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北京通州发掘两汉和清代墓葬
  • 青海长宁遗址抢救性考古取得重要成果
  • 河南荥阳抢救清理一批古代水井及宋元瓷器
  • 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青龙泉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 新疆发掘尼勒克县乌图兰和小哈拉苏墓葬
  • 赤峰三座店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址发掘全面结束
  • 辛·帝·商
  • 南涅水石刻的艺术特征
  • 官钧 烧造于明代吗
  • 试论洛阳发现的三角缘神兽镜
  • 最新热门    
     
    香山汉墓墓主为第一代菑川国王

    坑时代既然经考古发掘被确定在西汉中前期,则纪侯冢的传统说法便能不成立了。这样一来,原本一座有主墓,现在却变成了无主墓。
      笔者认为,香山汉墓墓主人应是西汉菑川国第一代王刘贤。刘贤是汉高祖刘邦之孙,齐悼惠王刘肥之子。初封武城侯,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就藩菑川,在位共11年。现将墓主推考为刘贤的若干理由简述于下:
      第一、从香山汉墓的历史、地理背景分析,该墓属于西汉菑川国墓葬。
      香山汉墓正北方10公里即两汉菑川、北海国都剧城(今山东寿光市纪台)遗址。据《汉书》卷28《地理志》载:“菑川国,故齐,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别为国。后并北海。户五万二百八十九,口二十二万七千三十一。县三:剧、东安平、楼乡。”菑川国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淄博、寿光、青州等市的部分地区。东汉时,并入北海国,北海国仍以剧城为都。香山汉墓不仅坐落于两汉菑川、北海国内,而且与剧城近在咫尺。可以说,香山汉墓之与剧城,如同人在家门口。如此明显的密切对应关系,墓主人若非来自剧城内,实在有悖常理。香山汉墓时代既然已被定在西汉中前期,则该墓就应属西汉菑川国墓葬,而非东汉北海国墓葬了。
      第二、从文献上看,香山汉墓墓主人应为菑川国王、侯身份。
      据《太平寰宇记》卷18《河南道十八》载:“《郡国志》云:‘纪侯冢在箕山之阴。’《宋书》云:‘焦恭祭冢,得玉硙焉’。”这是一条十分珍贵的文献资料。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文中除去“纪侯冢”之说已被证实错讹外,还存在着两处笔误,即“祭”、“硙”分别应作“破”、“铠”。《宋书》卷88《崔道固传》载:“崔道固,……大明三年(459年),出为齐、北海二郡太守。民焦恭破古冢,得玉铠,道固检得,献之,执系恭。”这里未言焦恭所破“古冢”即香山汉墓,《太平寰宇记》系此“古冢”于香山,当有所本。那么,何为“玉铠”呢?铠即铠甲,玉铠甲就是金、银或铜缕玉衣了。《后汉书·礼仪志下》载:“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皆令赠印玺、玉柙银缕;大贵人、长公主铜缕。”以理度之,在远离汉都长安的菑川国内有贵人(妃嫔称号)、大贵人、公主、长公主墓葬的可能性极小,而存在菑川国王、侯墓葬的可能性却极大。如此则这条文献资料便提供了墓主人身份应为王、侯的重要信息。还需补充说明的是,香山汉墓至迟在南朝刘宋时期即遭盗掘,墓主人玉衣已不在墓中,它被崔道固献给了宋孝武帝刘骏。而且出土“玉铠”,实际上也是对周代“纪侯冢”说法的一个否定。
      第三、从情理上推,香山汉墓墓主人应是菑川国王。
      香山虽高仅189米,但因周围皆为平原,显得气势非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26《巨洋水》称山形:“圆峭孤峙,巑岏分立。”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35《山东六》亦云:“孤峰独耸”、“童然特峙。”香山是菑川国都剧城正南方首先映入眼帘的山脉,实有该国第一山的特殊地位。如果不是剧城中的最显赫人物,是没有资格建墓于此的。这样,能够享有香山者还会是谁呢?菑川国王自然成了最引人注目的选项。
