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人类探源的新进展
  • 新论摘要——《夏商西周金器研究》
  • 新论摘要——《早期鄂豫山间文化交流通道的初步研究》
  • 新论摘要——《吴城文化的社会形态与文明进程》
  • 专家点评龙王辿遗址的学术意义
  • 晋南与中华文明起源
  • 侯马工作站的主要考古成就
  • 五十年的侯马站 八十年的西阴村
  • 新理念、新模式、新发展——近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发展思路
  • 二里头文化小争鸣
  • 最新热门    
     
    新论摘要——《〈禹贡〉五服的考古学考察》

      赵春青在《中原文物》2006年第5期发表的《〈禹贡〉五服的考古学考察》一文中说:《禹贡》五服制度实质是指以王城所在地为中心,从内到外可以划分为三大圈:内圈是甸服,使王畿之地;中圈包括侯服和绥服,是大小诸侯所在地;外圈在最外边,包括要服和荒服。这三大圈恰好分别与龙山时代诸考古学文化——王湾三期文化,造律台文化、后岗二期文化、陶寺文化、三里桥类型、客省庄文化、下王岗类型,以及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长江上游的宝墩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的分布格局基本吻合。从中原内部与“四夷”文化之间的交流来看,内圈即王湾三期文化中可见到来自于周边的各考古学文化因素,而外圈即中原龙山文化之外的诸龙山文化当中,却很少见到内圈即王湾三期文化的典型器物。这大概是因为,“揆文教、奋武卫”的事情是由绥服最多加上侯服来承担的,甸服不承担这样的义务。可见,《禹贡》五服制度不会是古人的臆说,它和《禹贡》的九州篇一样,都是具有一定真实素地的历史文献,对于我们研究龙山时代中原与四邻的关系、了解龙山时代早期国家形态、开展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6.11.10第七版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