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世界历史 >>西欧历史
  • 埃及礼仪文化
  • 从木乃伊发现古埃及人患的一些病(英文)
  • 埃及金字塔的神话和鬼话
  • 关于古埃及金字塔能
  • 埃及的美女法老
  • 哈比斯女神的尼罗河
  • 古埃及众神之阿蒙神
  • 拉神古埃及最耀眼的光芒
  • 古埃及众神
  •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一些大事年表
  • 最新热门    
     
    古埃及历史(一)

    斯四世把胜利归之于阿吞神的保佑,并把战利品赠送给了它,而不是象以前那样把胜利归之于阿蒙,并把战利品赠送给它。继图特摩斯四世为王的阿蒙霍特普三世,则不仅违背贵族(当然也包括神庙贵族)的意愿,娶了一位出身平民的女子提伊为王后,而且更加明显地表明了对阿吞神的崇拜:他在底比斯为阿吞神修建了一个神庙;他的一个卫队也以阿吞神的名字命名;他曾为提伊王后修建了一个供游乐的湖,并同王后一起乘坐“阿吞的闪光号”游艇泛舟湖上。


    阿蒙神庙祭司集团也不甘示弱,他们企图插手王位继承,不让阿蒙霍特普四世继承王位,而要扶植一个自己的傀儡上台。这使终于成了国王的阿蒙霍特普四世(公元前1379—1362年)对阿蒙祭司忍无可忍,因而采取了断然的措施,同阿蒙神庙势力进行斗争,这就是著名的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宗教改革。


    阿蒙霍特普四世先是重新推出对拉神的崇拜,以对抗对阿蒙神的崇拜。继之,他更提出废除对阿蒙神和其它一切神的崇拜,而只准崇拜阿吞神;没收阿蒙神庙和其它一切神庙的财产,将其转交给阿吞神庙;去掉一切建筑物上的阿蒙字样;为了摆脱阿蒙神庙祭司的控制和影响,他将首都从底比斯迁到埃及中部的阿马尔那,将其取名为“埃赫塔吞”,意为“阿吞的视界”;国王的名字也改为“埃赫那吞”,意为“阿吞的光辉”。他的这些改革措施表明,埃赫那吞同以阿蒙神庙祭司为代表的神权势力绝裂了。与此同时,他提拔了许多出身中下层奴隶主的人物担任了高级官吏。如一个名叫麻伊的涅木虎就担任了大臣的职务,他的铭文中说:“我——按父母双方来说都是涅木虎,君主玉成了我……而(先前)我是一个没有财产的人。他使我得到(很多的)人。我提拔我的兄弟们,他使我的所有的人都关心我。当我成为一村之长时,他下命令,使我兼任大臣之(职)和“王友”,而(先前)我曾(要过)面包。”但即使是埃赫那吞,也不能完全摆脱神权,只不过是用一种神权代替了另一种神权而已。王权终归还必须同神权结合,以维护其统治。


    埃赫那吞在其改革初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曾得到军事行政奴隶主,以及当时的中小奴隶主阶层——涅木虎的支持。因为,这些集团或阶层同阿蒙神庙祭司集团有着尖锐的矛盾;军队在战争中为帝国的建立有过汗马功劳;行政官吏们在管理帝国方面花费了心血,但他们得到的报赏却远不如神庙得到的多。更何况,神庙祭司还不以此为满足,还要插手世俗政权,担任维西尔等高级职务,大有排斥世俗奴隶主之势,这不能不引起世俗奴隶主的嫉恨;而中小奴隶主涅木虎,在-上和经济上的发展都与王权的强盛息息相关。因此,这些奴隶主集团或阶层联合起来支持王权,支持埃赫那吞改革。他们同神庙势力的矛盾是财产和权力再分配的矛盾。但改革却是在宗教外衣的掩盖下进行的。


    埃赫那吞虽以法老的资格领导了这次改革,仍然遇到了神庙势力以及站在他们背后的一切旧贵族的激烈抵抗。他们向埃赫那吞的母亲提伊王后施加压力,让她到埃赫塔吞去(她一直住在底比斯)对埃赫那吞施加压力,要他放弃改革;他们还在西亚鼓动埃及的属地反叛埃及;他们甚至图谋刺杀埃赫那吞等等。斗争十分激烈。反对改革的势力极为强大而富有经验。


    改革期间,埃及的对外战争停止了,军队得不到战利品,更得不到赏赐,因而军队离开了改革,军队的总司令霍连姆赫布借口军务繁忙而一直未到新都埃赫塔吞去;改革时期,埃及放弃了对西亚属地的关注,使得在叙利亚的许多埃及属地离开了埃及,他们或者独立,或者被乘虚而入的小亚强国赫梯所吞并,这也使军队和统治阶级中的其他许多人很不满意,对改革丧失了先前的热情而不再支持改革。改革阵营内部分裂了。甚至连王室内部也发生了尖锐的分歧。埃赫那吞顶不住压力而动摇了、妥协了。他派了他的女婿、共治者施门克赫卡勒去底比斯,可能是去讲和,而实际上当了人质,他在那里一直到死也未再回埃赫塔吞。王后涅菲尔提提从王宫中搬出,迁到城北的另一个王宫中去住,显然是与埃赫那吞发生了不和。

    广大的劳动群众没有从改革中得到任何实际的好处。相反却因修建新的首都而加重了负担;再加上信仰的改变也不会很习惯。因此,他们对改革不可能十分热情。


    这一切导致了改革的失败。埃赫那吞死后,他的继承者图坦哈蒙放弃了改革,恢复了对阿蒙神的信仰,发还了阿蒙神庙被没收的财产,首都也迁回到了底比斯。他以后的法老继续了这一政策,改革被彻底葬送。改革之都埃赫塔吞变成了一片废墟,被人遗忘。直到1887年,这里的一个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大批泥版文书,它们被送往伦敦,引起专家们的极大重视,因为它们是与埃赫那吞同时代的一些西亚国王或王公给埃及法老的书信。于是开始了对埃赫塔吞的考古发掘,这个改革之都被重新发现,改革也才重新为世人所知。


