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邙山东汉帝陵地望的探索之路
  • 关 、“扃”和“仓”、“廪”
  • 青铜器分期研究的十个课题
  • 中国冶铁起源批判(下)
  • 中国冶铁起源批判(上)
  • 全新世气候事件及其对古文化发展的影响
  • 新论摘要——《从随葬品谈徐州狮子山汉墓的墓主问题》
  • 新论专要——《利簋 岁鼎 析疑》
  • 陂池 ——东汉帝陵封土的新形制
  • 第六届世界冶金史大会综述
  • 最新热门    
     
    环境考古·嵩山文化圈研究·文化产业——从嵩山文化圈研究中心筹建谈起

    嵩山文化圈的研究中方法上是否可以有一个较大的突破?比如对嵩山文化圈这个圈如何划?环境与文化要素如何提炼和凝聚?环境、文化、历史、现实、技术、管理等如何影响未来的区域发展?规律是什么以及如何概括?等等,有了这些,才谈得上综合研究以及遗产和资源的展示、开发及发展旅游等文化产业的问题。是否应该以中心的建立为契机,进行文化遗产资源的普查?罗列一些课题进行一些深度的环境与文化问题的研究?比如大家提到嵩山书院的古为今用,是否就可以将对其历史与现代开发问题单列一个课题从学术上先理理清楚?
        其次,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现在嵩山地区的旅游业是比较兴盛的,但是主要是少林寺及其旅游,其实主要就是烧香拜佛、武术客源及其运行都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上,如何进行旅游产业的升级?刚才唐际根和大家谈了安阳申报世界遗产及文化产业的整体思路和策划运作问题,对嵩山地区有什么启发?我五一期间去看了新建的殷墟博物馆,确实不错,对整个殷墟的保护展示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申-出了贡献,唐际根介绍最近两年博物馆门票攀升很快,由2004年的几十万元到2005年的500万,据估计今年将向1000万迈进。但是即使有世界遗产这样的名片,将来殷墟的旅游和博物馆如何持续发展仍然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前些年因南越王墓的发现而建的广州南越王博物馆刚建起来时同样很火,但是几年以后参观的人数降下来了——人们看过了,不再来了,博物馆就需要寻找新的办法。据说殷墟庆祝申遗成功后免费开放期间每天观众10万左右,比故宫多好几倍,挤的不得了,但是这些人主要都是当地人,当大家都看过了,这些人还会再来看吗?这里同样有一个持续发展、提升层次和面向世界的问题。今天中国已经是旅游大国,其实我们国际旅游游客主要是来看中国的秀美山川和文化遗产,我听一位资深的业内人士介绍,国际游客主要的路线就是北京―西安―桂林―上海。其他地方和其他形式的旅游也有一些,但还不是主流。北京是当今首都并可以看明清中国;西安可以看到汉唐盛世的一点余韵;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到上海,从山水历史回到现实,感受一下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新崛起的国际大都市,坐上飞机走了。这一路上基本上都是坐上飞机蜻蜓点水,我想真正的中国文化这些游客根本没有看到。中国文化明清看北京还有一些代表性,皇宫、皇家园林和祭坛、长城、民间的四合院、民俗以及一些不错的博物馆,在北京基本上都能看到,但是元明清以前的中国在中原,在郑州开封和西安之间。直奔西安看看秦始皇兵马俑并不能代表看到了周秦汉唐文化及中国文明的形成,没有看到中国文化的身体和根源。这是我们今天文化旅游、华夏旅游的一大缺憾。其实中原的环境和考古成就已经有相当的基础,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在这个地区进行宏大的策划和展示才能做到这一点。夏商周三代基本上兴起与发展于嵩山周围,洛阳在洛河沿岸有夏代的二里头、商代的偃师商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和东周王城五个古代都城遗址从东到西一字摆开,现在基本上都能看得到。五一期间为了看前述的殷墟新建的博物馆,也为了考察一下洛阳这几个古代都城遗址的保护情况,同时和中国文物研究所的同行到三门峡灵宝铸鼎塬考察了这几年新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群并和同行及当地领导就保护规划问题交换了一些意见,我当时就建议他们铸鼎塬的遗址群已不仅是一个保护规划的问题,现在就应该想到展示问题。因为就史前中国来说,这个遗址群比前些年曾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并正在制定国家层次的总体保护展示规划甚至希望参与申报世界遗产的浙江杭州良渚文化遗址群规模还要大,保存状况、环境状况和视觉效果还要好,年代也要早,并且可以肯定和华夏文明的起源有直根系的关系,因此规划的起点要高,科研、保护的同时要考虑展示问题。