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军史 >> 正文
温莎公爵与辛普森不爱江
钱学森的 大成智慧学
罗森日本开国的历史见证
最新热门    
 
钱学森:外国人能造出来的导弹 中国同样能造

时间:2009-10-11 18:18:42  来源:科技日报

60年来,我国的地地战略、战术导弹,已从液体发展到固体,从陆上发射发展到水下潜艇发射,从固定阵地发射发展到机动隐蔽发射,拥有了有效的核威慑力量和防御反击力量;防空导弹已形成中高空、中低空、低空、超低空和便携式系列,拥有了不同发射方式、攻击不同空域的防空装备体系;海防导弹形成了岸舰、舰舰、空舰、潜舰等反舰导弹系列,具备了抗登陆、封锁重要海域和近海作战的能力。

“外国人能造出来的(导弹),我们中国同样能造得出来。”1955年,“中国导弹之父”、著名火箭技术专家钱学森铿锵有力地说。

5年后,他的话变为了现实。从此,新中国的导弹事业走上了一条飞速发展的道路。

1984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35周年,天安门广场。隆隆战车携带着各型导弹,缓缓驶过金水桥前,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这次亮相让世界为之震惊。

60年来,从“单刀短剑”到“剑戟林立”,从“固定发射”到“机动发射”,从“择机发射”到“随机发射”,我国导弹事业走过了一条写满辉煌的道路。

“东风一号”:中国人也能造导弹

国庆60周年前夕,记者专程拜访了二炮某研究所原总工程师、著名导弹专家王炬。王炬是新中国培养的首批计算数学专业的女大学生,从毕业那天起,她就被分配到我国的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五院)弹道总体设计研究室进行导弹弹道研究。

“由于当时国内没有飞行力学和射击理论专业,弹道设计一般由数学专业的毕业生承担。”王炬告诉记者。

那是1957年,五院刚刚成立不久。作为新中国最早从事导弹设计研究的专家之一,她向记者回忆了新中国导弹的发展历程。

提起我国导弹事业的起步发展,就不能不提到今年已98岁高龄的“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作为著名的火箭技术专家,钱学森被外国人称为“走到哪里,都抵五个师”。

1955年10月,钱学森历经磨难与曲折从美国回到中国。这年底,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院长陈赓大将问道:“钱先生,您看我们能不能自己造出火箭、导弹来?”

钱学森说:“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同样能造得出来。”

1956年2月17日,钱学森向国家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为我国发展导弹技术提出极为重要的建议。我国导弹的发展,从现在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