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卡塔尔·休玉考古的新进展
  • 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元代水闸遗址
  • 从陶寺遗存看中国早期国家之形成——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之五
  • 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引进及其传统
  • 新论摘要——春秋时期失蜡法铸造工艺问题探讨
  • 新论摘要——河南出土宋代青白瓷及相关问题
  • 新论摘要——晋南 夏墟 考
  • 考古学译介的第二次浪潮——读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学译丛有感
  • 许公宁透空蟠虺纹青铜饰件——先秦失蜡法之一器例
  • 唐日本留学生井真成与 赠尚衣奉御 的性质
  • 最新热门    
     
    从国际上考古遗址展陈方式的变化趋势引发的思考

        3.遗迹的艺术价值。遗迹的形象特点包含了美的要素,它充实社会生活、提高人类审美情趣的源泉,使得人们对古迹产生较自然的亲近感。
      基于以上古代遗迹的价值,对于古代的遗迹需要妥善地保护、利用的理念,恐怕不会有什么异议。但是怎么才能妥善地保护和利用呢?在讨论保护和利用之前,我们再分析一下,经过发掘的考古遗迹还具备哪些特质。
      首先,考古遗迹具有直观的特质。考古遗迹是古代社会遗留下来实物,非常直观。例如残留于北京站南侧的明清北京城墙,埋藏于地下又被发掘、保护、展示出来的明清北京皇城东华门遗迹等。当然经过发掘出来的考古遗迹常常是残缺不全的,在利用、展示的时候,必须讲究适当、科学的手段。考古遗迹应当保留给我们的后代,让今后的人们也有机会看到这些遗迹。这不但可以增广见闻,还可以藉之了解过去,了解文化的演进。
      其次,考古遗迹曾经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一部分。星移斗转,考古遗迹基本都是埋藏于地下的形式,考古发掘揭露之前曾经是人们日常生活环境的一部分。显然,经过保护、整理和科学地复原,它可以成为文化资产,具有休憩、观光娱乐、经济、宣传等多重价值。例如,在隋唐长安城遗址的大明宫中,先后发掘了含元殿、太液池、丹凤门等遗迹,环境治理和遗迹保护有机地协调起来。有些珍稀罕见的遗迹,虽然像一个谜团无法全部解开,但依然可以让不同文化的人有机会观看、比较,甚至赞叹,这是人类值得骄傲的遗产。
      再次,内涵丰富的考古遗迹就是古代社会的缩影。所谓内涵丰富的考古遗迹,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经过长期持续的考古工作认识的文化性质相同、遗迹性质不同的大遗址。这样的考古遗迹,不但出土大量古代遗物,同时各个遗迹之间还有密切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河南殷墟遗址历经70余年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研究,出土了大量殷商时期珍贵文物、文字资料以及城墙、道路、宫殿基址、陵墓、手工业作坊、窖穴等遗迹,成为研究殷商文明的第一手资料。对于这类遗迹除了从价值上强调其存在及保存的重要性之外,还要从社会性、历史性、学术性、艺术性、教育性诸方面全面分析,即需要考虑总体综合保护与利用的原则。
      根据考古遗迹以上的特质,我们认为,考古遗迹的保护与利用必须有针对性。
      
     二、考古遗迹保护与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考古遗迹的本体保护是第一位的。一般而言,我国目前对于考古遗迹主要是采取原地保护性回填的方式;有的遗迹在保护性回填的基础上,进行了复原展示。前一种方式是通过获取的出土遗物和各种图文资料,获取古代社会的信息。这对于一般国民的认知来讲,近乎高台楼阁,如果没有深入浅出的说明,人们无法理解那些资料中生动的内涵。于是后一种方式,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逐渐成为保护重要考古遗迹的手段。例如,唐长安城大明宫内的含元殿遗迹,即采用了复原到宫殿建筑台明的保护方式,该保护工程实施之前进行了全面科学的发掘,通过综合研究和分析发掘结果,确定了保护方案。如今,伫立在复原的含元殿基址上,每一个人都可以切身地感受到盛唐文明的气势。这些切身的感受主要是来自亲身体验含元殿遗迹台基地势高亢、础石巨大体量、广场宽敞开阔、建筑装饰精致无双。
      当然并不是所有考古遗迹都需要进行复原展示,这需要结合考古遗迹的价值作出综合判断。一方面,要求文化遗产研究保护机构开拓思路,不是被动地保护遗迹,而是通过积极地利用达到实质保护的目的。另一方面,更要求政府职能部门,以战略眼光对待考古遗迹的保护,杜绝竭泽而渔的利用方式。
      近年来,随着大众旅游和发达国家博览业的兴起,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遗迹对于当代人的生活重要性,同时还认识到它对全球化经济具有怎样的价值。
      现在考古遗迹复苏展示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是世界范围的总体发展趋势。业已成为沉默的历史的考古遗迹,重新回归大众,让更多的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它,这无疑是一件美妙的事情。特别是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从考古遗迹中去感受仿佛依然鲜活的文化传统,可以使得静默的遗迹在新的时代绽放光彩。因此,遗迹的复苏展示,成为这个时代的要求。
      提到遗迹复苏展示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经济效益、观光产业。这并不奇怪,在我国近年大众的休闲欲求不断增强,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引发全国人口大移动。世界各地也出现了文化遗产展示的热潮,建立了许多考古遗迹观光地。我国的北京故宫、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敦煌等传统观光地妇孺皆知自不待言,有一些以前鲜为人知的遗迹,例如成都三星堆遗址等也因旅游业的发展而为人所知。人们在旅游休息的时候,切身体验考古遗迹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趋势。
      我们通过一些日本遗址——三内丸山遗迹和吉野之里遗迹的数据,可以看到旅游业与复苏展示后的遗迹具有何等密切的关系。三内丸山遗迹和吉野之里遗迹都是日本著名的史前遗址,经过长年持续的考古工作和综合研究,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收获。在学术界、民间社团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上述两个考古遗迹得到整体保护,并开辟了遗址公园。此后这些遗址公园通过旅游业而被人们逐渐熟知,社会的关心重视又促进了这些考古遗迹的进一步研究与发掘。据三内丸山经济效果调查结果报告,三内丸山遗迹2003年经济收益约28亿6千万日元,其中11亿4千万日元来自三内丸山的观光收入,占总收入的近一半。考古遗迹并不会因旅游业而被破坏,而是达到新的保护与复苏展示。同时,观光是把遗迹作为观光资源发展新的观光形态。遗迹公园和主题公园的融合,是考古学和观光学的共存,是对遗迹的有效活用。吉野之里遗迹便是一个典范,遗址总面积约117公顷,开放部分大约58公顷,其中国营公园27公顷,县立公园31公顷,遗址公园是备有展示设施、参观设施、学习体验设施的综合性历史公园。公园内的不同分区分担各种体验、参观学习、展示的任务,如果观众进入了环壕集落区域,看到复原的主祭殿、城楼、竖穴式住宅,你不但可以切身感受到日本古代弥生人的生活氛围,甚至你的耳畔隐约回荡出弥生人的声音,恍惚回到弥生时代。
      考古遗迹的复苏展示方式有多种多样,有作为观光资源而存在的遗迹,有作为历史教育教材而存的遗迹,还有作为地方文化之独特风情存在的遗迹,也有作为人们休闲娱乐场所存在的遗迹等等。当然这些方式有时可能是交叉的,对于考古遗迹展示方式的定位,需要结合考古遗迹的特点,同时还需要深刻地思考社会需求,说到根本是要思考以人为本的问题。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