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卡塔尔·休玉考古的新进展
  • 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元代水闸遗址
  • 从陶寺遗存看中国早期国家之形成——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之五
  • 从国际上考古遗址展陈方式的变化趋势引发的思考
  • 杀 矢 考
  • 完全正交摄影在考古绘图中的应用
  • 有关横水大墓的两个问题
  • 新论摘要——唐宋时期 道 “路”制度区划理念变迁论略
  • 许公宁透空蟠虺纹青铜饰件——先秦失蜡法之一器例
  • 唐日本留学生井真成与 赠尚衣奉御 的性质
  • 最新热门    
     
    长城雁门关段要保护哪些历史文化特色

    式出现在长城雁门关段上。综观《三关志》这样的史实俯首即拾。宋、辽对峙,金灭宋的历史过程以及金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过程以立体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长城雁门关段。而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和文明冲突的过程。
      3、长城雁门关段拥有调控“文化认同”过程机制的史实例证。民族国家文化认同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文明冲突”也是一个间断而持续的过程。这些过程是包括文化竞争力在内的综合实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雁门关以其险要的自然、军事战略位置,维护了文明冲突双方-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加速了双方的经济、-、文化融合,发挥了“和而不同”的调控作用。
      4、长城雁门关段拥有用文化认同(文化统一力)“构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史实例证。读《廿四史》,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代长达2000余年的历史,各个历史阶段掌控雁门关的主人民族身份不同,仅战国秦汉时就有汉族、匈奴、东胡、乌桓、鲜卑、丁零、月氏、乌孙等。但无论哪一族,只要掌控了雁门关及长城,他们就要用汉族的宗教信仰文化统一在他们的部落王国之中。这就是文化统一力的运用和实践。
      5、雁门关拥有托起少数民族王朝入主中原的史实例证。我国古代北方一些少数民族一般崛起的步骤是先统一北方内部,以雁门关及长城为界,发展壮大自己,积蓄实力,特别是吸收汉族的官制机构,统治思想,然后入主中原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典型史实有北魏王朝的鲜卑拓跋氏。北魏王朝统一中国北方的“畿内之田”和“规据陉北”,都是以雁门关长城为界,可见长城雁门关段对北魏崛起的历史作用。
      6、长城雁门关段拥有“雄关造英雄,英雄造雄关”的史实例证。据《雁门关志》(作者刘培德、崔焕奎 1998年未刊)不完全统计,从正史和代州志摘录出影响朝代更替的大事多达227起,如赵简子、赵襄子父子灭代国和宣统三年张瑜阴十月初九占领雁门关占领代州城灭清。在构建多民族统一国家中,在雁门关名人之间发生的“文明冲突”、以至给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的战争271次(见于正史),如汉高祖刘邦七年和匈奴冒顿单于在雁门关经过较量定下的胡汉和亲国策。“英雄因关而名,名关因人而名”这个地理人文环境或曰民族文化认同过程造成历史文化是独放异彩的。
      二、用保护物化载体的方式保护长城雁门关段的特色文化成分
      经过初步普查,雁门关长城段在其周围地域内的文物点62处,有文化直接联系的文物点分布在本县境内的文物点百余处。如39堡12联城、赵武灵王庙2处、扶苏太子庙1处、蒙恬墓1处。为此,长城雁门关报文物保护的重点应当是:
      第一,要保护好长城雁门关段的源头文化物化载体。代县的长城有据可查的记载则为赵长城,可暂定为代县的长城文化源头。保护这个源头,要保护赵武灵王庙和赵长城残体。赵长城应在铁裹门古关两侧择段保护树碑说明。
      第二,要保护好长城雁门关段的“古关”“隘要”的关城及遗址的建筑文化。雁门古关其址几易位置,其名号唐朝之前名叫不一。先要找出周穆王作《黄竹诗》的旧址,保护好铁裹门(西陉)时的遗址,复建部分雁门关(东陉)天险门的部分长城以及关城。保护雁门关遗构,要维修复建部分关城、城墙,特别是三重关门及楼子,部分长城,其他遗址保护,树标志碑划定保护范围。
      第三,要保护长城雁门关段“运行机制”的物化载体。长城雁门关居于民族国家文化认同的中心,占据着“构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要历史地位,故而要还原其古代时的运营机制,建起一部立体化实物化的中华民族统一地方史。
      在-营运方面。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代州古城是扼控雁门关的-中心、州牧,落实中央朝廷所定的国策,“而守土之义重”,司、部、寺则为职能部门或“政府组阁局”,不算朝廷派驻机构,代州古城内的司、部、寺职能部门最高时达54处。
      在军事营运方面,可分为三个系统:一是驻在代州城的兵备司和振武卫。二是信息通讯系统。这个系统既有邮驿,也有烽火台。三是沿雁门山长城脚下设置的39堡12联城,目前39堡仍俱在,但12联城残缺不全。在经贸营运方面,在雁门关开设军市、边市、关市的记载甚少,在明代仅有几点记载,保护这样的经贸文化弥足珍贵,亦更显重要。
      第四,要保护长城雁门关段积淀的“移民文化”的物化载体。《代州志》记载的有南匈奴归汉的五万人安置代州等8郡,汉文帝“募民实边”从内地迁徙民众(包括囚徒、军队民居化、贫民、商人)。今日长城内外的元姓周姓胡姓等就是代州“人”发展研究的典型课题。这些姓氏的家族源于北魏掌控雁门关时的鲜卑族。鲜卑族源于东胡,役于匈奴。在东汉建武24年鲜卑族向南发展始进入代郡雁门等,在汉和帝永元中,在北匈奴西迁后,留在漠北的10万匈奴人自号鲜卑,迅速发展壮大。这些似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它的物化载体仍然存在,如雁门关上的代公拓跋倚卢墓,大同的北魏墓群,代州的建极陵李克用墓群等。
      第五,要保护和修复长城雁门关段原有的自然文化遗产。首先要涵养雁门关的水源,雁门山古有丰富的水源,今则枯竭。其次要保护修复雁门山的植被。再次要保护和修复雁门山的动物资源。
      第六,要在更高一个层次的理念和手段上保护长城雁门关段。这就是要建立一座长城雁门关段“文化认同”博物馆,以彰显与长城其他关隘的不同特色文化。建设一座以“文化认同”为主题的长城雁门关博物馆是一项最好的措施,是对长城雁门关段在更高层次上的保护。首先博物馆的建设过程是对雁门关的历史、地理深入研究的过程,博物馆陈列布局的过程是在全球化新环境下,对雁门关拥有的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认知的过程。其次雁门关上的一石一瓦、历史人物留下的足迹,历史事件烫下的深刻烙印都是一个历史密码锁。解开一个密码就是一片广阔的历史田园,那里有经验、有教训,也有对今天的启示。其三,博物馆可以涵盖广阔的长城雁门关段。雁门关关城占地达9平方公里,长城在代县境内达40公里,文物点多达百余处,只有博物馆可以用模型、图片、影像、文物的形式把它纳在“方寸”之间。其四,博物馆可以把雁门的地域化大为小,把其文化化深为浅;把其历史化死为活、化枯燥为乐趣;把其文物价值科学价值化尘封为彰显,化湮灭为生长,化腐朽为神奇。 

    2007.01.12第七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