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来自人类学的声音(下)
  • 来自人类学的声音(上)
  • 尼雅遗址古代植物志
  • 我国境内发现的拜占庭金币及其相关问题
  • 汉唐村落形态略论
  • 关于历史上是否存在夏朝的问题
  • 从考古到史学研究——尹达先生的治学道路
  • 文化遗产中 传统技艺 之思考
  • 陶寺观象台与 晋 之关系
  • 中国远古人类生存模式与现代人类起源
  • 最新热门    
     
    居延遗址三次出土汉简命名商榷


                       
         居延,先秦之时称为“弱水流沙”,秦汉以后始称“居延”。据有关学者的考证,“居延”二字本为匈奴语,有“天池”或“幽隐”之意。《汉书·地理志》云:“居延,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都尉治。莽曰居成。(师古曰:‘阚駰云武帝使伏波将军路博德筑遮虏障于居延城。’)”汉初居延曾为匈奴之地,武帝时在此设居延县,其所辖区域当为今日之额济纳河流域。由于居延重要的战略地位,汉代在这里的军事活动前后延续了二百多年,所以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的障塞亭隧。也正因为居延有两百多年的军事与屯戍活动,再加上这里极其干燥的气候,遗址中得以保存下来了大量的有关当时*、经济、军事等诸领域的简牍文书,为研究汉代历史的相关制度提供了一些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一、 居延遗址三次出土汉简的发掘整理及命名情况
      “居延汉简”  1930—1931年间,中国和瑞典两国专家学者组成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对今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河(弱水)流域做一次考古调查时,于额济纳河两岸的北起宗间阿玛、南至毛目约250公里之间,另外在布肯尼与博罗松治约60公里之间,发现了汉代的塞墙和障塞亭隧,并在若干遗址中获得10200枚左右的汉简。其发掘地点可分为八个区域:殄北塞、居延区城、甲渠塞、卅井塞、广地塞、橐他塞、肩水塞、北大河塞。其中在甲渠塞的A8(破城子)中获得4000多枚汉简,在肩水塞的A33(地湾)、A3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