      第四、菑川王刘贤死于自己封国内,这是推断他为墓主人的一个重要前提。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刘贤参加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据《汉书》卷35《荆燕吴传》载:“三王之围齐临菑也,三月不能下。汉兵至,胶西、胶东、菑川王各引兵归国。”《汉书》卷5《景帝纪》又载:刘贤兵败回国后“-”。汉制规定,诸侯王有封地者死后葬在封地内。刘贤既然死在了菑川国内,便具备着安葬香山的可能性。
      第五、刘贤无子而葬,这与香山孤墓情形正好相合。
      《史记》卷52《齐悼惠王世家》明确记载刘贤死后无子:“菑川王反,无后,乃徙(其兄弟)济北王(刘志)王菑川。”从实际地形看,香山北麓除去这一座汉墓外,别无他墓。刘贤无子而葬,显然非常符合充当墓主人的条件。
      第六、香山汉墓规格与刘贤身份的些许出入,反而暗示着将他视为墓主人的合理性。
      如所周知,墓葬规格是墓主人身份和级别的象征。香山汉墓现存封土高约8米,底径30余米,面积近1000平方米。《山东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大批精美文物》称:“经过普探,确定香山汉墓为‘甲’字形大型土坑竖穴墓。”该墓虽属大型墓葬,但规格相对于已知西汉王陵来说还是显得较低,特别是经过钻探仅发现了1座陪葬坑。这与占据着有利安葬地点,应当大兴土木的王陵相较确实有些不太相称。其原因何在呢?前已言及,刘贤当国11年,时间并不算短。据此推测,香山西北麓是他在反叛前就已选好的陵地。七国之乱中刘贤只是协从,而非祸首,并且畏罪-。因此,景帝对待菑川国还是比较宽容的,虽反叛而国不除,由刘贤兄弟刘志继位。《汉书》卷14《诸侯王表》载:刘志于“孝景四年(前153年)徙菑川”。对刘志来说,刘贤尽管造反,但毕竟是自家兄弟,因此他应当不会违背刘贤生前意愿而将其改葬他处。由于刘贤参与七国之乱,很难再享受王者之礼。香山汉墓陪葬坑数量特少,以及在坑内集中、分层放置陶俑、器物的省工、省时行径,应与刘贤反叛被降低了安葬待遇有关。
      第七、山东昌乐县朱刘镇菑川国王族墓地的发现,也是将香山汉墓墓主推断为刘贤的重要支持证据。
      菑川国自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建至王莽始建国二年(9年)废,历时170余年。据《史记》卷17《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和《汉书》卷14《诸侯王表》载,受封于菑川的王共有九位,即菑川王贤、懿王志、靖王建、顷王遗、思王终古、考王尚、孝王横、怀王友、菑川王永。1987年,考古工作者对山东昌乐县朱刘镇10多座汉墓中的1座进行了发掘,出土赖以确定墓主身份的重要证据——“菑川后府”封泥印文和带有“菑川宦谒”的铜灯铭文。发掘者认为,该墓“年代在宣、元之时的可能性很大”,“应属菑川国某一王后之墓”(《山东昌乐县东圈汉墓》,《考古》1993年第6期)。既然发现了菑川国王后墓葬,则王陵必在附近无疑。有研究者早已指出,朱刘镇汉墓群“应是菑川国王族墓地”(张在湘、蔡万江主编:《潍坊文化通鉴》,山东友谊书社1992年版,第852页)。对于这一见解,笔者深表赞同。可以推想,刘志与刘贤虽是兄弟关系,但经反叛变故,刘志不会再步武刘贤安葬香山附近,于是另辟陵地,来到西距香山20公里外的朱刘镇一带。这样,菑川王陵便一分为二了,即孤家寡人的香山刘贤墓和盛传八代的朱刘镇刘志系墓。
      综上所考,香山汉墓墓主人在时间、国属、身份和情节等一系列方面俱能与第一代菑川国王刘贤相合。思前想后,唯有此人嫌疑最大,称得上是墓主最佳人选。当然,这仅属一种合理的推测而已,实际情况是否如此?还有待于将来考古发掘作出判断。

    2006.12.8第七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