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贵州洞穴石笋揭示16.23万年以来气候变迁
  • 日科学家观测到红外星系中心存在超大黑洞
  • “爬灰”一词原为何意? 源于王安石与其儿媳之事
  • 曹雪芹之子早已夭亡 偏僻农村何来曹氏后代
  • 汉高祖身世之谜 刘母与陌路人逢场作戏怀上刘邦
  • 天朝国库身藏何处?“金龙殿”下从未进行过勘查
  • 沈万三流放云南死后运回故乡?周庄水底墓引猜想
  • 梁山泊的两种斗争 宋江卢俊义疑有权力之争
  • 七色康熙圣旨现沈阳民间 专家称十分难得(图)
  • 尖嘴兽形若壁虎 辽西惊现“狮身人面”化石(图)
  • 最新热门    
     
    “博克森人”死因揭开:是被别人击中头部后死亡

    学家们对这样的国宝爱惜有加,没有特别令人信服的理由,谁也不能碰它一指头。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博克森人”的死因就变得不太现实。“博克森人热”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退,“博克森人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更是很少有人提及了。
      
      瑞典颅面专家的头骨修复手术揭开了死亡之谜。
      
      然而,随着电脑科技的快速发展,头骨复原技术也日臻成熟,瑞典萨尔格伦斯卡大学附属医院的颅面专家克拉斯·劳里森教授再度把目光转向了让瑞典人为之自豪的国宝“博克森人”,他打算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颅面手术经验,结合最新的电脑成像技术,复原“博克森人”的颅骨,从而对它深入地进行医学分析,也许能从中发现“博克森人”身上一些未知的秘密。
      
      劳里森之所以如此关注“博克森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也是瓦尔堡镇人,与“博克森人”是同乡。在劳里森之前,考古学家已经发现,“博克森人”颅骨破裂、受损严重。但他们对此并没有过多的研究,在他们看来,这些破损和裂缝是正常的,毕竟它自14世纪后就一直深埋在沼泽地里,颅骨的硬度和强度都大不如前,再加上长时间承受着泥沙的挤压,年代如此久远的颅骨出现破损是很自然的事情。
      
      劳里森给澳大利亚著名整形医生蒂姆·希维特打电话,希望他助自己一臂之力。劳里森是瑞典最有名气的颅面专家,在同行中拥有极高的威望,接到他的电话后,蒂姆在第一时间飞到他的身边。他们一拍即合,由于“博克森人”的头骨太珍贵了,不可能让他们细细“把玩”,于是他们决定复制“博克森人”头骨。直到这个时候,劳里森也没有想到他能揭开“博克森人”死亡之谜。
      
      “博克森人”不是自然死亡,而是被他人杀死的!
      
      研究在按步就班地进行。劳里森教授利用电脑X线断层摄影术,近乎完美地重塑了这个头骨和下颚骨。随后他们通知当地各主要媒体,准备给“博克森人”做颅骨修复“手术”,记者可以亲临现场观看整个过程。“手术”是在萨尔格伦斯卡一个整形诊所里进行的,受邀的记者和摄影记者都穿上了绿色长袍,站在距手术台不远的地方,目不转睛地盯着劳里森和希维特采取的第一个步骤。两位医生将重塑的颅骨的各个部分用钢丝连在一起。劳里森表示:“这让我想起我们平时真正做手术时的情景。”
      
      他们将“博克森人”的脸稍微拉宽了一点,因为他们认为,原来的头骨在沼泽地里经过几百年的挤压,变小了。整个“手术”过程进行得相当顺利,劳里森对此有些没有想到。但最让他吃惊的是,他立即从复制的头骨上发现了“重大疑点”!经过仔细分析,劳里森确定,“博克森人”头骨破损并非挤压而成,而是遭受暴力击打的结果,也就是说,“博克森人”不是自然死亡,而是被他人杀死的!
      
      那场凶杀案的前因后果,700年后的人们显然难以破解。  

      曾经轰动一时的“博克森人”背后竟然是一场凶杀案!这一消息立即通过记者之口传遍了整个瑞典。从破损处的形状和遭受破坏的程度,劳里森进一步分析认为,凶手使用的凶器极有可能是棍棒或锤子。头部遭到三记重击,一记打在下颚骨上,第二记打在右耳附近,最后一记打在后脑勺上。正是这最后一击,要了“博克森人”的性命。而且极有可能他在遭到最后一击之前,就已经被击倒在地了。

       

      劳里森对记者说:“最后一击将颅骨打裂了。我感到有些吃惊,以前竟然从来没有人对这个头骨进行这种分析,也没有人去寻找‘博克森人’的死因。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个头骨太爱护,以前的技术又不允许他们做现在这样的复原。”劳里森也承认,能够偶然发现“博克森人”是被人害死的,这已经是一个重大发现了,至于那场凶杀案的前因后果,仅凭现在手中掌握的信息,显然难以破解,毕竟那是发生在700年前的事。

      (任秋凌) 真言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