    改革失败,阿蒙神庙及其它神庙势力复辟后,气焰十分嚣张。支持改革的涅木虎受到打击迫害,他们的财产也被抢夺。王权重又与阿蒙神庙势力结盟,对神庙势力更加依赖。


    埃及与赫梯的争霸 埃及同赫梯的争霸于公元前14世纪至13世纪初发生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


    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地区。本世纪70年代以来在叙利亚发掘出的埃勃拉国的情况表明,它曾存在于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同时,这里十分富庶,又处于重要的商业交通要道之上,是著名的商业航海民族腓尼基人的发祥地。因此,这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地区,但在埃勃拉国之后,这里却长期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不能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抵御来自南方的埃及、北方的米坦尼和赫梯,东方的巴比伦尼亚的侵略和威胁,而一直是它们侵略和掠夺的目标。


    埃及第18王朝前期的法老们在侵占叙利亚巴勒斯坦时,曾同在这里有重大影响、并且觊觎这里的西亚大国米坦尼发生过严重的冲突。后来,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坦尼因要防范正在崛起的亚述而与埃及结盟。但与此同时,在小亚又兴起了赫梯王国,它打败了米坦尼王国,而与埃及直接对峙于叙利亚地区。


    埃及第18王朝后期的埃赫那吞改革,因忙于内部斗争而无暇顾及其在西亚的属地,于是一些属地宣布独立,另一些则投到了赫梯的保护伞之下。仍然忠于埃及的一些属地的王公们曾多次求救于埃赫那吞,但毫无结果,甚至遭到他的训斥,说他们干扰了他的改革。于是埃及的西亚属地陷于一片混乱。


    图坦哈蒙执政时期,情况可能有所好转,但他统治的时间很短。他的寡后曾向赫梯国王提出,要他送一位王子到埃及去与她结婚,并让该王子作埃及法老。赫梯国王苏庇鲁里乌马什几经犹豫后,终于将一个王子送到了埃及。但该王子到埃及后即被埃及人所杀(很可能是反对此婚事的埃及贵族所为)。于是爆发了埃及同赫梯之间的公开战争。战争对埃及十分不利,它遭到重大失败。只是因为被俘的埃及士兵的传染病也传给了赫梯士兵,战争才暂告停止。


    在第19王朝初年的霍连姆赫布、拉美西斯一世,谢提一世等几位法老统治时期,埃及曾多次用兵西亚,与赫梯人进行争夺,取得了不少胜利,基本上稳定了埃及在这一地区的形势,但却未能完全恢复埃及在西亚的全部属地,尤其未能消除埃及在西亚的主要威胁。赫梯的气势仍咄咄逼人。


    在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公元前1304—1237年)埃及同赫梯的争霸战争达到了高潮。当时统治赫梯的是国王穆瓦塔鲁。


    为了同赫梯进行战争,拉美西斯二世进行了很多准备:他在三角洲东部营建了新都培尔-拉美西斯;他还组建了四个军团,招募了不少雇佣军,兵力合计3万多人。穆瓦塔鲁也为同埃及争霸而将赫梯首都从哈图斯城迁到了靠近叙利亚的小亚南部城市达塔什。


    当时站在赫梯一边的还有叙利亚地区的若干公国,如纳哈林、阿尔瓦德、卡赫美什、科迪、卡迭什、努格什、乌伽里特和阿勒坡等。形势对埃及十分严峻。
    拉美西斯二世计划先占领叙利亚巴勒斯坦的沿海地区,以取得立脚点和打通海上交通线,便于从海上与埃及本部取得联系。为此,在其执政的第4年,进行了一次预备性远征。这次远征的结果是占领了腓尼基沿岸,到达了今之贝鲁特。

    拉美西斯统治第5年,当叙利亚的雨季过后,拉美西斯二世率领他的四个军团和雇佣军,从三角洲东部的要塞城市沙苏出发,进军叙利亚。赫梯国王穆瓦塔鲁也将军队开进了叙利亚,他集中了2万战车兵于叙利亚的卡迭什城,准备同埃及军队决战。他将军队埋伏于卡迭什城东部,准备将埃及军队诱至该城后围而歼之。


    埃及军队抓获两个充当赫梯细作的贝督英人,据他们说,赫梯军队还在离卡迭什很远的地方。拉美西斯二世听信了这个假情报,亲率一个军团,孤军深入,进到卡迭什城西北扎营,而其他三个军团则落在后边。直至此时,拉美西斯二世还不知道赫梯大军近在咫尺,正以逸待劳,准备围歼他们。当拉美西斯二世再度审问两个贝督英人时,才知自己已陷于危急境地,于是赶快派人去通知援军。但赫梯军已行动起来,包围了拉美西斯二世的这一个军团,并几乎歼灭了它。只是因为赫梯军不知拉美西斯二世也在军内,忙于抢夺埃及军队的财物,才使他幸免于难。不久埃及援军赶到,打败了赫梯军,才解了拉美西斯二世之危。


    卡迭什战役中双方损失惨重,无力再战。而且,双方都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问题:亚述对赫梯和埃及的威胁,以及两国内部的困难等。所以,卡迭什战役实际上也标志了埃及同赫梯之间争霸战争的基本结束。


    公元前1283年,拉美西斯二世统治第21年,赫梯新王哈吐什尔向埃及提出了缔结和约的要求,并派人给埃及送去了和约草案。拉美西斯二世同意缔结和约,从而正式结束了两国之间近一个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纪的争霸战争。


