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0日,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结果揭晓,王克勤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于是,王克勤这个名字又一次响彻全国。与其他当选的“双百”英模不同的是,王克勤是从一名被俘士兵成长起来的人民功臣,其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从解放战士到人民英雄
1945年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晋冀鲁豫野战军六纵五十二团一营营长郑文博和教导员武效贤蹲在一间小屋里听一连指导员汇报:“我们连里一排一班新补充的战士王克勤同志,从国民党三十军解放过来后一直不安心,工作不带劲,背后还经常发牢骚,对被俘很不服气……”
“怎么,他不想干吗?”郑文博问道。
“是的。”指导员回答,“他说一支破三八、几十发子弹,真够呛,还不如回去扛机枪,打起仗来哒哒哒,那才够劲呢!”
“唔,原来是个机枪手。”武效贤开始注意起来。
“他是一名老机枪手,各种机枪都摸得很熟。和他一起解放过来的战士都叫他‘机枪圣手’,还说他打起仗来点子特多,在国民党军队里还立过战功哩。”指导员又说。
“是王牌三十军的,又是‘机枪圣手’和老蒋的功臣,看不起我们,这也难怪。可是,到现在还有这样的看法,个性倒是不赖。”郑文博开玩笑说。
武效贤心想,营里倒有几支苏联造的重机枪,老战士还没有一个能很好地使唤它,要是王克勤能使,并且愿意把经验和技术教给别人,那该有多好!他决定抽个时间去访访这个倔强的战士。
隔了两天,武效贤去了一连,刚进门,就发现一班的战士围在一起,聚精会神地看着一名蒙住双眼的大个子战士在摆弄一挺机枪。
“教导员来啦!”班长发现了武效贤,向他报告说,他们正在请王克勤表演装卸机枪。王克勤似乎有点紧张,站在那儿不知所措。“你喜欢它么?”武效贤指着机枪问王克勤。”
“喜……喜欢。”
“那就给你用吧,不过,你得把全班的同志都教会。”
“行!”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