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长城起源的考古学考察
  • 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谈商人的[黄泉观念]——从殷墟铜铃上装饰的倒装兽面纹说起
  • 泥河湾旧石器文化与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 新论摘要《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渊源研究》
  • 新论摘要《试论鸡公山文化》
  • 薛国考略
  • 中国盐业考古的新进展—— 四川盆地古代盐业的比较观察 国际学术会议概述
  • 新干伏鸟双尾铜虎及其他
  • 从杭州胡雪岩的祖坟墓碑再谈胡雪岩籍贯
  • 最新热门    
     
    农业社会的出现对古代人群健康的影响

    变化的产生不一定直接来源于饮食,更主要的是因为人群密度增加和恶劣的卫生条件导致整个生活条件的下降。
        从采集狩猎到农耕经济转型后,由于饮食和人群的生活方式等发生了重要变化,也因此影响到人群的健康,从而引发人群的一些骨骼生物学属性的改变和骨骼上一些病理特征的出现。
        1、寿命降低 
        性别和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群的结构和寿命。从全球大量的人骨样本调查结果看,与采集狩猎人群比较,农业人群一般具有较低的平均死亡年龄,至少有两个原因可以解释农业经济转化后的这种退化影响。第一,随着农业化的加强,人群的迁移减少而聚合性增加,人群密度的增加使卫生条件更加恶劣,从而导致整个生活条件的下降,这就增加了疾病的扩散和细菌感染机会。第二,食物的营养缺陷会引起牙齿釉质缺陷和多孔骨肥厚症状。一些研究发现,有牙齿釉质缺陷或多孔骨肥厚的个体的死亡年龄低于那些没有这些症状的个体。换句话说,营养缺陷会导致人群的寿命降低。
        2、骨骼尺寸的变化  
        农业社会的转型带来的营养降低,可以导致个体或群体平均身高的降低。至少有两种变化支持这种想法。首先,农业社会相比采集狩猎,人群食物的选择范围窄多了,食物范围的减少似乎可以引起一些重要营养元素的减少,特别是需要量相对小的元素(微量元素)。其次,普遍的农业产品如小麦、大米、高粱和小米等中的蛋白质和生理所需铁的含量都很低。
        身高的降低与身体受到的环境压力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如在平均身高低的人群中,多孔骨肥厚和牙齿釉质发育不全的出现率相对较高。这种现象说明营养缺陷能够引起多孔骨肥厚和釉质发育不全,也能引起身高的降低。
        另外有的研究发现,随着农业的加强,人群身高的变化有性别差异。被调查人群中的女性身高有显著的降低,而男性身高的变化不大或没有显著性的降低。
        3、长骨和管状骨的变化 
        头后骨骼的尺寸能够提供个体生活的环境信息。农业经济生存方式中主要有两个方面会影响头后骨骼的尺寸,即营养和劳动量。劳动量和营养两方面的证据都认为农业人群比采集人群的头后骨骼尺寸较小。
        营养是骨骼生长中重要的因素,有营养压力的人群的骨骼体积较小,包括股骨和其他管状骨的尺寸减小。有营养压力的个体的骨骼生长较慢且骨骼的再吸收增加,营养不足的结果是使骨骼变薄。与采集狩猎人群相比,农业社会中人群食物的营养降低了,从而造成骨骼的薄化。
        劳动量也是影响骨骼大小和形状的一个重要因素。骨骼的皮层骨一生都在生长,其生长速度受到劳动量的影响。在高强度劳动的催化下,骨骼的生长会强于低劳动量的骨骼生长。农业人群相比采集经济更多的是定居生活,骨骼形态一般表现出粗壮度降低,头后骨骼尺寸减小。
        头后骨骼的研究结果和身高的研究结果很相似。对比不同人群头后骨骼的尺寸可以提供生活方式的信息,即小而欠粗壮的骨骼可能与农业经济有一定的关系。不过,因为社会类型在很多方面可以有差别,所以,性别差异的调查可以提供比绝对尺寸更多的信息。比如,头后骨骼存在高程度的性别差异可以推测为农业型的生活模式,低程度的性别差异则可能是采集经济人群。
        4、头后骨骼粗壮度的变化 
        身体活动和承受活动的负荷会增加骨骼的粗壮度,那些有更高身体挑战行为的群体比仅是定居行为方式的群体有更大和更粗壮的骨骼。
     过度的身体活动会在长骨上产生特征上的变化。身体受到的压力程度会改变骨骼的形状和分布,包括股骨、胫骨和肱骨,特别是其横切面的形状。宽的骨骼比窄的骨骼更能够经受负荷的压力从而承受和分化高强度活动的力量。
        重度活动的影响可以在骨骼大小上反映,特别是在头后骨骼的指数上表现。这些指数能够很好地反映出高强度活动和承受重度负荷会产生更粗壮的骨骼。当骨骼的横切面不同于圆周形而被压缩或扁平化时,一般认为它更有承受负荷的较强能力。在采集人群中,高劳动量引起了长骨的扁平化。
