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纽约新见两件镶嵌铜牌饰辩伪
  • 关于判定聚落面积、等级问题的思考
  • 尼雅遗址古代植物志
  • 我国境内发现的拜占庭金币及其相关问题
  • 汉唐村落形态略论
  • 关于历史上是否存在夏朝的问题
  • 从考古到史学研究——尹达先生的治学道路
  • 文化遗产中 传统技艺 之思考
  • 陶寺观象台与 晋 之关系
  • 中国远古人类生存模式与现代人类起源
  • 最新热门    
     
    再 谈 标 本

    究者更好地利用资料;既能体现出整理者对这批材料的认识,又不会由于整理者的主观认识影响材料的客观性。
      这样,田野考古工作中拣选标本的工作是否就可以简化了呢?
      事实却不是那么简单。以笔者对2006年河北唐县南放水遗址发掘获得陶器的整理工作为例。根据这批材料的情况,我们计划按单位全面发表材料。可是工作一段时间后,我们却看到,计划“全面发表”的实际上是“可辨器型”的那部分材料,而它们在数量上仅占全部陶制品的一部分。在数量上占大多数的是残破到无法复原和辨认器型的小陶片。我们将这部分遗存进行统计,用陶片统计表来展示其面貌。
      实际上,按照“全面发表”陶器的原则整理遗存,也需要进行拣选“标本”的工作,说明这个问题也应从“标本”入手。
      考古工作大致可以分为材料的发掘、整理、解释等几个互相依存的环节。考古工作者要通过这些环节尽可能详尽地提取古代遗存的信息,以探求历史的真实。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古代遗存数量巨大,不可能将所有遗存都拿来研究。于是,我们就提取遗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尝一銮肉而知一鼎之调”的方法窥探历史的真实。
      可见,考古工作的这几个环节都是以“标本”为工作对象展开的。
      在田野考古发掘的过程中,大到揭露一个遗址、一处墓地,小到发掘一件陶器、一片陶片都是在进行“提取标本”的工作。对发掘资料的整理,即使是采用“全面发表材料”的方法,仍存在着进一步拣选资料的情况。例如描述全部的可复原陶器或某些碎片,因而对某些已经特征一致、器型不可辨的细小陶片则采用登记表的统计陶系的方法概括特征。在资料的研究、解释阶段,我们更是按照研究目的选择某些标本说明问题。
      可见,这几个环节中所取用的标本从数量上看可能越来越少,而对标本所具有的代表性和概括性的要求则不断提高。
      实质上,所谓按单位“全面发表材料”强调的并非就是一定不拣选标本机械地罗列全部资料,而是要求尽量避免由于整理者主观认识而以 “共性特征”概括某些“个性特征”,造成某些重要信息被忽略的情况。为后来的研究者尽可能地提供丰富的研究“标本”。
      那么,在选用标本“全面发表材料”的过程中,是否不需要对器物进行类型学的分类研究了呢?
      笔者以为,考古工作不同环节的目的,决定了运用类型学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在资料的整理阶段,特别是在材料的数量较多、形制复杂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清晰地描述器物,叙述整理者的认识,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是很有必要的。这时对类型学运用的基本要求是使对材料的描述尽量条理。而在研究、解释阶段,不同的研究目的对类型学运用的精度、重点以及方式等则有不同的需求。
      综上,考古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直接面对“标本”展开工作,而这些标本是在不同环节中通过选择而得到的。我们一方面,应尽量客观、全面地拣选与发表考古资料,一方面,也应认识到“标本”的选择不可避免地渗透着研究者的认识能力、知识水平。这既反映了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提示我们,只有不断地提高认知能力,才能更清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真相。

    2007.2.9第七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