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探寻郑和之路:郑和下西洋终止的原因是什么?
  • 端午节瘦身成粽子节的悲哀在于民族想像力丧失
  •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大型绿松石龙形器
  • “唐宋八大家”曾巩手迹在江西被首次发现(图)
  • 埃法文物考古队发现3600多年前的法老雕像
  • 唯一“灾难性”城市遗址 沉没的古泗州城揭秘
  • 南京明代大墓清理完毕 专家认定沐英墓在江宁
  • 墓前手机没信号 南京沐瓒墓考古结束留下谜团
  • 最新考古结果显示:亚洲是人类祖先发源地
  • 一千六百多年兴衰史 中国兴起“古徐国”研究热
  • 最新热门    
     
    重视孔子轻视管仲 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最大的悲剧

    于一片混乱的状况下,受命于危难之中,三年便使这个边陲小国民富国强,然后使其国君成为春秋第一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执政四十余年而善终。孔子虽然也在《论语》中自夸:“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然而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在孔子52岁的时候,曾被鲁国国君重用过,但是到孔子55岁离开鲁君的时候,完全没有出现三年有成的局面。孔子不懂经济、不懂军事、不懂外交、不能像管仲那样教育农民怎样种庄稼、也不懂得怎样从全国选拔人才,只会重复那一套恢复周礼的论调。天真地以为只要实现了他所倡导的那一套意识形态,就能治国安邦平天下了,一切的国计民生的问题就都能解决了。孔子的空谈和强调意识形态的治国理念是被他的时代所唾弃的,所以尽管他周游列国十几年,却没有一国聘用他,因为当时的国君都知道,凭孔子的那一套是无法治理好国家的。

      然而,汉朝之后的封建君主们为什么反而重孔子而轻管种呢?我想主要原因是汉朝之前,尤其是秦朝统一之前,国君们都懂得人才的重要性,甚至把得人才看得和得天下一样的重要,所以在那样的情况下,管仲这样的有实际治国安邦才华的人是得到尊重的。但是汉朝之后的国君,往往都觉得自己才是最聪明的最至高无上的天子,所以从内心上不再重视人才,因为他们更加需要的不再是人才,而是孔子一样的奴才顺民,需要的是儒家思想这样的顺民忠君的思想和理论。对于他们来说,能不能让老百姓富裕、能不能发展经济、能不能治理好军队、能不能管理好国家等都不重要,只有保证君主的绝对权威和君主的皇权统治的安稳才是最重要。

      宋朝由于儒家思想的发达,被文化欠发达的蒙古族灭亡了;明朝也由于儒家思想的发达,被文化欠发达的满族灭亡了;清朝的皇帝们被儒家思想汉化后高喊着“孝治天下”,结果被西方列强和革命党的枪炮灭亡了。文革中我们被极端的意识形态搞得天怒人怨,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现在一些人又在高呼要用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或者以自由主义治理国家等,其实不管是什么主义,都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中国人两千多年来重孔子而轻管仲的最大悲剧是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点:总以为只要推行了一种意识形态就能治理好国家,两千多年来的中外历史已经证明这样的思维是错误的。

      国家是一个由多种系统构成的复合体,怎样治理国家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工程,最最粗略地划分也可以分为经济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体系、军队国防外交体系等,而意识形态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由于历代封建皇帝对儒家思想的推崇、文革的极端化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冷战思维下不同意识形态的国际间较量,使得意识形态的作用被无限放大了,以至于给了许多的爱国志士一个错误的观点:只要推行了某种意识形态就能治理好国家了,就像孔子当年所幻想的那样“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使得许多很有才华的能人志士误入“务空不务实”的歧途,整天热衷于空谈,无心立志于实干,实在是害人不浅啊。所以,现在应该是中国人从重孔子轻管仲的悲剧中清醒过来的时候了。

       

    P>  当然,孔子的儒家思想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孔子的《论语》作为一部劝学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书,还是非常值得看的,但是作为一部治国安的书,实在不值一读,甚至应该多加批判,以免被误导。相反,管仲的《管子》实在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治国安邦的好书,值得有此志向的人们认真学习,多多借鉴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