    和约除了说明性的内容外,包括一个序言和9个条文,即:(1)永久和平的确立;(2)互不侵犯的条约;(3)赫梯国王执行先前条约的义务;(4)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执行现今条约的义务;(5)军事互助的相互义务;(6)赫梯国家不接纳埃及亡命者的义务;(7)埃及不接纳赫梯亡命者的义务;(8)神对违约者的威胁和对守约者的加恩诺言;(9)亡命者的引渡等。


    和约是两个奴隶制大国进行这场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的本质的反映。埃及和赫梯不仅凭藉这一纸和约瓜分了他们在叙利亚巴勒斯坦的势力范围,使他们对这一地区的占领合法化;而且和约本身又变成一个军事同盟条约,双方保证在面临第三国威胁时,在军事上互相支援;双方还保证互相支援以对付本国内部的危险。


    埃及与赫梯的战争及最后和约的签订在世界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两个不同地区的强国(埃及在北非,赫梯在小亚细亚,双方相隔千里之遥)为了争夺彼此国境外的一个重要地区的霸权和划分势力范围而长期进行的战争与交涉。同时,周围其他大国如米坦尼、亚述、巴比伦尼亚也在不同程度上先后卷入这场复杂的军事外交斗争之中。这也标志着在公元前2000年代后半期,东地中海一带的各文明古国之间关系已经日益密切,开始打破孤立、闭塞、隔绝的状态,逐渐有机地联结起来。


    埃及和赫梯在叙利亚巴勒斯坦的争霸战争,给这里的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因而遭到该地区人民的激烈反抗。争霸战争也给争霸国国内的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灾难,严重削弱了两国的实力,加剧了它们国内的阶级矛盾,给两国带来严重后果。不久之后来临的所谓“海上民族”入侵,横扫了整个地中海东部地区,灭掉了赫梯。埃及虽然顶住了“海上民族”的入侵,但也遭到沉重打击,并从此一蹶不振。


    新王国的衰落 新王国时期的埃及在经历了第18王朝后期的埃赫那吞改革、同赫梯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争霸战争,而尤其是“海上民族”的入侵之后,已被严重削弱。埃及国内外矛盾十分尖锐。


    “海上民族”对埃及的入侵共有两次。第一次发生在第19王朝末叶的法老麦尔涅普塔赫统治时期。据麦尔涅普塔赫的铭文,他打败了这次“海上民族”的入侵,俘获甚多:杀死敌人8500多人,俘1万多人;第二次入侵发生在第20王朝的拉美西斯三世统治时期。


    在埃及遭到“海上民族”入侵之时,埃及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又再度尖锐化,王权同阿蒙神庙势力之间的斗争又起。国王麦尔涅普塔赫不信奉阿蒙神,而崇拜孟斐斯的普塔赫神,国王的名字也证明了这一点。他把埃及从“海上民族”入侵的灾难中拯救出来的功劳归之于普塔赫神,而不是归之于阿蒙神。他的这些举动必然会遭到阿蒙神庙势力的反击。可能王权再度遭到失败。因此,第20王朝时期国王对阿蒙神庙祭司的依赖(或者说阿蒙神庙势力对王权的控制)明显加强。拉美西斯三世在自己的一份遗嘱中给予阿蒙神庙和其它神庙的捐赠(即著名的《哈里斯大纸草》)是这方面的一个明显例证。有的学者据这份纸草推测,各类神庙所占土地约占全国土地的15%,全国劳动力的2%。而别的学者则认为,纸草仅存1/3,因此,神庙所占土地和劳动力的比重应当更大。

    在新王国晚期,劳动人民同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也异常尖锐。在《哈里斯大纸草》中,记载了一次发生于第19王朝末期的奴隶大起义的事件:“埃及国家曾被弃置不顾,每人各自树立〔自己的〕正义〔标准〕。直到某一时期之前,有许多年,他们没有首领,埃及的土地属于大家和地方首领,人们互相残杀,无论高贵者或卑贱者都如此。随后到来的某一时期是一些空虚的年代,这时……一个叙利亚人在他们之中自立为王。他把整个大地变成他的附属物。人们参加他的队伍为的是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掠别人的财产。他们对待神象对待普通人一样,对神庙不作任何供奉。”这段话说明,起义发生在一个-上混乱的年代;起义规模很大,起义不仅反对世俗权力,而且反对神权。第19王朝就是在这次起义的打击下垮掉的。


    在第20王朝时期,在首都底比斯西部,多次发生造墓手工业者因不满经常中断口粮供应而发生的罢工,等等。


    到第20王朝时,埃及的亚洲属地也已大部丧失。《乌奴阿蒙游记》中记述的被派往黎巴嫩运取木材的埃及使者乌奴阿蒙,受到当地统治者的冷落反映了这种现实。接待乌奴阿蒙的当地官员说,要是在以前他会给他木材,但现在,埃及已不是这里的主人,因此他可以不给他木材。


    埃及国内外矛盾的发展,导致了埃及的再度衰落。公元前1085年,阿蒙神庙祭司赫利霍尔篡夺了王位,这标志了第20王朝的终结,也标志了新王国时期的结束。埃及进入后期埃及时期。


    埃及文化 古代埃及人民创造了丰富的文化,为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象形文字。象形文字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代末。蝎王权标头上的蝎子可能是蝎王名字的象形文字写法,也是现在所知道的最早的象形文字。现在知道的最晚的象形文字铭文是公元394年罗马皇帝提奥多西时期的一个铭文。象形文字有24个字母符号,但未发展成字母文字。象形文字一般都由三部分组成,即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部首符号(或叫限定符号)。象形文字是从图画文字发展而成的,它的表意符号反映了这种情况,如太阳写成⊙、山写成凹等。一些具体的动作如“打”、“走”等也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表音符号包含了几种情况:一音一符、二音一符、三音一符、四音一符;还有组合字等。埃及的象形文字只有辅音,没有元音。鉴于两个或三个辅音符号之间的元音可能是不同的,从而可能组成不同的词,古代埃及人发明了限定词符号(相当于汉字的部首符号),以确定该词所要表达的是那一类事物。古代埃及人书写时一般是从右向左,从上往下写,但也有从左往右写的,确定其书写方向的方法是看象形文字中的人和动物面向那一方。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在几千年的使用过程中也几经变化。在第一中间期里演化出一种祭司体;后期埃及时(公元前1000年代前期)又演化出一种世俗体,到希腊罗马人统治时发展为科普特文字等。象形文字的体系过于复杂,不易为一般人所掌握和使用,所以,在希腊罗马人统治埃及的时期,象形文字便逐渐被人遗忘,并终于成为一种死文字。但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对西亚腓尼基字母的产生发生过重大影响。直到1822年法国学者商波良重新释读成功象形文字,把阅读象形文字的能力还给人类。


