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古代的捕鱼业
  • 汉代陶瓷分类问题管见
  • 失蜡工艺不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选择
  • 新阳城遗址初探
  • 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学研究的新进展
  • 冶金考古研讨会综述
  • 『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暨广富林遗存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 在 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暨广富林遗存学术研讨会 的讲话
  • 新论摘要
  • 殷墟出土的陶球新解
  • 最新热门    
     
    辨别骨质工具的新方法——微痕观察

     

        动物骨骼是旧石器遗址中最为常见的遗物。因遗址不同的功能性质和埋藏环境,出土骨骼的特征有所差别。差异体现在诸多方面,例如种属、部位、大小、破碎程度以及骨骼上的各种痕迹。以往的研究比较关注于种属、部位和个体数的鉴定和判别,便于推测这些动物种属所能反映的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生存资源。近年来,研究史前人类行为和社会结构逐渐成为研究重点,仅仅依赖对种属和破碎骨骼的鉴定与统计,很难提取相应的人类活动信息。因此,我们必须在认识动物骨骼破碎及各种痕迹产生机制的基础上,理解动物骨骼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达到复原当时人类行为模式的目的。
     
        根据出土骨质品的形态和肉眼观察到的骨骼上的痕迹,传统的研究方法把认为具有合适刃缘或尖端并且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破损疤的骨骼归为人工产物,称为骨器,并以这两种依据确定骨器的性质和功能。例如对那些具有锋利边刃,或尖端,边缘具有一些小片疤(凹齿状),表面比较光滑等特征的骨骼很容易被认为经过有意加工和刮削,穿刺或钻等方式的使用。但必须注意的是,动物骨骼的破碎和骨制品的形成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例如物理因素:因压力,冷热,风化的自然破裂,水流冲刷磨蚀,遗存之间的位移和摩擦;生物因素:啮齿类或食肉类动物的啃咬,踩踏;人为作用包括有意的修理和使用,并有偶然无意的作用等。受遗址(或地点)埋藏的保存条件和功能的影响,上述三类因素可能同时或在不同阶段分别持续地作用,多种因素可能会同时以不同程度呈现在动物骨骼上,因此用肉眼观察形态和破损痕迹,很难辨识人工骨制品与自然条件下的似骨制品,基本无法准确解释它们的成因。
     
        与石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