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世界历史 >>西欧历史
  • 埃及礼仪文化
  • 从木乃伊发现古埃及人患的一些病(英文)
  • 埃及金字塔的神话和鬼话
  • 关于古埃及金字塔能
  • 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传奇
  • 奥西里斯、伊希斯与荷鲁斯(霍鲁斯)
  • 古埃及人所处理的动物木乃伊
  • 拿破仑发现埃及文明
  • 古埃及王朝历史年表
  •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一些大事年表
  • 最新热门    
     
    埃及的美女法老

    的位置上。出于这一目的,她想到利用宗教为自己开辟道路。
    “从雅赫摩斯—妮菲塔丽祖母的身上,哈特谢朴苏特继承了‘阿蒙神(Amon,诸神之王)之妻’的称号,这个圣职赋予女性信徒以极大的宗教和-权威。”美国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考古学家盖伊•罗宾斯(Gay Bobbins)解释道,“这个职务使得哈特谢朴苏特将自己女王的形象合法化了。”
    “阿蒙神之妻”意味着什么呢?“一个‘阿蒙神之妻’在尚未成为神的妻子之前,还是神的女儿,因此也就是法老通过她可以彻底地把自己的神权合法化的惟一人选。正是这种极端重要的角色使哈特谢朴苏特在登基时得到了王室高官的支持。”罗宾斯解释道。
    这种支持也来自哈特谢朴苏特善于把自己的形象用一种诡秘和怪异的方法加以“包装”。从加冕开始,这位女王便让人把她装扮成一为男性法老的样子:戴着假胡须和法老的王冠,以及她名字的王室漩涡花饰。她小心翼翼,避免同传统发生正面冲突,但即使是这样,还是未能幸免被她的继承人指责为篡权。
    从这个事实中,考古学家们至少推论出一点:哈特谢朴苏特的“签名”几乎从她所完成的所有作品(如建筑)中被抹掉了。传统的解释是,在哈特谢朴苏特逝世后登基的图特摩斯三世对其婶婶的所作所为进行的报复。
    “但是刚刚修复的一座古迹却使人想到另一种可能性。”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弗兰索瓦•拉尔施解释说,“这就是哈特谢朴苏特在重新修整的卡纳克(位于古埃及首都底比斯)神庙的宏伟建筑群中,另外让人建造的一座红色小教堂。”
    这座古迹墙壁上的浮雕显示出在哈特谢朴苏特和图特摩斯三世之间存在着一种和平的共同摄政关系,他们一起出席宗教仪式,两人均为法老的形象。拉尔施继续说道:“图特摩斯三世不必要等到女王逝世就可以登上王位,而他也没对女王进行报复有必要。”
    那么图特摩斯三世是何时又为何造反的呢?“可能在他日渐衰老时,”这位法国学者认为,“他的儿子阿蒙霍特

    [1] [2] [3] 下一页  

    普而世(AmenhotepⅡ,1426BC~1400BC在位)尚年幼,他力图避免女王再次摄政的危险。因此,他必须将‘阿蒙神之妻’的使命中性化,使它变成完全宗教性质的职务,并且必然地还要清除这位使他屈尊在阴影里的伟大女法老的形象。”