而且举世公认华夏文明主要就是发源于黄土环境中的一种文明,其根源就是黄土文化,这里从环境到文化可以让我们很好地理解中华文化和黄土的关系问题。灵宝、三门峡一带是仰韶文化的中心区,是陕、晋、豫三省黄河中游几个河谷、盆地早期文化融汇碰撞的文化金三角,仰韶文化最强盛的庙底沟阶段在史前中国首次形成范围广大的比较统一的文化面貌,影响更是达大半个今天的中国,其发现与命名地就在这里(三门峡的庙底沟遗址)。作为黄土高原的东南缘,这里黄土堆积巨厚,塬、梁、卯、沟等地貌因素在这一带一应俱全,虽然不是全国全世界最好的地方,但是和文化的结合关系却是其他地方不能比拟的,这里的遗址群不仅可以展示出华夏先民如何从黄土中孕育发展走向文明社会,而且现在的农村农民的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黄土,来源于黄土,活生生的黄土文化仍然在民间民俗文化中有生动具体的体现。我建议应该从一个黄土文化生态博物馆的高度进行规划。这是郑开(郑州、开封)―洛阳―西安之间看中国文化源头的一个好地方。三门峡还有一个周代的虢国,因是周王亲兄弟的封国,地位很高,墓地被发掘后建立了一个不错的墓地遗址博物馆,都城上阳城也已经发现并基本上保护下来了,一个西周小国的面貌基本上能够从视觉上看清楚了,可以比较直观完整地看到一个早期华夏小国的缩影,这是对三代和汉唐盛世的一个很好的补充,这几个关键点使一条华夏文明之旅的线条又完整了一些。这条线铁路、公路交通都很发达,今天高速公路也就一天的行程,可以看的太多了,但是还没有很好的规划和开发。
          文化旅游、考古旅游在发达国家已很发达,在美国通俗版的《考古学》杂志上,广告的篇幅很大,其中最多的是考古旅游广告,包括面向学生的暑期考古机会和直接到文明古国的考古旅游等。东亚地区旅游考古尚不太发达,但是美国、加拿大几个比较著名的东亚考古教授退休后甚至在职期间每年都要带一两次面向特殊人群的考古旅游团前来,看来社会是有这个需求的。我想,如果上面的郑开(郑州、开封)―洛阳―西安之间华夏文明之旅计划能够逐步实现,可以让一个外国的中国文化门外汉通过旅游对古代中国有一个大概的、直观的、正确的了解。
        这些对嵩山文化圈研究中心的工作有些什么启示?
        嵩山在郑洛之间,当然还是前述这条华夏文明轴心线上的一部分。嵩山地区从古代遗产角度可以为今后的文化旅游、文化产业贡献些什么?我想应该经过学会、中心的深入研究、提炼才能有一个整体的设想并或可供有关方面参考。具体地说,这里裴李岗以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十分发达;新近的考古发现基本上可以确定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夏大约发源于嵩山腹心地区,然后向北发展到洛阳盆地;历朝历代嵩山周围一直人口众多,文化发达,山北的洛阳号称九朝古都,其实算上夏商和西汉、隋、唐、北宋的两京制,可称为是中国历史中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了,期间留下丰富的遗产资源,中岳嵩山本身就是五岳之中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一个地方;今天少林寺已经形成了一个不错的文化旅游品牌和基础。中国文化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山水文化,五岳四镇及很多名山大河在框定古代人类生存空间环境和宇宙模式、民族精神认同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否可以在中岳嵩山地区设想一个五岳或者山水文化博物馆?是否可以复原和依托嵩山书院或者拟成立的嵩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对嵩山地区的自然与人文遗产资源和中国的山水文化进行深度发掘、整理、研究、阐释、保护和开发、展示?
        我们不少的文化产品其实都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与审美内涵,但是做成产业则往往有品味和效益方面的问题,主要就是因为研究和阐释不够,定位和实施就容易出现问题。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阐释,把文化资源的内涵发掘出来了,要素、品味提升上去了,旅游等文化产业才可能有基础并健康持续地发展。
         我想,这应该正是未来的嵩山文化圈研究中心的责任所在。

    来源:中国文物报2006.10.13第七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