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二战档案揭密:希特勒欲选英国小镇为纳粹总部
  • 新中国外交揭秘:收回外国兵营 冻结美国资产
  • 考古未发现阿房宫被焚迹象 阿房宫根本就没建成?
  • 新闻背景:五十年前的万隆会议与2005年亚非峰会
  • 周游世界各国 鸭嘴龙标本“回归”中国古动物馆
  • 千年谜团解开 张衡地动仪“活”了(组图)
  • 善良百姓还是纳粹恶魔? 老叟身份27载悬而未决
  • 广州发掘出清末牌匾 见证鸦片战争清兵抗英遗迹
  • 从神秘到解放:谁掀开了中国女人的“裙子”
  • 福建南部东山岛首次发现四千年前古村落遗址
  • 最新热门    
     
    张衡地动仪如何预测地震 地动仪千年之谜破解

    4月16日上午,河南博物院《天地经纬》专题陈列厅,由地震学、考古学、机械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的验收委员会,开始用挑剔的眼光注视着地动仪复原模型。

    当日下午,验收组的7位专家经过讨论,最终认为:新模型首次把概念模型复原成了具有验震功能的科学仪器,迈出了复原研究的历史性一步。

    心愿

    一定要让地动仪模型真正“动”起来

    1998年,河南博物院新馆建设过程中,田凯负责主持《河南古代文化之光》陈列。布置汉代展厅需要展示张衡的地动仪,当时最权威的模型陈列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里,它是王振铎先生于1951年设计的。这台卵状体上有8条飞龙的模型,已成为地动仪的“标准形象”。

    河南博物院请苏州天文仪器研究所按王振铎的模型重新复制了一个木制模型,并提出“能否让地动仪动起来”,得到的回答是:不可能,即使是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那台也不能检测地震。但对方可以在模型下面人为地安上一个装置,让它动起来。

    6年后,了解到国家地震局和国家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正在做复原工作。2004年8月,河南博物院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成了课题小组,共同复原张衡地动仪。

    解谜

    找到“悬垂摆原理”

    该课题的负责人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冯锐研究员。冯先生表示,1700多年前的地动仪究竟如何工作是首先须破译的谜团,深入研究证实,地动仪应该是“悬垂摆原理”而不是王振铎模型的“直立杆原理”。

    几十年来,国内外地震学界对王振铎模型的否定意见一直没有停。更有近现代西方学者认为张衡地动仪之所以失传,是因为它没有达到科学的要求。

    历时1年多,课题组最终确认了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应该是“悬垂摆原理”,而不是“直立杆原理”。

    这是一次重大跨越

       

    地动仪的历史资料,最著名的是《后汉书·张衡传》中的记载,只有196个字。早期的复原工作都是据此开展的。冯锐的课题组把资料的考证和利用扩大到《续汉书》、《后汉纪》等古代文献,但相关文献的总字数也不过231个。

    研制过程中,冯锐还采用了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即利用洛阳地震台接收到的现代陇西地震记录,算出模拟的陇西历史地震的波动效应,然后把数据输入计算机,再控制特殊的振动台完成洛阳地面震动过程的复现,用这种运动信号对振动台上的复原模型进行检验和改进。验收组的专家们认为:新模型对4次实际地震事件已经实现了良好的验震反应,迈出了从概念模型到科学仪器的关键性一步,研究工作突破了古代科学仪器复原的传统模式,是一次重大的跨越。(文/《大河报》刘永生陈晓东)

    评价

    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制成的候风地动仪,是利用柱摆稳度小的特性来测定地震源方向的仪器。选自:《中学物理实验彩图册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