    古代埃及人没有创作出大部头的文学著作,但他们也创作了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神话、格言、祈祷文、教训、传记、战记,等等。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古代埃及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关于奥西里斯、奥西里斯同其弟塞特的斗争、奥西里斯之子荷鲁斯同塞特之间的斗争的神话、大臣乌尼传等传记铭文、占领尤巴城等战记、两兄弟的故事等小说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古代埃及人在应用科学(如天文、历法、医学、数学等)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天文观察是祭司的职责,目的是要找出吉凶祸福的征兆。现在所知道的古埃及最早的星座图是在第12王朝时的墓中发现的。在哈特舍普苏特女王的总管森穆特墓的天花板上也有一个天文图。还发现有19和20王朝时的星座图和星位表。到新王国时,埃及人已知道43个星座,在天文观察的基础上,产生了古代埃及人的历法。他们最初用的是阴历,后来改用阳历。古埃及人发现,每年阳历的6月15日(古埃及历的7月19日),在三角洲地区尼罗河涨水与太阳、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升起同时发生。他们把这样的现象两次发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之间的时间定为一年,共365天(比现在的一年少1/4天)。古埃及人把一年分为三季,每季4个月,共12个月,每月30天,共360天,余5天为节日之用。在一份纸草的背面,人们发现了一些有关历法的记录,其中记有人们过去所不知道的古埃及人的星期原则,而不是古埃及人通常使用的旬(10天)。埃及年比太阳年(地球绕太阳转一周)实际上少1/4天,因此,这个误差要过1460多年才能重合并纠正过来。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对罗马共和国晚期凯撒制定的朱里亚历有很大影响。

    古代埃及的若干医学文献被现代人发现。其中最古老的大概要数《史密特医学纸草》,其内容是有关外科方面的医术。1872年,在埃及古都底比斯,发现了长约20.5米的《艾贝尔斯纸草》(因买得此纸草的德国人而得名),该纸草包含有900个医治各种疾病的处方,可以说是古代埃及人的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它不仅记载了各种病症及感觉,还有治疗方法,甚至有美容的内容(如弄平皱纹、除痣、改变肤色、头发和眉毛的染色、矫正视力等等)。古埃及人用以治病的药物十分广泛,他们利用了动物、植物和矿物的有关成分来制作药剂。古埃及人注意探索人的疾病的起因,在中王国时期,埃及人便提出各种疾病的基础是心脏和血管的变化的理论。古代埃及人在外科医术方面特别发达,这可能与他们解剖尸体、制作木乃伊有关。


    古代埃及人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也发生得很早。考古学家发现了若干古埃及人的有关数学的纸草文献,如《莫斯科数学纸草》、《林德纸草》(又称《阿赫摩斯纸草》)、《阿那斯塔西纸草》等。《林德纸草》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获知一切奥秘的指南”,说明古代埃及人对数学十分重视。从这些数学文献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在数学方面的知识包括算术、代数和几何三大类。代数已能解一次方程。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自己的十进位的计数制度,并创造了表示一些数的象形文字符号,包括分数的符号。但由于他们没有位值制,因此,要写某些数字,就必需用很多个符号。如986这个数,它要用9个表示100的符号、8个表示10的符号和6个表示1的符号等。他们的算术主要是用迭加法,乘除法也是化做迭加步骤来做的。加法和减法是用一个人走近或走开(来和去)的腿形 和 来表示的。在几何学方面,他们已经会计算矩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他们求圆的面积的公式大体是A=(8d/9)2,d是直径,这就等于取π(圆周率)为3.1605。埃及人也会求柱体等的体积。古埃及人的数学产生于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例如重新划定因尼罗河泛滥而弄得模糊的田界、修建金字塔、确定给劳动者的报酬,按土地面积征税、计量粮食等。他们将数学与天文观察相结合,创造了自己的历法;他们运用数学知识测量埃及国家的面积和埃及境内尼罗河的长度;他们在建筑方面运用数学知识的成就也十分显著。


    古代埃及的建筑以其雄伟浑厚而为世人所瞩目。除大金字塔外,在底比斯修建的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尔神庙,也是古代埃及人的杰作。这两个大神庙都始建于中王国时期,但大规模的建筑却是在新王国时期(这时的哈特舍普苏特女王、图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三世、拉美西斯二世诸王都对此神庙的建筑作出了贡献),直到希腊人占领时期才告结束。这两个大神庙都以其众多巨大的圆柱著称于世,其中卡尔纳克神庙有12根大圆柱,每根高70英尺,柱子上有70吨重的横梁,作开花状的柱顶可站立100人;此外,还有122根圆柱高45英尺,圆周长28英尺。这两大神庙的圆柱和墙壁上满是雕刻和象形文字铭文,著名的《图特摩斯三世年代记》、拉美西斯二世有关卡迭什战役的情景和铭文就刻在这些柱子和墙壁上。除神庙和金字塔外,还有要塞建筑,考古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中王国时期在尼罗河第二瀑布地方修建的要塞。


