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古代战争 >> 秦朝军事 >> 正文
秦陵石质铠甲[图]
最新热门    
 
秦铠甲与秦始皇陵石铠甲坑[图]

时间:2009-10-17 17:11:13  来源:不详
  
  从1998年7月下旬至1999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始皇陵考古队在1997年勘探的基础上,对始皇陵外城东南部的一处大型陪葬坑进行了复探和小规模的科学试掘,对该陪葬坑的范围、平面形制、建筑遗迹、建筑布局和文化内涵等有了初步认识,取得丰硕的成果。该陪葬坑编号为“K9801”。
  
  K9801位于陵园外城东南部,始皇陵现封土东南约200米处,方向约2度,基本接近正方向;平面形状呈长方形,在坑南北两侧边缘的东西端各有一条平面呈梯形的斜坡门道;坑主体部分东西长129米,南北宽105米,该坑总面积达13689平方米(连同四个斜坡门道),是秦始皇陵城垣内目前所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陪葬坑。坑口距现地表0.3-4米,坑口至坑底深约3.5-4.5米;坑内全为红烧土,坑底铺有一层厚约10-20厘米的木炭,木炭下层为三层坚硬致密的夯土层。
  
  此次发掘面积为145平方米。发掘揭示该坑为一座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并在坑内过洞底部发现用铜丝编缀的石铠甲和石兜鍪(即作战时戴在头部的头盔,也叫胄),共约一百二十余领(顶),其中甲约90领,胃约36顶;石马缰3组,一件青铜臿以及一些青铜镞和一段陶俑手指等。此外,还发现夯土隔墙,隔墙间形成的过洞和回廊,隔墙顶部的棚木遗迹,席纹痕迹、立柱、栿木、铺底木和坑底夯土层等建筑遗迹。
  
  夯土隔墙和过洞大多数为东西向,只在坑边缘外1号探方内发现一道由坑西边夯土二层台和南北向隔墙间形成的南北向过洞,可能是整个陪葬坑的一道回廊。隔墙系板筑平夯而成,夯层平直均匀,每层厚度5—7厘米,墙高1.7-3.1米,宽1-1.1米。在隔墙顶部发现有棚木的压痕和被烧毁的木炭残迹;可看出棚木为方木,宽约40、厚40厘米、长4-5米。过洞宽3-4米,底部全部用方形长木条铺设,木条或与过洞方向平行,或与过洞方向垂直,所有木条均被烧成木炭和灰烬,炭灰残厚3-15厘米。过洞内贴隔墙两侧底部还有现有地栿木和立柱炭迹。铺地木层以下为三层夯打的坑底夯层,总厚度约15厘米。从这些迹象可推测,K9801的建筑与布局和兵马俑一号坑的建筑属同一类型,后经大火焚烧坍塌。从地层堆积观察其烧毁时间应在坑修好之后不久,即秦末汉初之际。
  
12359711_2005053116293890218500.jpg
  K9801陪葬坑石铠甲出土现场

  此次试掘的最大收获是发现了一大批用铜丝联缀的石甲胃。主要集中分布于陪葬坑西南部的三个探方内,放置于过洞底部铺地木之上。在69平方米的过洞内共发现120余领(顶)甲胄。另外在坑西部边缘偏北处的T1内过洞底部发现一些零散的甲片和一件65厘米长的青铜车构件。
  
12359711_2005053116293896382300.jpg
  石铠甲出土现场

  这批甲胄均由青灰色石片组成,甲片质地为青灰色略质地细密的石灰石,呈层理状。甲片主要有长方形、近方形、舌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圆形几种;另外还有其它形制、属于特殊部位的异形片。甲片上钻有一些圆形或方形的小孔,用扁铜条联缀在一起。甲片未被叠压的边上有一道袜棱,起美观作用;被叠压的角有磨角,以便联缀和甲胄伸缩。
  
12359711_2005053116293898220500.jpg
  石铠甲出土现场 点击上图看大图

  根据甲片特征和甲胃外观特征的差异,将铠甲分为三大类:
  
  鱼鳞甲、札甲和特大型甲。
  
  第一类:鱼鳞甲只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