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军史 >> 正文
过度阐释即背叛 不要 无
最新热门    
 
被过度包装的战役:时隔60年 台湾反思金门之战

时间:2009-10-28 11:03:11  来源: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一场充满偶然性而被过度包装的战役”

特约记者 万钧

1949年10月25日至27日,进军福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发起金门战役,欲肃清盘踞在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守军;由于误判敌情及后援不继等原因,这场登陆战以解放军失利告终。战情传回台湾后,被屡战屡败的国民党当局视作挽回士气的“救命稻草”大肆宣传,在岛内媒体的添油加醋下,成就了所谓“金门大捷”的神话。时隔60年后,台湾《全球防卫杂志》8月号以《金门保卫战六十年后的真相》为题,用相对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金门之战的本来面貌,并对国民党当局罔顾事实的宣传手法进行了反思。

“大捷”一说乃人为炮制

文章开篇指出,如果不认真检讨真相,便不能从历史中得到正确体悟,也就不能发挥写史给后人的殷鉴作用。遗憾的是,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国民党军在内战中为数不多的“战绩”,都成为军方自吹自擂和媒体歌功颂德的对象;至今仍在广泛流传的“金门大捷”,便是一个亟待去除过度包装的典型例子。

对于金门战役的胜负,海峡两岸的结论基本一致;不过正如文章所强调的那样,对于国民党一方而言,这场规模不大的战斗究竟能否配得上“大捷”的称号,倒是很有讨论的必要。事实上,金门战役是黄埔系国民党军建军80多年来,惟一对中共军队成功实施的歼灭战,对于向来败多胜少的“国军”而言,似乎也有些值得炫耀的理由。

但文章也指出,尽管国民党军政当局口头以“大捷”称之,但他们心知在金门的胜利只有“心战效果”。如果以严谨的统计数字评价,则光在是淮海战役中,国民党一方就付出了数十万人和大量物资的代价。而中共方面,今日却少有人以“淮海大捷”为之宣传,最多称其为“伟大的战略决战”而已。

反观金门战役,即便按照国民党方面提供的数据,解放军在战斗中的人员损失(牺牲、被俘)不过1.1万人,损失武器不到3000支。文章称,如此微薄的战果,若称其为“大捷”,未免太过离谱。就连稍微严谨一些的台“国防部”史编局都没敢采信类似说法,大概是觉得这种极端偏离史实的宣传性称谓实在太“业余”。

国民党军搞“人海战术”

金门战役发起时,正值国民党军在中国大陆节节败退,而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则挟携席卷东南沿海之威,计划于10月25日凌晨将两批共约2万人的部队跨海送上金门岛,一举歼灭国民党守军。然而,据该文分析,因缺乏两栖作战经验,解放军在战役进程中的最大失误,在于未能把握好当天的退潮时间致使渡船搁浅,加之国民党军派飞机轰炸锚地,解放军后续部队无法及时参战,首批登陆的3个团(近9000人)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

相比之下,当时驻守金门的国民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