    古代埃及留下了丰富的艺术作品(包括雕刻和绘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雕刻有浮雕和圆雕。浮雕多在坟墓和神庙的墙上,也刻在其它物品上(如权标头、调色板等),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战争等),为研究古代埃及的历史提供了极为丰富而生动的资料。圆雕的数量也很多,大者如哈佛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阿布-辛贝尔庙前的巨大雕像、门隆巨像等,小者如著名的埃赫那吞的王后涅菲尔提提像等。这些雕刻起自前王朝时期,历时几千年。现代欧美各国的各大博物馆中都收藏了古代埃及的大量作品。古代埃及的绘画作品,如中王国时期的《纸草丛中的猫》,新王国时期的《三个女音乐家》等都是杰作。古埃及的艺术作品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埃及宗教 古代埃及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国家,其崇拜的对象既有动物,也有植物,还有各种自然现象。这种崇拜起自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不过,进入文明时代,它们在性质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在刚形成的各小国内,都有自己崇拜的主神;到古王国时期,埃及统一了,出现了全国统一崇拜的主神。(起初是鹰神荷鲁斯,后来是太阳神拉,中王国以后是阿蒙神),原有各小国的主神则降为地方诺姆的神,但也有一些神在全国受到崇拜,如农业神和冥世神奥西里斯,起自孟斐斯的普塔赫神(又是各种技艺和工匠之神、类似于希腊的赫菲斯托斯神)等。统一国家各个时期的主神,也是国王的保护神,在统治阶级的不同集团发生争权夺利斗争时,他们往往推出不同的神作为他们的工具,如新王国时期埃赫那吞改革时推出阿吞神作为全国唯一崇拜的神,而废除对其它一切神的崇拜;麦尔涅普塔赫时又推出普塔赫神以取代对阿蒙神的崇拜等等。总的来说,古代埃及的宗教还未走出自然崇拜的阶段,即他们或者是对自然力量给予的恩赐表示感激,或对自然力量的威力感到恐惧与困惑。埃赫那吞改革时推出的阿吞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阿吞颂诗中,歌颂的只是阿吞带来的恩惠和阿吞作为太阳神带来的威力;另外,对尼罗河的崇拜也带有这种性质,这在尼罗河颂中也可看出来。由于古代埃及哲学的不发达,使得古代埃及的神也还未抽象出来,使得埃及的宗教总是处在较为原始的水平之上。对农业神奥西里斯的崇拜,关于奥西里斯死而复活的传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埃及是一个农业国家,反映了各种农作物一岁一枯荣的过程。古代埃及人对来世(实际是死后的世界)的存在特别重视,他们认为此世是暂时的,来世才是永恒的;他们认为奥西里斯是冥世的王,每个人死后都要受到他的审判。古代埃及的宗教既为现世的统治阶级服务,也为来世的统治阶级服务。古代埃及的富有者为来世作了许多安排:修造好的坟墓、留下祭祀基金、创作祈祷文,等等。

    亚历山大帝国及其后继者
     
    亚历山大的东侵 腓力猝然死去,这在马其顿和希腊城邦引起了强烈的反应。马其顿的版图本来就是靠征服扩大的,这时那些被征服、被吞并的北方部落开始骚动,一部分军队投到了背离者一边。希腊的反马其顿派又活跃起来。德谟斯提尼为此高兴万分,给自己带上了花环。雅典的公民大会则投票决定给谋杀者一顶冠冕。底比斯首先打出了起义的旗帜,伯罗奔尼撒的一些城邦也闻风而动。亚历山大就是在这样的动荡形势下继父为王的,史称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大此时才20岁,但早年接受的良好教育与严格的军事训练,以及宫廷-生活的熏陶,使他不仅胸怀大志,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军政经验。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很快平定了各地的骚乱与起义。他严惩底比斯,将城市夷为平地,居民卖为奴隶。后顾之忧既除,原定目标犹在,亚历山大的下一步就是向波斯进军。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约率步兵3万,骑兵5000,跨过海峡东侵。他只带了一个月给养,手头也仅有70塔兰特现金。唯有快速取胜,利用当地资源,才能保证军队的供应。


    亚历山大与波斯的军队先在小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细亚的格拉尼卡斯河附近交锋,波斯军队一触即溃。亚历山大乘胜前进,直逼小亚重要城市萨狄斯。萨狄斯不战而降,小亚的诸希腊人城邦获得名义上的自由。亚历山大接着沿海岸向叙利亚推进。公元前333年,在伊苏斯城与大流士三世亲率的大军相遇,双方展开会战。亚历山大直捣波斯军的左翼和大流士御驾亲督的中军。大流士三世怯阵脱逃,致使波斯军全线溃败。大流士的母亲、妻女都成了亚历山大的俘虏。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在腓尼基的推罗遇到了出师以来最顽强的抵抗。经过七个月的围攻,推罗陷落,3万生存者被卖为奴。


    大流士在亚历山大围攻推罗期间,曾表示愿割地赔款以求和,但被亚历山大拒绝。是年11月,亚历山大进入埃及,当地祭司倾心欢迎,称他为“埃及的法老”、“阿蒙神之子”。亚历山大在尼罗河口亲自勘选了以他命名的亚历山大里亚城的城址。这是他在东方建立的第一座城市。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返回推罗,东渡幼发拉底河。10月1日,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原野与大流士三世的军队再次决战。大流士对此役作了充分的准备,使用带长刀的战车横扫猛冲,试图突破亚历山大的方阵。亚历山大采取让开正面,攻其两翼的战术,大败波斯军。大流士再次带头逃跑。


