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姆瑞少校的葬礼
【冰点特稿】:寻找少校
本报记者 林天宏
把碟片放进播放机的时候,邓康延觉得,“他们能看上10分钟就不错了”。毕竟,这只是一场房地产商的私人聚会,饭局也马上就要开始了。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让这个50岁的纪录片制片人颇为意外。
这群大老板,从头到尾安安静静地看完了长达70多分钟的片子,还多次推迟了上菜的时间。
片子播完后,他们不约而同地鼓掌,邓的朋友、一个国内房地产的领头人物说:“康延,以后再拍这样的片子,你缺多少钱,我都给你想办法找上。”
意外还在不断发生。
2009年12月23日,邓康延收到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寄来的信,称这部片子获得了2008~2009年度中国电视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这是国内官方最为权威的纪录片奖项,多由数家公立大型电视台或电视制作中心获得,极少颁发给像邓康延这样的民间制作者。
这部名为《寻找少校》的片子与商业无关,也并非宏大叙事。它静静讲述的,只是一个关于遗忘和寻找的故事。
从一幅意外发现的美军葬礼老照片开始,几个研究中国远征军的中国民间学者耗时3年,沿着当年远征军的反攻路线穿过怒江和高黎贡山,还远赴美国国家档案馆,拜访老兵家庭,终于找到美军少校梅姆瑞在中国的埋骨之处,也考证出远征军中一支代号“Y部队”的美军顾问团的前世今生。
“历史总是在反反复复中丢失了许多细节,但有时候,细节却决定了我们怎样去记录历史。”邓康延说,“我们既是在寻找故人故事,也是在寻找内心的安宁,与历史的公正。”
老照片上的葬礼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聚会,邓康延的生活本不会和“远征军”这一个历史名词发生太多交集。2003年年初的一个黄昏,时任《凤凰周刊》主编的邓康延和另外几个朋友,在深圳为刚从云南归来的朋友章东磐接风。
章东磐是这个圈子里公认的传奇人物,早年当过炮兵、侦察兵、文物鉴定家、出版社编辑,后来又做起了生意。从2000年开始,他前往云南一带,走访远征军中的抗日老兵。
那天晚上,饭局成了章东磐一个人的“独角戏”,他讲述了在云南耳闻目睹的许多远征军老兵的悲壮故事。一桌子人都悄无声息,泪流满面的邓康延突然站起身来说:“我要去为他们拍纪录片,哪怕辞了现职。”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