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三维数字建模技术在考古遗址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以秦俑二号坑遗址建模项目为例 |
|
|
|
考古遗址发掘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遗迹、遗物信息,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但是文物遗迹在长期的保存过程中,面临逐步自然消亡的危机。同时,考古遗址中很多重要的迹象,在发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所丢失。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地获取考古遗址中的各类相关信息,长期以来都是考古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传统的绘图、照相、摄影以及文字记录手段限于某种因素,无法准确而详细地记录遗迹、遗址的几何信息和三维形态,为后来的研究、展示等应用需求提供完整的资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全站仪、GPS、数字相机等一些新技术手段在考古发掘中的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古遗址信息获取的能力。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些手段仅仅满足了考古信息采集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层面的需求。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考古遗址的相关信息,首先,需保证所获取的资料科学准确;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以保证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同步记录相关信息;第三,其生成的基础数据要具有多种应用可能,以满足考古发掘、保护、研究和展示等各层次的需要。实践表明,在考古遗址应用三维数字建模技术,不仅可以完全满足这些要求,同时,将会是考古信息获取和资料后期整合、分析手段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变革。 三维数字建模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它通过高速激光扫描测量的方法 以被测对象的采样点离散点集合——称之为“点云”的形式获取物体或地形表面的阵列式几何图像数据。可以快速、大量的采集空间点位信息,为快速、精确地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并进而建立起科学准确的数据模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正是基于这些优点,三维数字建模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航天、航空、水利
< 1 >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