    高加米拉战役是亚历山大东侵以来的最大规模战役。大流士三世此后无力组织抵抗,只有仓皇逃命,亚历山大则紧迫不舍。波斯大势已去,都城巴比伦、苏撒、帕塞波里斯、埃克巴坦那相继落入亚历山大之手。为了追上大流士,亚历山大率军进入帕提亚与巴克特里亚。大流士三世在逃亡中被他的巴克特里亚总督贝索斯杀害。亚历山大抓获了僭称波斯国王的贝索斯,以弑君罪将其处死。大流士三世之死标志着波斯帝国的灭亡,亚历山大以波斯帝国的当然继承人自居。但亚历山大的征服并未停止。他在中亚转战三年,于公元前327年进入印度西北部。由于此地缺乏统一强大的国家,各土邦相互敌对,亚历山大软硬兼施,进展顺利。但在他还要继续东进时,部下表示强烈的反对,亚历山大无奈,只得于公元前326年秋率军沿印度河南下,由海陆两路西返。公元前325年回到巴比伦。十年东侵至此结束。


    亚历山大出发时,是马其顿的国王,希腊联军的统帅,充其量只是巴尔干半岛的小霸主。经过十年的征伐。他的统治区域扩展到了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亚历山大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他的远征是非正义的,却是成功的。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波斯帝国的老大腐朽,同时与他灵活的-谋略与卓越的军事才能也是分不开的。


    亚历山大的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他们饱受战争之苦。亚历山大虽然以解除波斯的奴役为号召,从小亚到埃及一路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但一旦遇到抵抗时,他是不惜大动屠刀的。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遭洗劫一空。仅从波斯金库他就抢走了18万塔兰特的金银。辉煌壮丽的波斯王宫被付之一炬。亚历山大代替大流士三世成了西亚和中亚的主人,当地人民只不过换了个统治者而已。

    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汇,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在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内,世界性的-、经济和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在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帝国的建立和分裂 亚历山大东侵的过程即帝国建立的过程。面对日益扩大的帝国,亚历山大来不及对当地的统治机构进行认真的改造,基本上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马其顿—希腊的因素。所以,他的帝国统治呈现出东方、马其顿、希腊城邦三种因素的混合现象。


    亚历山大把马其顿与东方的-制度相结合,实行特殊的专制君主政体。他是以马其顿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王的身份进入亚洲的,但每到一地就自认为是当地原来统治者的继承人。他崇尚威严赫赫的东方宫廷礼节,穿波斯、米底君王的衮服,要人们向他行匍伏礼,对他敬若神明。然而,东方化是形式,而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他个人的地位与权力乃是目的与实质。


    亚历山大基本上沿袭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但削弱地方权力,实行军事、财政、民政三权分离。各地的总督辖区大致上维持旧日规模。总督中既有马其顿人、希腊人,也有不少当地人。亚历山大主要依靠希腊—马其顿人进行统治,对本地人利用而不重用。当地人总督一般只管民政,军队和财政另由马其顿人或希腊人掌握。在一个行省内,有三种平行权力在同时发挥作用,它们各自向国王负责。除巴比伦外,各行省原拥有的铸币权都被取消。亚历山大在一些重要地区驻有军队,以防不测。


    为了使被征服地区忠心归顺,亚历山大采取宗教宽容政策。他在埃及拜谒阿蒙神庙,为女神伊西丝建庙;在巴比伦向当地的主神马都克献祭,下令重建被薛西斯毁掉的马都克神庙。此举赢得了巴比伦祭司的好感。他们的拥戴给亚历山大的统治罩上了一层神圣的光圈。


    为了扩大统治基础,亚历山大还采取联姻、招募军队等方法打破民族界限,笼络当地贵族,并解决兵力来源的不足。他在远征中亚时与当地贵族女子罗克珊结婚。回到苏撒后,又举行盛况空前的集体婚礼。他和他的80个战友都采用波斯礼仪与当地贵族的姑娘结婚。大流士长女成为亚历山大的第二个妻子。在他的带动下,与亚洲女子通婚的马其顿战士有1万人之多。他的帐幕里有当地的贵族对他效忠。他的军中有受过马其顿式军事训练的波斯人步兵服役,还有执马其顿长矛的波斯人骑兵供其驱策。他们与马其顿人混合编队,但小队长由马其顿人担任。


    对帝国境内的希腊城邦,亚历山大名义上恢复它们的自由,但实际上往往干预其内政,反对他们彼此争斗,禁止它们扩大城市的领土。对鞭长莫及的地区,如小亚的内陆高原和印度、中亚的一些地区,他仅要求当地的王公贵族承认他的统治权和征税权。


    征服的扩大和帝国的维持都离不开雄厚的物质资源。亚历山大一方面通过掠夺补充军用,一方面依靠税收获得财富。此外,他到处建立城市,先后建城大约20座,最远的一个在粟格狄亚那(今塔吉克境内)。这些城市的建筑形式与市政制度是希腊式的,但-上无独立自主权,它们只是国王统治下的一些行政单位。


    亚历山大设置财政监察官专掌铸币大权。他采用阿提卡标准铸银币;铸金币则自创式样。从波斯金库中获得的金银被铸成货币投入流通领域,使原波斯帝国的经济与希腊爱琴海经济进一步联结在一起。


    马不停蹄的征服,使亚历山大来不及在文化上有所建树,但他建立的帝国使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接触、交流必不可免。他的远征可谓是一次异国文化探秘。远征军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实际上已经开始了文化的交流。


    亚历山大回到巴比伦后,并不满足于已有的征服与成就。他派人考察阿拉伯半岛,在巴比伦建立码头,打算改造幼发拉底河灌溉系统,甚至设想沟通里海与海洋。他还想西征西北非、意大利和西班牙。但不久(公元前323年),一场恶性疟疾突然夺走了他的生命。亚历山大是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和历史上罕见的大征服者。他一连串的征服固然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也开创了欧亚非文化交流的新时代。

