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西藏已发现文物2000余处 国家投入7亿予以保护
  • 秘鲁新挖掘金字塔预报农耕堪比“闹钟”
  • 寻回失落文明:亚马逊森林惊现古代天文观测站
  • 西班牙哥伦布墓地所埋确系哥本人骸骨
  • 故宫建福宫花园复建竣工 建筑结构设计独一无二
  • 数百年的长城砖被砌厕所 村民就地取材暴殄天物
  • 200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权威解读
  • 大运河为何要申遗? 罗哲文认为保护好才是关键
  • 定陵发掘50周年又有新发现 万历皇帝血型为AB型
  • 湖北英山红25军纪念馆 9尊神像“端坐”正屋(图)
  • 最新热门    
     
    北京猿人“食人论”证据不足

    ://news.163.com/history/

    反驳1 头盖骨更容易保存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认为北京猿人是食人族的原因,无非就是认为所发掘的北京猿人化石中,头骨较多,肢骨很少。”吴新智院士认为所谓的这一证据其实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北京猿人长期以来便被认为是开‘食人之风’的始祖,这种说法是魏敦瑞首先提出的,但是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对此早就提出了疑义。”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万波研究员如是表示。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黄万波是“巫山人”、“蓝田人”、“和县人”的发现者,也参与了近几年周口店的一些发掘工作。在他印象中,魏敦瑞在古人类学界享有权威地位,北京猿人是食人族的论点曾一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中国学者很早就曾撰文反驳过魏敦瑞的推论。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其实在对古人类的考古发掘中,头骨多,肢骨少,是较为一般的现象。”黄万波指出在其对巫山人、和县人等考古发掘中,也出现此种现象。这是因为对比起来,在漫长的时间演化中,头骨更容易保存下来。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此外,黄万波还解释了另一个原因。那便是考古发掘现场往往是众物横陈,各种物种的遗骸都有可能,而人的头骨较为易识别。加之,动物对人的头骨也不太“感冒”,所以肢骨有可能落入动物之口,而人的头骨却有较大的几率避免这种危害。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认为北京猿人有吃人风气的根据还有:头骨的颅底部分破裂,是敲破取食造成的。黄万波指出尽管自己在考古发掘中,并未发现类似的古人类头盖骨,但是造成头骨颅底部分破裂、出现凿痕是由于颅底结构的弱点及保存条件的综合合力造成的。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颅底有许多供神经和血管通过的孔道,骨质厚薄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受压后易于破碎而解体。相较之下,头盖骨部分由于它的穹窿形,厚薄较为一致。即使受到了外来压力,也不容易破碎。即使破碎,也是裂成较大而平扁的骨片,比较容易被保存下来。同时,面骨部分也比较脆弱,容易破碎,因而在人类化石中也常缺损。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反驳2 体质形态发展存在不平衡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魏敦瑞在做出北京猿人是食人族的推论中,曾表示由于北京猿人头骨与肢骨进化程度的不同,曾推论存在两类人。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其实在人类进化中,体质形态本来就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事古人类研究得刘武研究员解释道。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现代人与古人类体质最大区别是,现代人纤细,而古人类粗壮,不仅是头骨形状,尺寸和厚度等的变化都符合总的人类进化规律。但这种体质进化的步伐在古人类史上,体现得并非完全一致。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首先是直立行走,四肢向现代人的方向发展,而后是脑的扩大和头骨的发展。所以猿人头骨的形态落后于四肢。因而,我们不难理解北京猿人的形态,像是猿的头配着近似现代人的身躯。吴汝康院士曾于1999年在《人类学学报》上发表论文详细论证,北京猿人的化石并不代表两种人,而只属于一种人,就是猿人。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反驳3 基因证据可有其他解释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那么,对于2003年美英科学家所发现的抗食人基因,又该如何解释呢?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2003年,《科学》杂志登出科林奇小组的论文后,很快便有科学家提出疑义。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的人类学家阿伦斯(WilliamArens)表示自己不太赞同科林奇的结论。阿伦斯认为,即使发现了这一抗食人基因,但由于没有人亲眼见过食人的风俗,所以无法断定出人类史前就有吃人的现象存在。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现代人的变异普里昂蛋白基因并不能证明人类的祖先曾经有吃人的习惯,也可能存在着其他的解释。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专家索列格(Christoph Soligo)认为,有传染性的普里昂蛋白可能跨物种传播,吃受普里昂蛋白污染的动物也可能导致有保护作用基因的出现。因此,光从普里昂蛋白基因变异是无法推出人类史前存在吃人现象的。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对此,黄万波表示基因验证是需要很多假定的。近几年,国际上对一些部落食人的佐证,包括DNA分析、基因分析,都不能具体说明北京猿人的情况,每一种族之间还是有其个体的区别。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链接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北京猿人吃什么?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北京猿人并非是食人族,那么北京猿人当时吃什么呢?古生物学家普遍持有的观点是:采集狩猎。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黄万波指出在发掘出北京猿人的同时,考古发掘人员也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和其他几个地点发现了北京人制造和使用过的石器,已不下10万件,种类包括砍斫器、尖状器、刮削器、雕刻器、石锤和石砧等。“根据日前已发现的石器,它的形制、用途,都可以表明北京猿人已经进入采集狩猎的阶段”,黄万波指出,一直以来,老一代科学家便持有此种见解。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另外,研究发掘人员曾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兽骨绝大部分是破碎的。他们认为这应当是北京人制作和使用过的骨器。例如截断的鹿角根部可以当锤子使用,鹿角尖则是良好的挖掘工具。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对此,吴新智认为北京猿人采集日前没有多大争议,但至于是否有狩猎行为还无法完全给出定论。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而在刘武看来,史前北京猿人究竟是怎样,他们的生活场景如何,现在我们只能通过所发掘的石器及其他遗物来推断。这些步骤便包括,所发掘的器物上是否留有猿人的痕迹?即使在50万年前,北京猿人已经有狩猎行为,那这种行为是主动狩猎,还是由于某种情况是非主动的……而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们在辨识北京猿人当时生活习性时应该考虑的。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新知补丁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北京人:北京人遗址于1921年首次发现,1927年,发现了一些零星的牙齿和头骨碎片。这一年正式为“北京人”定了学名———中国猿人北京种,通俗称法叫“北京人”。1929年,中国学者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根据1989年的一次测定,“北京猿人”的生活年代为距今57.8万年前。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尼安德特人:1848年,在欧洲西南角的直布罗陀发现了一些古人类化石,这些化石所代表的古人类就是后来被称做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的早期智人,但当时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1856年8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发现了一个成年男性的颅顶骨和一些四肢骨骼的化石。在这以后,尼人的化石开始在亚洲和欧洲的多个国家被大量地发现。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尼人的生存时代为距今20万年至3万7千年之间,创造了被称为莫斯特文化的石器工业,以细小的尖状器和刮削器为代表,尼人能够用火并且已经能够造火,还开始有了埋葬死者的习俗。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古人类学:研究人类进化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人类和古猿类的化石遗骸,在进化理论的指导下,利用体质人类学、比较解剖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古人类及其猿类祖先的体质变化和系统关系。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李健亚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本专题感谢: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吴新智(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院士)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黄万波(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刘武(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兔子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