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启蒙运动_

时间:2010-9-17 专题: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中的无神论与信仰的时代有过怎样的纠结与纷争,二者如何面对对方?
鑑往知來看宗教
第19部分:17至19世紀——基督教國力圖應付世界轉變
“哲學與宗教是互不相容的。”——黑爾韋格(georgherwegh),19世紀德國詩人
“哲學”(philosophy)一詞所本的希臘字根原意是“愛好智慧”,但這詞的意思很難界定。《新大英百科全書》懷疑人是否能够提出一個“普遍和完滿的定義”,卻認為“可在這方面姑且一試,把哲學界定為‘對人類各種經驗的反省’或是‘對人所最關注的種種問題作理性的、有條理的和有系統的思考。’”
這些定義清楚表明何以純真的宗教與哲學是互不相容的。純真的宗教純粹基於上帝的啟示而非基於“人類各種經驗”。首先,純真宗教的注意集中於創造者的事務而非“人所最關注的種種問題”之上。另一方面,偽宗教,像哲學一樣,卻基於人類的經驗而把人的事務置於首要地位。從17世紀以降,基督教國不得不力圖應付世界的轉變,從而使以上的事實更昭然若揭。
三重威脅
現代科學在17世紀誕生之後,它與宗教之間立即發生看來無可避免的衝突。輝煌的科學突破把科技抬舉到一個似乎永不會犯錯的權威地位,從而産生了科學至上主義。這種主張本身就是個宗教,儼然一隻不可侵犯的聖牛,在科學“事實”相形之下,各種宗教聲稱突然看來搖搖欲墜,無從證明。科學既新鮮又令人興奮;宗教則看來既過時又沉悶。
世人對宗教的這種態度大受啟蒙運動所强化。啟蒙運動在17和18世紀席捲歐洲。由於强調理性和物質進步,它提倡批判的推理而排斥政治、宗教權威和傳統。它聲稱這才是知識和快樂的來源。《新大英百科全書》説:“它的根源始於希臘哲學。”
啟蒙運動主要在法國流行。它在法國的著名領袖包括伏爾泰(voltaire)和狄德羅(denisdiderot)。在英國的代言人是洛克(johnlocke)和休謨(davidhume)。在美國的擁護者包括美國的多位開國元老,例如潘恩(thomaspaine)、富蘭克林(benjaminfranklin)、傑斐遜(thomasjefferson)等。事實上,美國國會要求國家與教會分離正好反映出啟蒙運動的主張。它在德國的傑出成員有沃爾弗(christianwolff)、康德(immanuelkant)和作曲家門德爾松的祖父摩西·門德爾松(mosesmendelssohn)。
康德對宗教表示懷疑,據報他為“啟蒙”一詞所下的定義是:“人類從作繭自縛的教誨獲得釋放。”據科奈爾大學的伍德(allenw.wood)解釋,康德的意思是,“人從啟蒙的過程獲得勇氣,對道德、宗教和政治問題自行思考,而不再受政治、教會或聖經權威所支配。”
18世紀後半葉,工業革命在英國開始。當時人所着重的不再是農業而是藉機器和化工之助去生産和製造商品。農業和農村社會為之大受打擊,數以千計的人於是擁到城市裏找尋工作。這導致失業人數大增、房屋短缺,貧困和種種與工作有關的弊病。
基督教國能够應付科技、啟蒙運動和工業這三重打擊嗎?
