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军事评论 >> 正文
日本解释70年代收缩领海
冷战时代白宫16次试图动
希特勒曾有过 核武  纳
英军携核武参加马岛战争
爱因斯坦致笔友信件公布
庇隆曾想制造首枚氢弹 
二战时南美洲除了巴西之
1963年美曾经计划对中国
德学者称希特勒曾研制出
1972年5月26日 美苏限制
最新热门    
 
除了核武器什么都买,越南被中国吓怕了

时间:2009-9-3 22:30:57  来源:西陆军事

  俄罗斯军工部门日前确认,俄方将于年履行向越南提供新型苏-30MK2战斗轰炸机的合同。美国《防务新闻》、加拿大《**防务评论》等刊物分析称,随着越南大量引进外国先进装备,其在南海的军事实力已非吴下阿蒙。尽管越军的作战能力与国际军事强国相比仍然有限,不过其接近西方的倾向值得关注。 


   新装备突出制海作战 


  美国《防务新闻》此前报道,越南空军计划引进的苏-30MK2战机,理论上可对100公里外的海上目标实施防区外打击,如果配备高性能反舰导弹,其威慑力将十分可观。 


  此举只是越军加强装备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越军引进先进装备已呈"井喷"之势。据《防务新闻》报道,去年底,俄罗斯向越南交付了一艘"闪电"型快艇,该艇排水量500吨,最大航速超过40节,装备8枚反舰导弹,可对敌方舰艇实施突袭。同时,俄罗斯正为越南建造两艘"猎豹"型护卫舰,可打击水下、水面和空中目标。此外,越军还引进了装备"宝石"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堡垒-P"型岸防系统,并计划自俄罗斯进口6艘"基洛"级潜艇,这些潜艇均可携带"俱乐部"巡航导弹。 


  越军已引进的装备大都具有强烈的制海作战特色,强调"以空制海"、"以海制海"、"以陆制海",能对海上目标形成较大威胁。 


  防范中国意图明显 


  尽管越南称购买先进武器旨在增强自卫能力,但外界猜测,此举意在对抗与其存在南海争端的中国。最新出版的加拿大《**防务评论》认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越双方时有对抗,尽管情况在上世纪90年代有所缓和,但近年来,双方因石油勘探问题,又出现了小规模摩擦。目前,越南已与加拿大、日本、美国等在南海联合开发多座油气田,并在南海诸岛驻军。另一方面,随着台海局势缓和,中国海军把关注焦点转向南海,这也增加了双方发生冲突的几率。《**防务评论》还声称,越军把中国作为其"惟一假想敌"。 


  外媒认为,过去十余年来,越南从俄罗斯、乌克兰、捷克、波兰、国、匈牙利进口了相当数量的军用装备,甚至通过台湾地区进口武器配件,惟独不引进中国大陆生产的武器,从这点就可看出越南对中国的防范之心。 


  《**防务评论》称,越南的传统国防政策强调"南北兼顾,陆海并重,重点防范北方",但从2007年开始,越军逐渐倾向于"保卫海洋国土",提出依靠加大海上防御纵深,来缓解陆地防御纵深的不足。 


  不会参与对华包围圈 


  尽管越南不断加大海空军装备投入,但防务专家指出,在可预见的将来,越军总体实力不可能与国际军事强国相提并论。 


  首先,越军作战力量没有形成体系,防御系统存在太多漏洞。例如,越军始终缺乏先进的远程侦察、预警系统。尽管苏-30MK2可突击远海目标,但如何事先对这些目标进行精确侦察却是大问题。越军也没有强大的电子战能力,即便是苏-30MK2,也难以回避先进防空系统的打击。 


  其次,越军缺乏可靠的后勤保障能力。先进装备需要巨资供养,无论人员训练、武器配备或是机械维修,都是"烧钱"的黑洞。越南国内工业体系并不完善,不能为军队提供足够支持,所有先进装备几乎都依赖进口,一旦发生战事,只能"打一件,少一件"。 


  此外,越南军力发展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据乐观估计,越南GDP将在2015年超过1000亿美,按照国际上军费不超过GDP3%的惯例,届时其军费也只有30亿美元。考虑到越军几经裁减,现役部队仍维持在45万人以上,这必然导致大量军费消耗在人员维持上,用于装备采购的份额难以提升。 


  尽管越南军力与军事强国的差距仍大,但该国向西方靠拢的倾向值得关注。实际上,美、日、印等国早有拉拢越南构建对华包围圈的打算。《**防务评论》称,美国前防长拉姆斯菲尔德在2006年访问河内时就已经明确表示,"向越南提供美式装备不存在政治和外交障碍",越南空军飞行员也已前往美国接受语言训练。当然,越南基于国家总体战略的需要,不太可能贸然加入围堵中国的行列。统计显示,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越南最大经贸伙伴,越南希望继续获得中国投资,目前中国在越直接投资超过10亿美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