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探求墓地延续时间的人口学方法 ——以好川墓地的研究为例
  • 曲沃羊舌晋侯墓地1号墓墓主初论 ——兼论北赵晋侯墓地93号墓主
  • 走向世界的中国动物考古学
  • 北方原始瓷烧制地点略论
  • 二十世纪山东考古的回顾与展望
  • 神秘璀璨的生命光焰——商周青铜器动物造型赏析
  • 薛国考略
  • 中国盐业考古的新进展—— 四川盆地古代盐业的比较观察 国际学术会议概述
  • 新干伏鸟双尾铜虎及其他
  • 中国失蜡法的研究、鉴定和著述纪略
  • 最新热门    
     
    从杭州胡雪岩的祖坟墓碑再谈胡雪岩籍贯

    所周知,胡雪岩破产后,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以后的文献和方志记载中至今仍找不到胡雪岩家人的去向。自胡雪岩故居修复开放以来,曾有来自美国、加拿大、香港、上海等地的一些胡姓游客,都说他们是胡雪岩的后代。我们以为倘无过硬的实据,均可能聊备一说而已。至于胡文莹在绩溪求学时的学历证明,使我想起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常有学子离开家乡逃难去各地生活、学习的现象。如用一个人的学历来证明这个人或他的祖宗的籍贯,恐难令人信服。前些年浙江高考录取分数线偏高,就有不少学生去了外省如新疆、青海、内蒙古读高中,考大学,难道这些借读人的籍贯就是新疆人?青海人?内蒙古人?中国有大量的学子去海外读书,有的毕业哈佛或剑桥,都有学历证书,难道这些人就是美国籍人、英国籍人?
        胡维平等先生对胡雪岩的籍贯(祖籍)在安徽绩溪十分肯定,其重要例证是近年新发现的两件有关胡雪岩与安徽有关联的文字记载,尽管这也不能完全确认胡雪岩的籍贯,可这些资料才是可讨论研究的问题。
        其一,关于《仝王姓交涉公事》,我们在《评析》2005年12月16日一文中已提出质疑,此不赘述。
        其二,我们在《中国文物报》的《评析》文章发表不久,徽州又新发现一部《南巡日记》,并由王振忠先生在上海《文汇报》(2006-4-10)等刊物上发表。据称该日记是“乙亥十月”即清光绪元年(1875年)的产物。其中记载:“园名芝园,主人名光墉、字雪岩。未至门、见石板阔而且洁,大有吾乡景象。”该作者论述:“所谓吾乡景象,当指明清以来徽州城郭乡村中常见的大石板路面,这种特色迄今体现在徽州的街衢与巷陌间。另外,园内建筑‘过于雕琢,近乎洋人格局’。可见,这个耗资百万两的芝园,应是融洽了徽派与西式元素构建的江南园林建筑”。我们知道一座古建筑的断代,是从多方面去观察分析考证的,尤其从梁架、屋面、斗木共、柱、枋形式等重要结构来鉴别的。从来没有根据石板的大小和清洁度来判断考证整个古建筑的。60岁左右的杭州人都知道,50年代以前在城区的街巷,有的中间铺石板、两旁作弹石,有的整条路都用大石板铺路,还有那些寺庙和稍有规模的人家中的天井、厨房、院落等都铺满大石板。杭州现存明代建筑的茅宅、吴宅,清代建筑的梁宅、汪宅、陈宅等都有这类石板。这种形式不仅在杭州,而且在上海豫园及其他省市过去的传统民居也都有这种风格。浙江的萧山、余杭、绍兴、宁波等地的传统建筑也是如此。因此,该日记作者在一百三十多年来前到杭州,那时杭州城内石板更为普遍,他见了胡府石板就认定是“吾乡景象”,那杭州岂不处处是“吾乡”?!如此草率论断难免有故意炒作之疑。
        我们过去讲了胡雪岩不是绩溪籍人,安徽方面曾拿不出文字实证,也为此深感苦恼。而今的这些所谓新发现,安徽的有关人员,不想尽办法去征集、收藏,怎么至今还放在村民家里?再如“珍贵”的《南巡日记》最近在徽州发现,却反而被上海的一位教师收藏?殊感不解。
        有关胡雪岩为杭州人的大批文字材料和实物(包括民国年间有大量说明胡雪岩是杭州人的资料),都收藏在国家图书馆、北京故宫、杭州碑林及国家一些开放的景点名胜处等开放单位,怎么安徽的这两份新近发现的材料都是手抄本,流散在民间?既然胡雪岩在大红大紫时期抽空同王姓打官司,又与“家乡”朋友的密切往来,有那么深厚的家乡观念,为什么至今杭州找不到胡雪岩是安徽籍贯的半点依据?安徽也从没有一部史书记载胡雪岩是安徽籍的史实呢?杭州清代就有徽州会馆,胡雪岩为什么与会馆没有一点联系?自从民间文物市场在国内活跃后,无论是铜器、瓷器、玉器、字画的造假现象到处可见,真与假鱼目混珠。因此我们对上述两份所谓例证,从文字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后,一直希望有关人士能把它送到国家权威部门,如国家图书馆古籍部的李致敬先生、上海图书馆古籍部的陈宪行先生等古籍顶级鉴别专家处,给他们时间,请他们在纸张、墨迹等方面作鉴定,杭州胡雪岩研究会也可为此资助。我们认为,这样两份资料的真实性就会水落石出,而后就可以再进一步作解读。

    2006年8月26日第七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