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金瓶梅》遗址公园将开放 古迹真实性惹来争议
  • “赵氏孤儿”墓冢倒塌 当地村民呼吁尽快修复
  • 《金瓶梅》遗址公园将开放 古迹真实性惹争议
  • 图坦卡蒙饰物被诅咒? “圣甲虫”导致连串死亡
  • “影青瓷碗”现身襄樊(组图)
  • 西安发现秦陵园遗址 疑为秦始皇祖母夏太后陵寝
  • 平遥古城的诘问 世界遗产岂能年年塌方?(组图)
  • 300年未公开的《雍正耕织图》在京首发(图)
  • 敦煌发现莫高窟藏文经书 可能是外国盗宝者遗留
  • 首座现代化的全地下遗址博物馆即将开放(组图)
  • 最新热门    
     
    《丧乱帖》省亲之旅将结束 王羲之真迹复归日本

      由于去日久远,千余年来国内书法家对此三帖一无所知。直到100年前,任驻日钦使随员的杨守敬搜集散出的书籍字画并将《丧乱帖》摹成书迹,国内学界才大开眼界,没想到世上还有勾摹如此精良的王氏墨迹。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三年斡旋】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为这个展览在日本奔波协调的是东京国立博物馆,该馆副馆长西冈康宏表示,早在2002年自己来参加“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的学术研讨会时,上博就提出了借展《丧乱帖》等重要书法作品的建议。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从1984年到2003年间共到日本十次,虽都没能一睹《丧乱帖》原貌,却看到不少中国古代珍贵书法,在萌生借展念头时,还觉得是“不大可能实现的梦想”。西冈表示,长达几年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多次劝说宫内厅将《丧乱帖》拿出展览,“这个重要的瑰宝在日本也几乎没有展出过,远涉重洋他们难免会很担心,”他说,“但日本文化和生活从中国学到很多东西,举办这样的一个展览是对中国文化的报恩。”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十日归省】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据悉,对于千余岁“高寿”的《丧乱帖》来说,每展开一次都会对其保存有影响,从文物保护的角度考虑,其展览时间将受到限制。它这次“省亲”之旅将在3月24日结束,而另外一件王羲之的作品《孔侍中帖》则将从3月25日展到4月8日。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真迹?摹本?】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丧乱帖》全文共8行62字,反映了丧乱时期王羲之痛苦不安的情绪。因作者无意于书法,故字迹越见自然,有些专家推断这种体式的字应更近王羲之书法的本来面貌。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现在学界普遍认为,此《丧乱帖》为唐代摹本,其依据是《丧乱帖》首行最后两字“之极”二字右侧有“僧权”二字的左半边,一些中日书法界专家由此判定,此帖应是根据梁代徐僧权的押缝原样摹本摹填。8行62字通篇笔法跌宕,气势雄奇,与《兰亭序》有近似之处,其原作应是王羲之五十岁以后的作品。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相传王羲之的字在唐朝时还有“三千纸”,但都已随时代而消逝。在王氏的各种摹本中,临摹时间与王羲之所处时代越接近的,就有更多机会看到原作,也就更接近原作风格。因为这件唐代摹本《丧乱帖》惟妙惟肖、最接近“书圣”风格,所以也被简称为王羲之《丧乱帖》。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吾师徐森玉先生当时就极为赞美此帖,认为是王羲之至精至美的墨迹。我想,世间如果真要有王羲之墨本真迹的话,《丧乱帖》就应该是唯一的墨宝了。”原上博副馆长汪庆正生前曾这样表示。(李静)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链接:王羲之《丧乱帖》为行草墨迹,白麻纸,纵28.7厘米,横63厘米,全文如下:“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真言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