輕輕把上帝排擠出去
信服啟蒙運動的人將多種社會弊病歸咎於宗教。《宗教百科全書》説:“前人認為社會應該按照上帝律法和自然律則所預定的藍圖去發展,但這種觀念已被新的主張取而代之。新的主張是,社會實際是,或可以是,由人自己的‘技巧’或‘計謀’去建造的。一種世俗的、社會的人文主義遂告産生,這又進一步促成了現代世界大多數的哲學和社會學理論。”
這些理論包括深具影響的法國啟蒙運動哲學家盧梭(jean-jacquesrousseau)所提倡的“公民宗教”。公民宗教着重社會和人類的事務過於關注上帝和他的崇拜。法國傳記作家魯維萊(claude-henriderouvroy)提倡一種“新基督教”,他的得意弟子孔德(augustecomte)則大談“人文宗教”。
19世紀末葉,美國有一項稱為社會福音的運動在基督新教徒當中興起;它與歐洲的各種理論有密切關係。這種基於神學的主張堅稱基督徒的主要責任是專注於社會事務。直至今日,它仍然大受基督新教徒所支持。這種主張的天主教版本則見於法國的工人司鐸和拉丁美洲許多鼓吹解放神學的教士當中。
基督教國屬下的傳教士也反映出這種趨勢,正如1982年的一份《時代》雜誌指出:“在基督新教徒當中,流行的趨向是對人民在經濟和社會上的基本難題作更大的參與。……有越來越多的天主教傳教士覺得,消除貧窮的成因就意味到在政治和經濟制度上作出激烈的改變——即使這些改變是馬克思主義者的革命運動所倡導的亦在所不計。……的確,有許多傳教士認為,基本上説來,使人歸信對他們的真正使命是無關宏旨的。”這樣的傳教士看來與法國社會學家塗爾干(émiledurkheim)有同感,有一次他建議説:‘宗教崇拜的真正對象是社會,不是上帝。’
基督教國顯然正在輕輕把上帝排擠出宗教之外。與此同時,其他力量也在發揮作用。
以冒牌宗教取代上帝
各教會對工業革命所造成的種種難題並無解決方法。可是冒牌宗教——人為哲學的産品——卻聲稱解決有方,於是急忙着手填補空缺。
例如,有些人認為人生目的是追求財富和物質,這種自我中心的趨勢是工業革命所助長的。物質主義變成了宗教。全能的上帝被‘萬能的金錢’所取代。在蕭伯納所編的一齣戲劇中劇中人意味深長地宣稱:“我是個百萬富翁。這就是我的宗教。”
其他的人則轉向政治運動。馬克思的合作者,社會主義哲學家恩格斯(friedrichengels),預言社會主義最終會取代宗教而取得宗教的屬性。是故,隨着社會主義在歐洲各地勢力日興,已退休的尼斯比特(robertnisbet)教授説:“一項顯著的因素便是:背叛猶太教或基督教的社會主義者所提倡的主張和他們轉向宗教代用品。”
由於基督教國無法應付世界的轉變,結果各種勢力紛紛興起,《世界基督教百科全書》把這些勢力列舉出來,包括“現世主義、科學物質主義、無神共産主義、國家主義、納粹主義、法西斯主義、毛澤東主義、解放人文主義和多種人為或揑造的冒牌宗教。”
鑑於這些哲學化的冒牌宗教所結的果子,英國詩人彌爾頓(johnmilton)的話看來十分適切:“所有都是空虚的智慧,虚假的哲學。”
謀求妥協
千百萬人一方面感到教會的無能,另一方面惑於冒牌宗教的虚妄,於是轉而尋求較佳的指引。有些人認為他們在自然神論或所謂的“自然宗教”裏找到了這種指引。在17世紀期間,自然神論特别在英國開始流行;有人把這種宗教描述為一種妥協,一方面依附科學,同時又不放棄上帝。因此自然神論者乃是騎牆派的自由思想家。
作家伍德解釋説:“在主要的意義上,自然神論相信一位獨一的神,但它的宗教活動卻純粹以自然的理性而非以超自然的啟示為基礎。”由於排斥“超自然的啟示”,有些自然神論者遂走向極端,而差不多完全拒絶聖經。現今自然神論這個名詞已很少人使用。但是,有許多名義上的基督徒均否認教會或聖經的權威,寧願跟從個人的主張或其他的人生觀,這些人其實正依附自然神論的原則。
類似的進化學説
宗教與科學之間最戲劇化的衝突發生於達爾文在1859年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之後。他在這本書裏提出進化的學説。宗教領袖們,尤其是英國和美國的宗教領袖,起初猛烈反對這個學説。但反對的聲音不久就消退了。到達爾文去世時,《宗教百科全書》説:“大多數好思考和能言善辯的教士已達成結論,認為進化學説與聖經的開明解釋是能够完全彼此相容的。”
