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卡塔尔·休玉考古的新进展
  • 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元代水闸遗址
  • 从陶寺遗存看中国早期国家之形成——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之五
  • 从国际上考古遗址展陈方式的变化趋势引发的思考
  • 杀 矢 考
  • 完全正交摄影在考古绘图中的应用
  • 有关横水大墓的两个问题
  • 新论摘要——唐宋时期 道 “路”制度区划理念变迁论略
  • 长城雁门关段要保护哪些历史文化特色
  • 龙门古阳洞孙秋生碑的新认识
  • 最新热门    
     
    新论摘要——山东沭河上游史前自然环境变化对文化演进的影响


        齐乌云在《考古》2006年第12期发表《山东沭河上游史前自然环境变化对文化演进的影响》一文说,从9个遗址40个孢粉样品的定性分析及前人研究资料中发现,山东沭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古气候有温和偏湿一温凉偏湿一冷凉干旱——温凉偏湿的变化过程。古植被主要为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但存在针叶林和阔叶林面积来回摆动的情况。
     沭河上游地区没有发现大汶口文化早、中期及更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可能与莒县北部的沂蒙山阻挡山北的后李、北辛、大汶口早中期文化的南下有关,也有可能与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不适合人类居住有关。
         在沭河上游的聚落考古调查中发现该区遗址文化的延续性较差,80%以上的遗址只包含一个文化时期。这种不同时期聚落的迁移与当时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大汶口遗址的分布海拔较高,较早的遗址都分布在丘陵台地或丘陵地区的缓坡上,而到了大汶口结束时期,人们逐渐从丘陵台地迁到了冲积平原上,从西山河、大朱家村、小朱家村等大汶口文化晚期中较旱遗址到集西头和杭头遗址的遗址所在位置中便可以看到这种变化。
         到了大汶口文化结束时期及龙山文化时期,气候逐渐变凉变干,水域面积缩小,人类居住场所也从高处移至低处,这与莒县9个遗址孢粉分析所反映的古植被、古气候分析结果相吻合。

    2007.01.05第七版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