    亚历山大死后,部将们就为继承人问题展开了争夺。骑兵统帅帕狄卡斯提议等待亚历山大与罗克珊的孩子出生,如果是男孩,就立他为王。但步兵统帅美利格却提出让腓力二世的庶出子、低能儿阿里德欧斯为王。经调停后,双方妥协,采取折衷的办法,把新生子和阿里德欧斯都立为王,分别称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腓力三世和亚历山大四世。确定了王位继承人后,亚历山大的战将们便着手瓜分帝国。帕狄卡斯权位最高,他杀害了美利格,担任摄政王统治亚洲。其他人中托勒密占据埃及,安提柯得到小亚大部分,吕辛马库斯接受了色雷斯,安提帕特仍留守马其顿。暂时的势力划分根本不能持久。从公元前323年起,继位者间的混战一直持续了20多年。


    从公元前323—320年是斗争的第一个阶段。帕狄卡斯玩弄手段,想既掌握实权,又使其合法化。他遗弃了安提帕特的女儿,欲与亚历山大的妹妹克列奥帕特拉结婚。安提帕特受辱大怒,联合安提柯、吕辛马库斯、托勒密等起兵。公元前320年,帕狄卡斯在埃及被谋杀。


    从公元前320—301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角是安提柯。帕狄卡斯死后,胜利者开会推举安提帕特为监护人,把宫廷移往马其顿。但安提帕特不久去世,安提柯被宣布为亚洲的将军。马其顿、亚洲、埃及分处在不同统治者的控制之下,帝国的裂痕加深了。安提柯一心想把整个帝国或帝国内尽可能多的地区置于己手,因此遭到其他竞争者的忌恨。但反对他的同盟者之间也互相拆台。战火从亚洲蔓延到欧洲,最后又烧回亚洲。腓力三世和亚历山大四世先后在残酷的王位斗争中被杀。公元前306年,安提柯称王,次年,托勒密、塞琉古也相继称王。亚历山大帝国不仅从实际上,而且从名义上都不复存在。公元前301年,安提柯与塞琉古、吕辛马库斯、卡山达(安提帕特之子)组成的联盟在弗里基亚的伊浦苏斯展开了一场大血战。安提柯兵败阵亡。他的领土被胜利者瓜分。伊浦苏斯之战标志着大帝国统一梦想的彻底破产。从此,虽然一些地区的主人有所变化,但马其顿、西亚、埃及三足鼎立的大局已定,它们走上了基本相同、但各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托勒密埃及王国 在继位者的混战中,托勒密的势力得到加强,他巩固了对埃及的统治,扩大了地盘,建立了以希腊—马其顿殖民者为主要统治力量的托勒密埃及王国。依靠富庶的尼罗河流域提供的经济实力,托勒密王朝与塞琉古王国、马其顿王国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在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埃及与塞琉古王国争夺巴勒斯坦与南叙利亚一带,先后发生五次战争,史称“叙利亚战争”。这场战争以塞琉古王国的胜利告终。长期的战争消耗了托勒密埃及的国力,加之内部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激化,从公元前3世纪末叶起,它就进入了衰落时期。公元前30年为罗马所灭。


    托勒密王朝把原马其顿的具有军事民主制遗风的君主制与埃及古老的法老专制统治相结合,建立了以国王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国王把埃及视为个人的私产,他是国家的化身。-、军事、财务甚至宗教大权都掌握在他一人手中。国王的权力因国王崇拜而加强。国王不仅死后被追认为神,而且生前也在寺庙中奉作神明崇拜。国王主要依靠马其顿人、希腊人进行统治,高级官员都由王亲国戚及国王亲信充任。他们或担任财务官,或担任将军。财务大臣位同宰相,是仅次于国王的最有实权的人物。马其顿的武将对于地方民政的管理往往不大得心应手,所以出现了马其顿的军事贵族与当地大贵族的合流。托勒密王朝保持了过去的州(诺姆)的区划,上下埃及大约分为40个诺姆。诺姆之下分为县,县下为村。每一级都有专门的官吏管理。诺姆的总督(州长)是当地人可以觊觎的职位,但已失去了许多重要权力。军队驻屯在全国各地。诺姆的真正首长是由希腊—马其顿人充任的将军。他负责维持秩序,也许还主管刑事案件的审判。他对财务不能插手,财务权归另一财务官。僧侣阶层力量的强大,是古埃及历史的特点,但在托勒密统治时期,祭司集团的地位有所下降。国王是神的全权代理人,寺庙土地被收归王有,寺庙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在国王及其行政官员的监督下进行。国王是最高立法者。由于两种民族并存,国内实行两种法律。一种适用于希腊人,一种适用于当地人。若案件涉及到双方时,则组成混合法庭。虽然国王的宫廷表面上讲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腊语,穿希腊服装,不与当地人通婚,但君主的权力超过了从前所有的马其顿国王,上承埃及法老的统治。托勒密国王不鼓励建立新城,可能是为了不让城市的自治削弱君王的权力。但希腊人多居于城市,特别是亚历山大里亚、诺克拉第斯和托勒迈伊这三个希腊和希腊化的自治市中。

    托勒密国王把埃及全部土地都视为己有。他以当然的最高土地所有者的身份,把这些土地的一部分收归王室经营,称为“王田”;其余的统称为“授田”:或赠与神庙(神田),或赐给官员私人(赐田),或分配给军人作为份地。留在国王手中的土地由王田农夫(劳伊)耕种。他们主要采取短期租借的方式取得一块土地,交纳实物佃租,种籽由国王提供,收割后必须归还。田里种植的作物品种由国王决定。王田农夫是佃农,不是奴隶,但他们未经许可,不许离开村庄。除耕种土地外,王田农夫还要服必要的劳役,如修堤坝、开运河等。他们还须交纳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连租带税占一年收成的50%以上。神田和赐田上的耕种者可能也是类似于王田农夫的农民。原神庙的土地开始时大部分转归国王直接管理,但在公元前2世纪,祭司们趁王权削弱又扩大了神田。赐田的数目因人而异,托勒密二世的财务大臣阿波罗尼阿斯在法雍一地就有近7000英亩的土地。军人份地数量不等,一般在3.5英亩到70英亩之间,分布于全国各地。军人平时种地,战时服兵役,以服兵役代租,但他仍须交纳各种税收。军人的境况比王田农夫稍好一些。最初,他个人对份地只有使用权,后来份地接近于私产,亲属可以继承。到公元前2世纪末,埃及人开始作为军人领有份地。在埃及,私有地的存在是肯定的,如住宅用地,园圃以及偏远的贫瘠土地,但它们无一能逃脱国王的税收之网。


