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空气污染严重侵蚀秦俑 中美专家赴现场联手救援
  • 专家:汉武帝并未罢黜百家 只是班固在造假
  • 清努尔哈赤究竟姓什么? 文献记载六说法(图)
  •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关于人类睡眠的秘密
  • 豫抢救民间文化遗产 朱仙镇木版年画保护计划实施
  • 两千年地下不锈之迷:秦人兵器应用先进镀铬技术
  • 有科学家称发现地球物种灭绝平均周期为6200万年
  • 青海土族人“喇家遗址”古齐家文化突然消失之谜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原是作者流放逃跑时写
  • 历代均有文帝和武帝善于治理天下才可谥文
  • 最新热门    
     
    郑和舰队集先进科技之大成 西方学者称举世无双

    海军发展、海上舰队的组织雏形。舰队二百艘规模帅舰甲板有足球场大

      郑和每次出使的船只都在200艘左右,大船(又称宝船)约40至60艘,种类至少7种:宝船———帅舰、各级指挥舰;马船———快速综合补给船,载中层官员和军需品;战船———护航、作战两用,配有战斗人员;座船———防海盗袭击和两栖作战;粮船;水船———专储淡水,为当时独有;商船。整个舰队犹如一艘当代航空母舰———最大的帅舰甲板约有足球场大,最早的水雷“赛星飞”也装备上了。

      当代10大航海科技郑和舰队拥有2项

      20世纪下半叶,航海科技已有了10个重要标志,分别是:船舶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自动化,导航定位电子化、避碰自动化、海图电子化、航海资料数字化、通信卫星化、航行记录数字化。600年前,郑和的舰队已拥有了船舶大型化、专业化两大项;在速度、机械动力方面,也处于当时领先;最为先进的则是导航系列,是世界发现最早的航海图《郑和航海图》。

      《郑和航海图》代表当时最先进技术

      郑和下西洋折射出中国先进的航海科技,还表现在3个方面:《郑和航海图》、天文航海技术和地文航海技术。《郑和航海图》记载了530多个地点名,其中域外有300余个,最远达东非,标出了船队航线上的城市、岛屿、滩、礁、航海标志和航路等,实用性胜过西方最早的《波特兰海图》。郑和舰队还应用了最先进的航海天文定位技术,运用了罗盘、计程计、测深仪等航海仪器,船队航线达56条。

      哥伦布、麦哲伦只有几条船、百十名水手。百年后海上列强打破郑和神话

      1405年郑和率2万人的船队下西洋后87年,即1492年,哥伦布率3只船30余人到达美洲;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玛率4只船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古里,首次得知:郑和船队来过这里;1519年,麦哲伦率欧洲最大的舰队(17艘)开始环球航行。马克思曾论述过这一时期西方“海盗”是怎样用火与剑开辟美洲、非洲殖民地的。欧洲的航海先驱人数虽少、航海技术也并不十分先进,却仅用百年就打破了“郑和神话”。1431年郑和在第7次下西洋的返航途中辞世,豪华造势的航行已受谴责,从此,明王朝开始“海禁”,国门一闭300余年,一度最先进的航海大国终被海上列强入侵。(鞠海航)

      链接

      李约瑟《中国科技史》航海技术记载

      欧洲记载罗盘在1190年

      欧洲文字记载罗盘最早是1190年,阿拉伯文提到罗盘是1232年,中文则可推到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鬼谷子》中均有介绍。中国发展到有指针的司南,则在7世纪之前。没有罗盘,则不可能航海。

      欧洲从中国学会用舵

       

      欧洲最早的舵是在1180年的教堂雕刻上发现的,与从中国学用罗盘相差几年,世界最古老的船舵实形,是公元一世纪出土的中国陶瓷船模型。

      欧洲在1300年前没有帆船

      在1300泥鳅内前,欧洲的船完全依赖顺风,1304年马可.波罗把中国的三角帆带回欧洲1942年哥伦布乘可逆风帆船发现美洲。

      郑和水手后裔成了非洲

      土著纽约时报资深记者纪思道2003年到了肯尼亚,在郑和船队经过的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pate上,采访了郑和水手的后裔。他是根据美国纪实作家雷瓦西出版的《当中国称霸海上·郑和传》一书的记录寻访的。纪思道找到一名叫“山姆加”的土著,他皮肤较白,眼睛细斜,头发不卷曲,述说自己的家在海外“上海”。另一位称祖先是中国人的土著透露,他的祖上曾送长颈鹿给中国,这与当年郑和将长颈鹿当做麒麟送给明皇帝的记载是一致的。这些土著还有中国陶器,会编中国华南一带的篮子,称为famao族,约有百人。(柯依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