合演奏。他甚至建议,学校和高校在每周一早晨都应播放国歌。

      叛乱之歌还是自由之歌《马赛曲》得名于法国南部港口城市马赛。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开始了。1792年,普奥封建君主组织联军进行武装干涉。在此紧急关头,战斗在前沿的斯特拉斯堡市长,号召人们为了抵抗强暴写作战歌。莱茵营的工兵中尉克洛德·德莱尔一夜间就写了一首歌,原名《莱茵河军团战歌》,演唱后迅速在义勇军中传开,马赛市的义勇军唱着这首战歌进军巴黎,从此改称《马赛曲》。

      当时的著名乐队指挥格雷特里对克洛德·德莱尔说:“你的《马赛曲》是具有大炮一样威力的音乐。”这首歌作为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对以后欧洲各国的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马赛曲》的曲谱曾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被俄国临时政府配上俄语新词,作为俄国国歌,但随即在十月革命后被废。

      在法国历史上,《马赛曲》几经浮沉,曾数次遭到帝国的-。1795年,《马赛曲》被定为法国国歌。但在1834年的-审判中,《马赛曲》却被保皇党诬蔑为“煽动暴乱”的歌曲。1848年,《马赛曲》开始在欧洲传播,而在它的祖国,第二帝国再次宣布它为“煽动颠覆”的歌曲。但是,拿破仑三世曾一度在普法战争时允许唱《马赛曲》。《马赛曲》最终于1879年再次被恢复为国歌,并一直延续至今。1880年,法国政府规定学校必须教唱《马赛曲》。

      在二战期间,维希伪政府再次禁唱《马赛曲》,而《马赛曲》成为“自由法国”运动的战歌。在巴黎获得解放时,戴高乐将军高唱着《马赛曲》走向了他的-巅峰。

      体育场上曾响起嘘声据法新社报道,最近一次民意调查显示,72%的法国人对将《马赛曲》定为国歌表示满意。他们认为这首歌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国心,非常鼓舞人,并表示喜欢唱国歌。超过三分之二的法国人说,他们熟知国歌的歌词。

       

      但在30岁以下的被调查对象中,《马赛曲》的受欢迎程度明显偏低,只有56%的人表示喜欢国歌。在法国体育场上,《马赛曲》曾被一些人报以嘘声。

      《马赛曲》歌词(节录)

      “前进,法兰西的儿女们,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暴君举起血腥的旗帜,凶狠的敌兵到处在残-民!听,战场上传来了咆哮声!他们闯来了,要切断我们妻儿的咽喉!公民们,武装起来!用敌人的污血,灌溉我们的田野!”“这帮卖国贼和国王,都怀着什么鬼胎?这些该死的镣铐,究竟将给谁戴?法兰西人,给我们戴啊!同胞们,把队伍组织好!前进!前进!”(共七小段,有删节)真言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