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防范劫持人质 2000年前汉代为“反劫质”立法
  • 河南宝丰发现一早期人类文化遗址 距今6000年
  • “死亡之海”惊现罕见传世古铜观音佛像(图)
  • 北京发现疑似古人遗迹 北京人活动可能不止一处
  • 美国历史上待解的八大悬疑至今尚未定论
  • 少林寺方丈亲临助阵 《风中少林》明晚京城开练
  • 637岁“泥巴国宝”活着进国博 四川警方专程护送
  • 探秘中国三峡博物馆 哪些是“镇馆之宝”[组图]
  • 女书保护现曙光 湖南千家峒发现新女书传人(图)
  • 百年惊世发现难进展 甘肃简牍学研究陷入冷寂
  • 最新热门    
     
    京城有个“满文部落” 九百人醉心消逝文字(图)

    了继承传统文化的活儿。在他从事满文教育的20多年中,900余人先后得到了满文的普及教育;他还以民间团体的身份组织举办了建国后第一场满文书法展……

    纯粹的民间背景

    爱新觉罗是满族的姓氏,爱新觉罗·宝森老师还有一个汉文名字,叫金宝森。自小接受汉族教育长大的他,54岁之前的人生和别人一样:上学、毕业,分配到北京市24中后,他做了30余年的历史老师。由于教授历史,他对清史比较关心。1984年夏天,北京市东城区政协举办了一个满文学习班,对清史感兴趣的金宝森老师报了名。

    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同班同学深深地感到满文“含金量”很大,由于满文是清代“国书”,我国保存的有关清史的记载,大多应用的是满文,著名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就是用满文、俄文和拉丁文签订的。

    所以,要研究清史就必须学习满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满文部保存了清代的满文资料200余件,那些资料自然损失的速度比翻译的速度快,如果再没有人做一些抢救工作,很多资料就会慢慢地损失掉,太可惜了。于是十位满族、一位蒙古族同学一起商量,决定为抢救满文做一些事情。

    1984年秋天,由金宝森老师牵头,11个同学共同创办了北京满文书院。直到1993年,才有了正式教材。后来,他又请人制作了光盘,这样就保留了满文的读音。

    “痴迷”这“无用”的学问的人还挺多

    在大学里,学过“古代汉语”都算掌握一门外语了,更别提是只有专家教授才知道的满文了。但掌握满文这门“外语”在实际生活中却没有用武之地。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人为了好奇心、神秘感,也为了责任感跑来学满文。

    有一名姓吴的学员是当时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他学满文的劲头可真是让人感动,有的时候出差回京,他不先回家,而是直接到满文书院来。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别的老师都把评语扣着放,他不,大大方方地敞开放在桌面上。别人问他,他呵呵一笑:你们的评语是汉文的,我的评语是满文写的。人家一看,真的看不懂呦,就只有艳羡了。

    至今为止,已经有900多人从满文书院中毕业,掌握了这种文字。“学习一门语言是最让人有成就感的事情。从完全不会到能够发音使用,而且我觉得自己的生命跟厚重的历史有了联系,在全球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趋同,但这种学习让你能感受到自己确实是生活在中国,生活在不同的历史中。”

       

    今年下半年,中国现代文学馆与满文书院要合办一个满文书法展,金先生正在积极筹备着,他觉得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会有更多的人喜欢满文。

    背景链接:满文出现在1599年

    满族有本民族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分北部和南部两个方言。满文是在满语的基础上产生的。明代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后,女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得以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加强,原来借用蒙语文进行交流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599年,额尔德尼和噶盖奉努尔哈赤之命在满语音译和蒙古文字的基础上创制“无圆点满文”,后被人称为“老满文”或“旧满文”,这是满文创制之始。

    满文有“新”“老”之分满族是一个善于融合和接受新事物的民族。1632年,达海又奉皇太极之命,在“老满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圈点和拼写汉语借音字母,改进了“老满文”,后被人称为“有圆点满文”或“新满文”。老满文仅仅使用了30多年,而新满文的使用几乎与清代近300年的历史相始终。清代满语是国语,因此,满文也被称之为清文。(来源:北京科技报;作者:孟宪玲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