    美丽的奈费尔提蒂
    1912年12月6日,当考古学家在阿玛纳(Amarna,位于尼罗河沿岸)附近的沙漠进行挖掘时,德国古埃及文物学家路德维希•博查德(Ludwig Borchardt)带领的一队人马发现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杰作之一:一位非常漂亮的女性的半身小石膏像。石膏像上的王冠下是一张庄重的面庞,长而细的颈部,温柔而专著的目光,矜持中略带灿烂的微笑。考古学家们立刻揭示出雕相的身份:她是阿赫那顿法老(Akhenaton,约1352BC~1336BC)的妻子——奈费尔提蒂王后(Nefertiti)。
    关于奈费尔提蒂王后的国籍,我们只有根据古埃及文物学家们不同的假设拼凑起来的一些线索。她的名字意为“漂亮女人来了”,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她不是埃及人。一些学者认为她的米坦尼(北叙利亚幼发拉底河畔的强大帝国)的公主托多赫帕(Taduhepa),由阿蒙霍特普三世(阿赫那顿的父亲)带到埃及并与之成婚,以便缔结联盟,共同对付一个越来越让人害怕的敌人:赫梯帝国。
    关于阿蒙霍特普和托多赫帕之间的婚姻,从历史文献中没有找到任何线索,人们只知道这个女人来到埃及后不久,是阿赫那顿而不是他的父亲阿蒙霍特普三世娶了一个名叫奈费尔提蒂的女人,其发音就像是欢迎一个外国女人的来到。这很可能是一种巧合,但一些古埃及文物学家接受了这一点。奈费尔提蒂的外国国籍还与阿赫那顿后来对阿顿神(Aton,像一轮日盘的太阳神。阿赫那顿由此取名,意为“对阿顿神有益的人”)的崇拜有关,就是因为这一新的信仰,阿赫那顿将古埃及的首都从底比斯迁往阿玛纳,并使整个王国都信奉这个“真理”。
    在这种形势下,奈费尔提蒂甚至成为在他丈夫的王国里占主导地位的宗教(起初为异教)的引进者和启迪者。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奈费尔提蒂的名字则具有一种神学的意义,它暗指“一位女神的到来”。这种描述非常完美地适合于王后,因为各种文物显示出她的形象被神化到至少与阿赫那顿的形象一样的程度。举例说,在高官们的石棺的四个棱角上通常各有一个女神雕像,然而在那个时期的石棺上却只有一个人物雕像,那就是奈费尔提蒂。难道这只是对王后美貌所表达的敬意吗?鉴于埃及艺术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让人很难相信这一点。相反,王后的形象本来就概括了古埃及人在祭祀活动中所宣扬的所有神性。
    这还不够,在古埃及历史上,奈费尔提蒂还拥有一种不寻常的-权力,这一点在所有的文物上都显示了出来——她被描绘为享有特权的男性法老形象,。在一些浮雕中,她手握弓箭出现在王室的马车上,在其他的场景中,她还击中一个或更多的敌人,手抓着这些人的头发。因此通过这些形象大概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位女性可能真的像法老一样统治过古埃及。从情理上讲应该是这样的。
    但关于奈费尔提蒂的形象,却不容易将神话和历史的真实区分开来,而为了给予这种假设以有力的根据,则有必要确切地回答一个问题:奈费尔提蒂比她的丈夫活得更长吗?按照文献记载,在阿赫那顿之后,斯曼赫卡拉法老曾经登位一段极短的时间,这是一个十分神秘的人物,人们甚至不知道他究竟是男是女。如果肯定奈费尔提蒂是死在阿赫那顿之后的话,也许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假设,斯曼赫卡拉的名字实际上掩盖了强大的女王。不过,直至今天,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无可辩驳的证据。
    从历史资料看,奈费尔提蒂在其丈夫统治的第十四年前后,突然失去了踪迹。人们看见她作为阿赫那顿身边的主角所发生的最后一个悲惨事件,是她们的女儿玛凯那顿(她生养的6个女儿中的老二)去世。没有任何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献证实王后的辞世,但她突然之间不再被提及了,而人们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又开始提到基雅的名字,基雅是阿赫那顿神秘的王妃,此前从未在这位法老的人物及-事件中找到过她的一席之地。
    突然的沉寂如同一块不留情面的幕布降落到着为迷人王后的生活上,学者和爱好者只能对所要寻找的结论进行想象。最合乎逻辑也就是最简单的想象就是:也许奈费尔提蒂没有活到阿赫那顿统治的第十四个年头,也许她是被无法逃避的疾病夺去了生命,这种疾病已经夺去了她女儿的生命。
    妮菲塔丽
    在我们迄今所知道的王后当中,妮菲塔丽(Nefertari)是更多地反射他人的光芒而不是自己光辉的人。
    实际上,使妮菲塔丽成为不朽之人的首先是她极为著名的夫君拉美西斯二世对她所怀有的伟大爱情。他总是陪伴在她的身边,其频繁程度在其他夫妇中难以看到。但是,与埃及任何一位法老的妻子相比,使她真正出名的是两项完全为她而建造的工程,而且这两项工程还是建筑上的杰作:阿布•辛拜勒神庙以及在王后谷中的一座极为壮观的坟墓。
    第一座神庙象征性地矗立在法老为自己建造的一座更大的庙宇附近,那里一共有两座巨大的王后雕像,每一座王后雕像的两侧各有一个巨大的法老雕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与表现妮菲塔丽的其他艺术品不同,在这里妮菲塔丽的雕像与其夫君的雕像一样高大。此外,在庙宇内部显示的是为王后举行的庆祝典礼,其高潮便是表现她加冕的场面。
    但是,从这座庙宇中所看到的美丽又强大的女性形象,与妮菲塔丽陵墓中所矗立的形象相比就算不了什么。这位法老的坟墓在岩石内部挖掘了28米,墙壁上全部装饰着使她流芳百世的壁画,描写的是她作为一位法老,遵循着去来世的路线,以便出现在主要的神灵面前。行程的终点是来到奥里西斯(Osiris)的面前,这位冥府之神在自己的王国里迎接了妮菲塔丽的来到,并使她改变了模样,变为拉神的化身。当1904年考古学家埃内斯托•斯基亚帕雷利(Ernesto Schiaparella)发现王后陵时,找到了壁画和玫瑰色花岗岩做成的石棺的遗迹,而木乃伊和本该非常丰富的墓葬品在很久以前就被人偷走了。即使是找到的这些宝物也面临着保存不到今天的危险。由于壁画表面灾难性的脱落所造成的进水,使坟墓的状况在后来的几年中更加恶化,使得这次发掘遭到了批评。1988~1992年,意大利考古学家保罗•莫拉(Paolo Mora)领导了一次小心细致的修复,使这座坟墓又恢复了古代曾有过的光辉。
    但并非只是爱情才促使拉美西斯二世给予了妮菲塔丽那么多的荣誉。实际上,这位美貌的王后还是“阿蒙神之妻”,这种“亲戚关系”使她成为惟一值得留在法老身边的女人。不过,更好地表达妮菲塔丽所拥有的权力的称谓是“所有土地上的女王”。
    她是惟一可能拥有女性法老称号的人。

    上一页  [1] [2] [3]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