        随着农业的转型,人群骨骼的粗壮度普遍降低(尽管也有例外)、长骨的尺寸缩小以及表现出不够突出的骨骼附着点。
        尽管有很多研究表明骨骼粗壮度的减小是归于农业引起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但也有例外。这些例外可能是在当地的环境下,采集和农耕人群具有特殊的行为方式所致。
        5、骨骼上的硬化反应的增加 
        骨骼的硬化反应是由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非特异性的骨骼损伤。硬化病并不是农业经济转型后食物变化的直接影响,而是有两个方面的间接影响。第一,农业社会人群的流动性减小,而且定居的生活模式有助于某些疾病的传播,特别是卫生保健水平的低下和卫生环境的恶劣。其次,全球的很多地区在全新世早期阶段人口迅速膨胀。相比前农业社会,具有高人群密度和定居生活方式的农业社会人群更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其中之一就是在骨骼上出现硬化反应。一些调查发现,伴随农业经济的硬化病的增加也表现出感染性疾病和寄生性疾病的高发现象。一般来说,从采集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转型中,人群中的骨骼硬化病的出现通常会增多,当然也有一些例外。
        6、龋齿的出现率增多 
        一般认为,食物中碳水化合物是影响史前人类龋齿发病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物类食物在口腔内存留易于引发细菌滋生而导致龋齿。从采集狩猎经济到农业的过渡期,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加入饮食中,引起龋齿的细菌更容易利用碳水化合物,因此,龋齿的发生率会增加。古代居民龋齿的发生率与经济类型存在密切关系,龋齿的发生率常被作为推测农业经济与采集狩猎经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另外,在农业社会中,龋齿的发生有性别差异,即女性龋齿的出现率高于男性,这种差异在前农业社会并未发现。对这种性别差异至少有两种解释:第一,农业化加强后,男女性饮食上出现了差异,表现在食物组成的分配上、加工或消费方式上的差异。第二,性别上的生理结构差异使女性在消费同样的食物时比男性更容易发生龋齿。
        与上述规律不同,有的研究也显示出一些采集人群龋齿高发的现象。龋齿高发的采集人群一般被发现依赖的采集食物含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特别是其黏性会对牙齿健康起到负面作用。例如,现代采集狩猎人群Texas,主要消费水果、纤维植物和坚果,这些都有高的碳水化合物成分和黏性结构,他们龋齿的发生率高也并不奇怪。同样,其他的研究也发现在消费黏性水果和蜜的非农业社会群体中的龋齿出现率也比较高。相反,也有一些农业转型期或食物转变期的人群也没有依照惯例出现龋齿增加的现象,比如,欧洲新石器时代的农业产物在饮食上的作用就不是很大,或者说不是龋齿的有效制造者,可能有其他的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
        7、贫血现象的增加
        (筛状眶或多孔骨肥厚)筛状眶和多孔性骨肥厚是出现在骨骼上的一种病理损伤,一般认为,它可能是由于缺铁性贫血造成的,它与人群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类型也有一定的关系,被认为与农业社会的出现有关。从采集狩猎向农业经济的转型中,因为食物的改变以及更多地依赖种植产品,使得这种病理现象似乎有增加的趋势。其原因推测有以下四个方面:
     1)肉类比谷物包含更丰富的铁。
     2)肉类中铁的成分比谷物中的铁更易被吸收。
     3)肉类中包含促进铁吸收的化合物,肉类中的一些成分能够促进铁的利用。
     4)很多重要的谷物中含有铁吸收的有效抑制剂。
     除饮食影响外,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疟疾或腹泻等都会引起贫血,这些非饮食因素也有规律地集中发生在与农业社会有关的密集的定居地区。
     尽管也有不同的看法,但讨论农业转型期时,缺铁性贫血依然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来考虑。缺铁性贫血既可以由饮食引起,也可以由疾病引起,而且在农业转型期的饮食和疾病的变化中,它已经被充分接受。
        上述所有现象就是“伴随农业化的加强人群健康状况退化”的生物学证据。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