    税收和垄断既是托勒密王朝的经济控制手段,也是国王所有制的重申与体现。托勒密王朝的税收可谓多如牛毛,无孔不入。土地、房屋、园圃、家禽、牲畜、奴隶、人头、财产继承、买卖交易、关卡交通,各种物品、各种活动都在纳税之列。即使一个人去打鱼,也要有一官员监视以保证25%的鱼作为税收转入国王手中。估计埃及的税收种类在200种以上。这些税除土地税交实物外,大部分以货币纳税。国王有时为了简便,就把税包出去,实行包税制度。托勒密王朝的垄断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对油料的垄断。政府对油料作物从种植到销售的每一阶段都实行完全的控制。油料必须在当地政府监督下在国家的油坊里加工,然后以固定价格出售。此外,纺织、皮革、矿业、盐业、钱庄,甚至印染、皮毛、香料、化妆品、玻璃、陶器、酿酒等行业也都由国家垄断或控制。这种制度同样适用于托勒密国外的属地。严密的税收制度与严格的垄断经营,使托勒密王朝搜刮到尽可能多的财富。仅垄断专利一项每年收入就达约15000塔兰特。


    为扩大商业利益,加强对外贸易,托勒密二世时(公元前282—249年)修通了往昔法老开工未竣的连接红海与尼罗河的运河。他还派人开发非洲东海岸,建立了一连串远达索马里的据点,派出海军、卫戍队保证商路的安全。当时的进出口贸易十分活跃。埃及输出谷物、亚麻布、玻璃、奢侈品;地中海的金属、木材、大理石、紫色染料,南阿拉伯和印度的肉桂、药物、香料等都源源不断地流入埃及。


    国王们把通过税收、垄断、贸易搜刮到的财富,一部分用于维持庞大的政府官僚机构和军队,一部分供应宫廷的消费,还有一部分用来扶植文化事业。托勒密王朝虽以武力开国,却附庸风雅,慷慨解囊,对文化事业抱有浓厚的兴趣。都城亚历山大里亚取代雅典成了地中海最大的文化中心,城中有国王兴建的博物园和藏书70万卷的图书馆。优厚的待遇,高贵的社会地位,便利的研究条件吸引了各地的许多学者。亚历山大里亚的学者利用希腊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在天文学、地理学、动植物学、物理学、数学、文学、史学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上一页  [11] [12] 下一页  


    托勒密王朝是外族统治,尽管埃及当地的大奴隶主贵族有可能跻身于统治者之列,但毕竟为数不多。希腊—马其顿人上层统治者的高压控制与垄断榨取只能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抗。王田农夫的逃亡就是斗争形式之一。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是交织在一起的。王田农夫虽不是奴隶,但是类似于隶农、农奴的地位。奴隶在农村中可能为数不多,主要集中于城市,在亚历山大里亚也许达20万之众。奴隶主要用于矿山和手工业作坊、家庭。总之,托勒密埃及的奴隶制不算发达,国内的阶级矛盾主要以民族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从公元前3世纪末以后频频发生的埃及人民起义,动摇了托勒密王朝的统治,为罗马的征服铺平了道路。末代女王克娄奥帕特拉七世(公元前51—30年)先后投靠凯撒和安敦尼,最后在公元前30年亡于罗马的屋大维之手。

    后期古代埃及 后期埃及即利比亚舍易斯时期的埃及,包括第21—26王朝(约公元前1085—525年)。第21—25王朝时,埃及南北分裂,北方受到利比亚人控制;南方底比斯实际保持独立,后努比亚人在南方建立第25王朝(约公元前730—656年)。最后,舍易斯的普萨姆提克建立了第26王朝(前664—525年),再度统一埃及,直至波斯人征服埃及为止(公元前525年)。这一时期的埃及,-上极度软弱,虽然它也曾企图重温统治叙利亚巴勒斯坦的美梦,但毕竟力不从心,未能达到目的。而且,它自身还经常处于外族的入侵和统治之下(利比亚人、努比亚人或称埃塞俄比亚人,亚述人和波斯人先后统治了这里)。

    不过,后期埃及时期,埃及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铁器被广泛使用,手工业和商业贸易都很发达。城镇明显增多,这是社会经济和商业贸易发达的一个重要表现。为了发展商业贸易,当时埃及的统治者鼓励希腊商人移居埃及,还给这些移居者以土地。瑙克拉提斯就是由这些希腊移民者建立的。大概也是出于商业的目的,第26王朝的法老尼科,曾动员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凿尼罗河至红海之间的运河。不过,他未能完成这一巨大而有意义的工程。尼科还曾派遣腓尼基水手乘船绕航非洲获得成功,此举的目的大概是探险和商业兼而有之。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和战乱的不断,加剧了埃及内部的阶级分化。许多小生产者,甚至中等阶层的土地被兼并。这时留下来的一些有关土地买卖的契约和土地转让的契据证明了这一点。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还促进了债务奴隶制的发展,许多自由民丧失自由,变成债务奴隶,这可能已危及到国家的兵源。因此,第24王朝时的法老波克霍利斯不得不进行改革,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其内容是:(1)禁止本利之和超过本金双倍,即利息不得超过本金;(2)债权人只能索取债务人的财产作抵偿,而不能占取债务人的人身,因为财产属于个人,而公民人身属于国家,国家需要他们服役。这项改革的结果如何不得而知,大概是收效甚微。不过,据狄奥多拉说,梭伦颁布的解负令,可能从这个改革中汲取了有用的东西。

     << 上一页  [11] [12]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