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军史 >> 正文
二战美军战俘:日军在我
苏联二战伤亡大 49%俄罗
苏军记者拍的二战震撼照
港守墓人戍卫二战历史 
记者目击:沈阳炮院战时
图片直击沈阳炮院152加
沈阳军区沈阳总医院出台
沈阳军区沈阳总医院军人
沈阳军区某集团军锤炼政
“战争之神”的变迁——
最新热门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来龙去脉:曾关押数十盟军将军

时间:2010-6-24 10:37:42  来源:沈阳晚报

战俘营内部

日本看守们转眼成了“阶下囚”

    战俘营的建立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军军事重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在短短的五个月内,横扫东南亚,俘虏盟军近20万人。面对突然间冒出来的如此多的战俘,日军往往就地取材,例如军营、监狱、学校、厂房等等,全部用来充当关押盟军战俘的营房。日军在其占领下的菲律宾、马来亚、新加坡、缅甸、泰国、威克岛、爪哇、朝鲜和中国的沈阳、上海、潍坊、台湾、香港以及日本本土等12个国家和地区共设立了115处关押盟军及盟国侨民的集中营,其中包括日本称谓的“收容所”、“分所支所”、“派遣所”、“刑务所”、“俘虏所”等。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是其中关押盟军军衔最高,遗址保留最完整的战俘营。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成立于1942年11月11日,战俘关押在奉天北郊的北大营院内,1943年7月29日转押到新战俘营,即目前现存的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1944年10月14日,日军又在四平省郑家屯(今吉林省双辽市)设立了奉天俘虏收容所第一分所,用以关押盟军战俘中的将校级军官。1944年12月1日,又将关押在郑家屯的温莱特等高级将领转押到四平省西安县(今吉林省辽源市),设立奉天俘虏收容所第二分所。

    负责战俘营看管和守卫的日军来自关东军奉天独立守备步兵第一大队。奉天俘虏收容所所长是松田元治大佐。他是奉天俘虏收容所里的最高长官。初期,奉天俘虏收容所的日军各类专职人员共有61人。随着转押来的盟军战俘数量的不断增加,1945年日军专职人员总数增加到154人,其中的兵科人员包括军官12人,准士官86人,军曹46人,还有卫生、通讯和配属人员等共10人。

    战俘中的将星

    战后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了一批与盟军战俘相关的历史文档,其中就有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名册。

    根据1945年1月的名册整理,日军在“奉天俘虏收容所”及其第一、第二分所共关押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新西兰等盟国战俘2018人,校级以上军官523人,其中准将以上军衔76人。其中奉天俘虏收容所第一、第二分所,即郑家屯战俘营和西安战俘营,先后关押了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俘虏的绝大多数盟军高级将领。这其中就包括:美国的温莱特中将、金少将和摩尔少将;英国的帕西瓦尔中将、西斯中将;荷兰的普鲁顿中将、巴克中将和德富莱摩里中将;印度的马克雷中将、香港总督杨慕琦、英属海峡殖民地总督汤姆斯、荷属东印度总督斯塔夏麦尔等盟军高级将领和殖民政府首脑。

    劳役:苦难的名目

    1942年11月11日,盟军战俘经过艰苦地长途跋涉抵达沈阳,仅仅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就投入到各种繁重的劳动中。战俘的劳役大致分为三种:一是直属劳役,二是派遣劳役,三是营区劳役。

    直属劳役:战俘最早投入工作的场所就是直属劳役区——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该社原址为奉天市大东区珠林街二段(今沈阳市大东区滂江街28号),是日本占领沈阳后兴建的重型工厂之一。“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内设有专门的“俘虏劳务科”管理战俘劳役问题。盟军战俘最早于1942年12月16日就开始在该工厂劳役。

    派遣劳役:日军除了安排战俘每日到“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劳役,1944年又先后设立了三个派遣所。由于三个派遣所距离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大约有5到10英里的距离,而且这些工厂又不归奉天战俘营管辖,因此被派到派遣所工作的战俘都吃住在派遣所,只有在去医院治疗或关禁闭的时候才能回战俘营。

    营区劳役:一方面由于战俘营中日本看守人数不多,一些公共事务就需要战俘自己完成,另一方面一部分战俘军官不从事工厂劳役,这就使得一些战俘留在战俘营中从事一些例如厨房、勤杂、值班、清扫、理发、养殖等日常工作,有时还要从事土建、搬运等临时工作。

    刑罚:残虐的记载

    盟军战俘在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期间不但从事繁重的劳役,还要忍受各种非人的惩罚。在战俘营中,特别是在奉天战俘营的战俘们受到日本人的处罚多达84次,而这个数字还仅仅是日军记录在案的。在名册中注明的“重营仓”即单独禁闭,而“重谨慎”即一般禁闭,记录这些暴行。

    其中,重营仓(单独禁闭)的最长时间是30天,共有三名战俘遭此厄运,他们分别是:1233号战俘、755号战俘和245号战俘。

    一般禁闭的最长时间是25天,受罚的战俘是577号战俘,时间是1944年5月10日。

    战俘除了遭受以上刑罚外,还经常遭受到日本看守的训斥、殴打,有时日本看守还会命令战俘在烈日、大雨、严寒下罚站,而这些家常便饭般的刑罚都是没有任何文字记录的。

    死亡:恐怖的名单

    盟军战俘自东南亚战场上被俘后,无论在战俘转移行军的路上,还是在战俘营中,都遭受着日军各种各样的折磨,战俘们吃不饱、穿不暖,缺医少药,生存条件恶劣。在抵达釜山之前,就相继有战俘因为痢疾、疟疾、脚气、肺炎等疾病死去。1942年11月7日,从第一批美军战俘达到釜山港至1945年9月11日战俘营解放,共有248名盟军战俘安息在这里。