這可以解釋梵蒂岡為何從沒有把達爾文的書歸入禁書之列。這也可以解釋1893年世界宗教大會在芝加哥召開時聽衆所作的反應。在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在座聆聽之下,一位“基督教”講者説:“進化學説堵塞了我們的宗教在起頭的一個漏洞,只要科學界大致相信進化就是創造萬物所用的方法,那麽,我們若僅以‘贊成’這個冷漠的詞語去形容一般以認識和愛戴上帝之道為己任的人對這個理論的歡迎,就未免太輕描淡寫了。”據報這番話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鑑於在19世紀末期,所謂的比較宗教學如此流行,這種態度實在不足為奇。比較宗教學乃是以科學方法去研究世界的各種宗教,以期決定各種不同的宗教如何互相關連和它們是怎樣産生的。例如,英國人類學家盧伯克(johnlubbock)所提出的理論是,人類最初是無神論者,然後逐漸進至拜物教、自然崇拜和薩滿教,最後才進至一神崇拜。
不過,正如《宗教百科全書》解釋:“這種看法認為宗教並不是神所啟示的絶對真理,只是人對上帝和道德觀念的發展記錄而已。”因此,接納這種理論的人自不難接納自然神論——所謂的“公民宗教”或“人文宗教”——作為宗教逐漸向上進化的階梯。
歸根究柢來説,這樣的看法把人導至哪裏呢?早在19世紀,英國哲學家斯賓塞(herbertspencer)已聲稱,社會正在走向一個與宗教不再相容的進步架構。至於20世紀,尼斯比特(nisbet)教授指出,一般社會學家均相信宗教可以“滿足人類在社會心理方面的若干需要,除非或直至這些需要由於人類在生物學上的進化而不復存在,否則宗教仍會以一種或另一種形式存留下來,繼續在人類文化中佔一席地位”。(楷書自排。)由此看來,社會學家認為有一天“逐漸的進化”導致世上宗教完全消失並非全無可能的事!
加緊尋求純真的崇拜
到19世紀中葉,基督教國顯然在200年來應付世界轉變的掙扎中已告失敗。它的宗教已淪為與世俗的哲學無異。千百萬心地忠實的人對此深表關注。他們於是加緊尋求純真的崇拜。基督教國的革新已實在沒有可能了。如今所亟需的乃是恢復純真的崇拜。本刊下期對此有較詳細的論述。
[第21頁的附欄]
在世界變革的壓力下基督教國實行妥協
現代科學的興起削弱了人們對看不見的事物的信心,使人對科學不能“證明”的事物産生懷疑。基督教國寧願偏離聖經的真理,採納各種未經證明的科學理論——例如進化論——從而把科學知識而非上帝的王國奉為解決世上種種難題的萬靈藥。
應運而生的各種政治理念(資本主義、民主政體、社會主義、共産主義等)促成了國家主義的衝突和不同理念的爭執,從而隱蔽了一項重要的聖經真理——有權統治地球的是上帝而不是人。基督教國不惜違反聖經的原則,背棄基督徒的中立立場而參加戰爭,使同一宗教的成員互相殘殺。基督教國也主動或被動地支持各種冒牌的政治宗教。
較高的生活水準是工業和科技革命的産品,這促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自利主義,使社會的不平和不公日益嚴重。基督教國在這方面也實行妥協,參與各種屬於社會、經濟、生態和政治性質的世俗事務,而將上帝的事務置諸腦後。
[第23頁的附欄]
進步抑或退步?
聖經説:人類被造時是完美的,並且受到教導怎樣以蒙悦納的方式崇拜創造者;但他們卻反叛上帝,結果在過去6000年來,人在身體和道德上不斷墮落,以致越來越遠離他們最初奉行的純真宗教標準。
生物和宗教的進化論則説:人類在起初是十分原始的,不相信有神,也沒有宗教;千百萬年來,人在身體和道德上不斷進步,從而在宗教、社會和道德發展方面越來越接近理想的地步。
按照你對人類行為、人類現時的情況和今日世界各宗教的現狀所知,哪一種看法更符合事實呢?
[第22頁的圖片]
在《物種起源》一書中,達爾文提出未經證明的臆測,使許多人有藉口不再相信一位予人啟示的上帝

参考资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