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河北明墓碑佐证“永乐大移民,迁来山西人”之说
  •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中黑手党布下的美人计
  • 探寻郑和之路:“五谷树”是郑和从海外携回的吗?
  • 俄罗斯《新闻时报》披露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的内幕
  • 科学家称五百年前法国第一美人系毒杀身亡
  • 云南发现5.23亿年前的古虫动物化石的一个新种
  • 日本武士百年前杀死朝鲜国母 其子孙到韩国谢罪
  • 鞍山38亿年古老岩石、最大玉佛将要申报世界遗产
  • 甘肃又发现一批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藏文写经
  • 古墓“碰上”高速路 沉睡两千年月底露真容(图)
  • 最新热门    
     
    内蒙古不该只剩下马头琴 乌利格尔说书接近消亡

     

      近来,内蒙古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区中,有4件大事激发了人们对内蒙古民族民间文化的高度关注。

      静静地掩没在锡林郭勒草原上的元上都遗址将与元大都北京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内蒙古与蒙古国连手挖掘和保护蒙古长调,并申报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蒙古文联和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启动民间文化传承人调查、认定和命名工程及搜集、整理编纂《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和内蒙古各旗县卷《内蒙古民间文化研究成果总目录(1947—2005)》;启动《内蒙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数据库》工程,以现代化的音像手段保存、提取、演示民族民间文化。一场全面的抢救和保护内蒙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运动刚刚拉开帷幕。

      内蒙古地区历史悠久,有着优秀的民族艺术传统。多少个世纪以来,在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曲艺等各领域创造并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冲击,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民间文化遗产正以惊人的速度流失和消亡。作为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仅存在于文化传承人的记忆里,随着每一位老传承人去世,便带走一些文化遗产。因此,人亡歌息,人去艺绝的现象十分突出。

      内蒙古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长毅松在鄂伦春自治旗考察时发现,如今50岁以下的鄂伦春人会唱民歌的已经是凤毛麟角。口弦琴是鄂伦春族的传统乐器,今天这种古老的乐器在当地极为少见,会演奏的人更是难觅踪影。用桦树皮制作生活用品是北方狩猎民族特有的地域文化,被称为“桦树皮文化”,可是如今会做的人少了,许多关键工艺面临失传。由于鄂伦春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鄂伦春语言的保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