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古代战争 >> 唐朝军事 >> 正文
执掌政权第一天——历史
1949名军人的“大国旗”
“我骄傲,我是军人的妻
亲历国门第一哨:他们代
古人的鞋子为何大多鞋尖
右翼的嚣张和普通人的沉
难以愈合的伤口 两位有
他是造就东条英机等日本
揭秘:谁是古代中国突厥
自由人的将军
最新热门    
 
有唐人的地方,就有马球[图]

时间:2009-10-17 17:09:50  来源:不详
  
   和今天一样,球类运动也是唐代人的主要运动项目。其中对抗最激烈的,当属马球。前面已经说过,李唐的亲戚当中不少纥豆陵和独孤这样的胡人,种族文化影响之下,各式风尚都不免带上了胡人的特点。就像广东,香港的影子就在不远处飘啊飘,不过香港的味道又是起源于何方呢?这就难说很多了,就好像今日我们要讨论唐代的那些胡化的娱乐风气、体育时尚究竟又是来自哪里很难有个确定的答案一样。
  
12299227_241605.jpg
  唐仕女打马球雕塑

   不论如何,马球在当时的普及程度是相当高的。《大唐双龙传》当中曾经安排了勇猛的主角寇仲在长安与突厥人打了一场马球比赛,虽说是化身成无名小卒,可是一场比赛下来,就成了马场英豪。那段情节中李神通诸王也亲自下场,可见大家都是很热衷的。不过我不知道黄易这样写到底对不对,因为有学者说唐人的打马球是从和吐蕃人接触之后才流行起来的。

   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说,唐太宗经常看西番人打马球,某天有一堆西番人就在长安城的大街上打球,希望他能看见。唐太宗由此觉得要注意个人形象,不能被人看成傻×球迷,于是“焚此球以自戒”。不但西番人,吐番人也是打球的。黄易的小说所写少帅和突厥人打球,如果把突厥人改作吐番人,那就是当时的实情了。

   那是在唐中宗时,唐朝球队和吐番球队曾经举行过一场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马球赛。当时吐番赞普派来使节迎娶金城公主。那使臣口称“大唐皇帝,天可汗,……”这样一段长头衔,随后提出说皇帝能否让我们吐番的马球队和大唐的比试一番?中宗当时心想不比则没了面子,便爽快地答应了,于是对那使臣说道:“朕赐你们在梨园亭子看这一场。”先在口头上抓回了主动。唐代的梨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完备的国立皇家音乐、舞蹈、戏剧学院,在其中设有巨大的球场,经常在这里举行拔河、打球等活动,有一个很大的马球场。

   这个马球场,可能是当时全世界最好的。在唐代,尤其是国都长安,马球场的设置是相当讲究的。在球场的旁边,一般都设有亭子之类的建筑,相当于今天的贵宾席。球场的地面则通常都要经过精心的处理,一般都相当宽广平滑。唐人阎宽在《温汤御球赋》一文中就写道:“广场惟新,扫除克净,平望若砥,下看犹镜。”杨巨源的《观打球有作》诗也说:“亲扫球场如砥平”。

   不但场地质量好,当时的马球比赛还有固定的音乐伴奏,唐人韦应物《寒食后北楼作》说:“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从击鼓的声音中就能判断是踢球,可见音乐已经相当普遍。这场比赛也是击鼓伴奏。场下一击鼓,场上两拨人便拍马冲出。各是十人,手持顶端弯曲的球杖,追着大小如拳的一个红球,前后冲驰,相当热闹。只是吐番球手明显地占了上风,屡屡把小球击进了唐朝代表队的球门。中宗神色黯淡,自言自语道:“要是我兄弟还在,打球如何会输给吐番人?”他说的是章怀太子李贤,早年因为武则天的逼迫而自杀,后来在他的墓葬中发现壁画“打球图”,描绘打球情形颇有神韵,足可知道其人嗜好。唐中宗正在为难,身边有人请战,一看却是临淄王李隆基(就是后来的玄宗)、虢王李邕、驸马杨慎交与武延秀。杨慎交除了球艺出色,在球场建设方面也很有创意,这场比赛用的球场就是根据他的方案用油料筑成的。唐中宗于是换四人上场,四人面对着十名吐番球手,没有丝毫惧色,东西驱突,硬是从吐番人手里夺回了胜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对十人唐番赛”。

   马球除了宫廷比赛之外,也在军队中被当作训练骑术的一种手段,得到大力推广。各地军队驻地中往往都有马球场,一旦有外地军队经过,就在马球场中招待他们吃饭,往往一次就有一两千人。其时灯火通明,那些军士就在马球场中列成一个个方阵,吃饭处就是做饭处,炉灶随处排开,热火朝天,吃完再打球,想起来颇让人神往。

   当时不仅军队打,官员打,读书人也打。韩愈在徐州刺史张建封幕府中当校书的时候,就对张建封打马球老是看不顺眼,不过也拿他没办法。朝廷每次开科取士,新科进士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