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放在《考古》2006年第5期发表《论湖田窑宋代刻花碗的模印技法》一文说:根据这种器内有纹无釉的刻花纹瓷器的形制特征分析,可以认定其不是一般的湖田窑宋代的刻花碗,而是湖田窑宋代由“定模”者制作的一种有着特殊用途的用具。
湖田窑宋代的刻花碗中,至少有一部分只是艺术效果上的“刻花碗”,而这些碗内的阴刻纹饰并不是由“半刀泥”刻花法加工而成。能加工模的模,实际上就是母范,而被母范加工的模,于是也就成为子模。按照这种区分,容县出土的宋代瓷碗印模和彭州窑出土的宋代“呈蘑菇形”的印范、金城窑出土的宋代陶碗范变成为子模,而彭州窑出土的宋代“呈无底碗形”的印范和湖田窑出土的这两件宋代“刻花碗”也就成为母范。
印花和刻花属于两个不同概念,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纹饰的形成方式。印花需模,而刻花则无需模,于是,是否用模便成为印花和刻花的分界和标识。在未见到有凹凸纹样的碗是如何制作的情况下,光凭这种釉下纹饰的形态和艺术效果来判定其为印花或刻花,往往会产生偏差。因此,一概将碗内的阴纹定为刻花或将碗内的阳纹定为印花,同样也会造成误判。
段清波在《考古》2006年第5期发表《秦始皇陵封土建筑探讨——兼谈“中成观游”》一文说:依据勘探资料,分析这组体量巨大、高出地面30米左右的建筑覆压在墓圹周边,夯土基础一部分在墓圹外,一部分伸进墓圹内。从远处观察,陵墓上除中心部位外,其实是一座高达九级的高台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