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魏洞窟究竟是如何开凿的 |
|
|
|
我国古代开凿山岩洞穴一般惯用火烧法,具体方法就是先用木材在岩石面进行烧烤,当岩石达到一定的温度后,再往灼热的岩石上泼水,俟炸开裂缝再用大铁楔或其他工具进行加工。然而使用火烧的方法有一个问题,岩石酥裂已不成材,洞穴壁面的岩石结构也遭到破坏,只能在特殊的情况下作辅助之用,因此它广泛地应用于道路、水利工程。那么洞窟究竟是如何开凿的?它的开凿方法具体又是怎样呢? 1993年云冈石窟第3窟遗址的发掘解决了洞窟开凿程序和方法问题。遗址中一些新发现的未开凿完工遗迹现象,不仅是北魏平城地区石窟工程、乃至北魏其它地区石窟工程研究方面的最基础材料,同时对分析确定洞窟壁面和窟顶等部位是否北魏开凿石窟时留下的遗迹,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这个洞窟的前庭、前室与后室经过考古发掘的基岩地面全部保留着如何分割或揭取岩石的大量信息,为我们今天研究石窟工程问题提供了详细的实证材料。值得注意是:后室东侧基岩遗迹,它反映了石窟工程技术中岩石分割与揭取的过程。在东西宽约5.90米、南北长约8.35米范围内,由东至西分别凿有纵向(即南北向)沟槽6条,将岩石面分割5条南北向长方形条石,它的长度分别在4.8~8.3米之间不等,宽度大约在0.90~1.2米之间;再由北至南又分别凿有横向(即东西向)沟槽6~8条,将每条纵向沟槽分割的岩石面又分成5至7个规格不同的石块,石块大小不等,根据需求来确定。不仅如此,洞窟的内、外其他岩石表面也布满分割或揭取岩石的考古遗迹。很显然,这种岩石分割方式适应规模较大的大型洞窟岩石开采,可见大的施工作业面也是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的必备条件。因此,分割岩石是石窟工程开凿程序的需要,也是想让开凿的洞窟岩石能够迅速采集出来首先要进行的步骤。这应是石窟工程的洞窟开凿程序岩石第一项工作。 与此同时
< 1 >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