    根据《奉天盟军战俘死亡名录》的记录,押往奉天的盟军战俘中有58人病死于釜山医院,1人死于去往奉天战俘营的途中,有7名战俘死在奉天军事医院,其余战俘都死于战俘营中(包括战俘营医院)。死亡的战俘中有6名是军官,分别是澳大利亚上校道格拉斯·克莱兰德·皮克顿、美国步兵部队上校弗洛伊德·马歇尔、美国军需部队少校托马斯·斯莫德斯,美国海军的两名艇长威廉·施耐德和托马斯·爱德温·沃,还有美国海军的水手长赫伯特·威廉·沃夫。

    其中弗洛伊德·马歇尔上校被派往奉天之前关押在台湾的战俘营,1945年日军决定转送他到奉天战俘营。而由于身患重病,斯莫德斯少校于1945年4月死在了去往奉天战俘营的途中。死亡的战俘中还有6名军士长,17名参谋军士,3名技术军士,3名上士,34名中士,28名下士。死亡的战俘中除了澳大利亚战俘道格拉斯·克莱兰德·皮克顿和两名英国战俘约翰·阿尔弗雷德·斯科尔、阿尔弗雷德·威廉·古柏外,其余战俘全部都是美国人。

    1942年12月初,日本人为了处理死去的战俘,在战俘营北面1.5公里的高地上划出了一块地作为战俘营墓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美国政府在1945年9月8日,在战俘墓地旁为死去的战俘举行了宗教仪式。之后,所有死亡战俘的尸体都被挖迄,并对尸体进行了清理。所有战俘的骨灰都被装入骨灰盒里,这批美国士兵的骨灰分别被运往菲律宾、美国等地进行安葬。

    解放:死里逃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美国战略情报处成立奉天战俘营营救小组,成员包括詹姆斯·翰奈西少校、罗伯特·拉马尔少校(医生)、摩尔·雷斯上士、爱德华·斯坦兹中士、书绪已藤中士和程师吾6人。该小组由陕西省西安市乘坐B-24飞机飞抵沈阳上空,空降至战俘营,并从日本看守处接管战俘营。又于18日乘火车抵达四平省西安县,解救了关押在西安战俘营中的温莱特等战俘41人。

    8月24日,第一批29名身患重病的战俘乘飞机离开奉天,回美国治疗。27日,包括温莱特将军在内的高级将领和一些高级文职人员共35人乘飞机离开奉天。

    30日,美军调运多架B-24和C-47型运输机飞抵奉天,当日又有58名患病的盟军战俘乘飞机离开战俘营。之后陆续又在9月2日、4日、5日、6日、7日、10日分别运走患病战俘20人、78人、20人、61人、15人、20人。同时,大批人员撤离事宜也在协调和准备中。

    8月29日,由19人组成的美国战俘善后处理小组从驻昆明的美军基地来到奉天,与先期抵达的战俘营营救队员会合。他们登记确认战俘身份,听取并记录战俘在押期间遭受虐待情况的叙述,为战俘进行了医疗检查和相应处置,为大批战俘撤离工作做了一系列的准备。

    9月10日,第一批750名盟军战俘离开奉天,乘火车前往大连,到大连后改乘美军军舰,然后由大连驶往冲绳岛,在冲绳岛坐飞机到马尼拉,再由马尼拉转机飞往各自的祖国。9月11日,剩下的638名战俘也离开了奉天,踏上回家之路。

    至此,除了少部分参与挖掘战俘墓地、运送遗骸的工作人员外,其他战俘全部在1945年9月11日前撤离奉天。

  营区设置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东西长约320米,南北宽约150米,共占地45355平方米(据日方文档记载)。共有三座供战俘居住的营房,一处医院,一处日军办公用房,其余还设有厨房、食堂、猪舍、厕所、供暖锅炉房等20处附属建筑。战俘营四周建有高大的围墙,墙上布有电网,围墙内约5米处还设有铁丝网,围墙四角建有木质的巡视岗楼。

    战俘居住的三座主体营房位于战俘营的东南角,一座营房可以关押战俘640人。

    根据现场调查发现,1945年战俘解放回国后,该处战俘营曾被当时的国民政府征用。1948年沈阳解放后,该营址归中捷友谊厂使用。有些建筑被改建成为职工宿舍,后来一些原有建筑被相继拆除。

    到目前为止,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尚存的几处建筑有一号战俘营房,连接一号战俘营房东北侧的平房一处,建筑面积为148平方米,是当年用来做盥洗室、厕所使用的。

    保存完好的还有当年日军办公用的平房一处,其建筑面积590平方米。连接日军办公用房东侧也有一处附属用房,其建筑面积162平方米。位于院内西部的战俘营医院也保存了下来。医院计两层,建筑面积约520平方米。最近施工过程中还发现当年的提水深井一口。此外东侧和南侧还保留有几段残墙,当年的食堂和其他一些建筑的地基也有遗留。

    战俘营内的所有房屋和围墙都是用水泥砖砌筑的。房屋的砖墙之上为木质“人”字架。根据尚存资料和一些人的回忆,房屋盖顶为油漆铁皮。现存的水塔为红砖砌筑,锅炉房烟囱为钢筋混凝土灌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