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云冈筑堡与古寺衰微
  • 对孔望山摩崖造像时代和祀主新说的质疑
  • 苏秉琦的学术遗产与辽河文明的研究
  • 新论摘要
  • 京杭运河关键工程的遗迹——高堰石堤惠济闸和《重修惠济祠碑》
  • 错综复杂的东南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也谈浙江新发现的几处较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
  • 秘色瓷 属性的实物例证
  • 汉水上游早期文明进程初探
  • 为钱所困的考古学家
  • 德国内布拉星盘的天象问题之探讨
  • 最新热门    
     
    西拉木伦河北部兴隆洼文化早期遗存探索

    发掘,共清理出半地穴式房址11座、灰坑2座,出土一批具有典型特征的陶、石、骨、蚌器和较多的动物骨骼。从房屋形制和聚落布局看,已发掘的11座房址均为长方形或梯形半地穴式建筑,门道较短,朝东南。地穴四壁和居住面均为生土,有的抹一层厚约1厘米的细泥,并被烧烤成硬面。灶址多位于居室的中部,为圆形浅坑式,灶、口、壁及底部均被烧烤成红褐色硬面,有的灶壁嵌有石板,底部残存一层草木灰。柱洞排列分为内、外两圈,外圈分布在穴壁内侧,有的为半壁柱,内圈分布在灶址周围。F5是已发掘的房址中面积最大的一座,总面积约41平方米,室内柱洞共发现31个,其中外圈28个,内圈3个,另外在靠近门道顶端的两侧还有2个较大的柱洞。通过发掘判知,地表所见的每一个灰土圈基本上代表一座半地穴式房址,均沿东北—西南向成排分布,所发掘的11座房址共分成三排,其中第一排有7座,排列密集而规整,第二排有1座,略偏东北侧,第三排有3座。F1和F5在第一、三排中的位置居中,室内面积大于同排中的其他房址,应属单排中的中心性房址,是否存在整个聚落内部的中心性大房址尚待日后发掘验证。从目前的发掘资料可以看出,该聚落内部至少可以分成单座房址、单排房址、整个聚落三重结构,以排为单位,构成整个聚落的核心框架。
     
        从出土遗物的特征看,陶器均手制,多采用泥圈套接法成器,器表呈黄褐、灰褐色,均夹砂,质地疏松。器类较少,以平底筒形罐为主,还有小型陶杯。器表多分段施纹,素面陶器较少。纹饰种类以细泥条附加堆纹和压划线纹为主,还有少量戳压窝点纹。细泥条附加堆纹多装饰在陶罐颈部或肩部,主要样式有横带状、间断横带状、斜带状、波折状、菱形格状、连弧状等,有的在细泥条上戳压密集的窝点纹。压划线纹多作为主体纹饰装饰在器腹,主要有交叉纹、网格纹、横、竖人字形纹、平行短斜线纹或短斜线组成的三角形纹饰。石器的加工方法分为打制、磨制、琢制、压削四类,其中打制石器为主,磨制石器较少,典型器类有梯形亚腰石铲、长方形、梯形或半圆形石刀、磨盘、磨棒、杵、臼、盘状器、球、长条形石叶等。骨器多磨制而成,主要有锥、铲、匕、管等,还发现有两侧带凹槽的骨梗刀柄。角器、牙器和蚌器的数量较少。动物骨骼多破碎,有的被火烧过,经初步鉴定,主要动物种类有马鹿、狍、牛、猪、貉、兔等。在F7居住面上还发现有炭化植物的颗粒。 

        二、与本地区相关考古学文化遗存的比较

     
        本地区已确立的新石器时-古学文化主要有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富河文化、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小河西文化是兴隆洼文化的直接源头,也是中国东北地区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古学文化,房址均为长方形或方形半地穴式建筑,大体成排分布,聚落规模偏小,陶器种类单一,多为夹砂素面陶罐,也有少数罐口下侧装饰细泥条附加堆纹和压划线纹,石器以打制为主,磨制较少。西梁遗存与小河西文化典型遗存区别显著,当属不同的考古学文化,但西梁遗存筒形陶器上的细泥条附加堆纹和压划线纹应源自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是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延续时间约1000年(距今8200~7200年),以兴隆洼一期聚落为代表,该文化早期在西拉木伦河南部便出现了布局规整的大型环壕聚落。从陶器群的特征看,以夹砂筒形陶罐为主,流行分段施纹,主要有压印凹弦纹、细泥条附加堆纹、各种压划线纹、戳压窝点纹等。作为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最典型的纹饰,压印之字纹在兴隆洼文化早期尚未出现,处于萌芽阶段,较成熟的压印之字纹始自兴隆洼文化中期,至晚期成为主导性纹饰,并相继被富河文化、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承袭和发展。西梁遗存的陶器纹饰中未见压印之字纹,具有代表意义的细泥条附加堆纹和各种压划线纹与兴隆洼一期聚落遗存陶器装饰风格具有鲜明的共性,结合房屋形制、聚落布局和其他类出土遗物的典型特征判知,西梁遗存与兴隆洼一期聚落遗存应属于同一考古学文化,并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即兴隆洼文化早期,西梁遗存与兴隆洼一期聚落遗存的差异应与聚落规模大小以及所处西拉木伦河南北不同区域有关。
     
        克什克腾旗瓦盆窑遗址和巴林右旗塔布敖包遗址所出陶、石器特征与西梁遗存大体相同,均应属于兴隆洼文化早期。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属于筒形罐文化圈,由于陶器种类单一,在判定文化属性和分期断代方面陶器纹饰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中原地区同类课题研究中注重器形演变和器类组合变化形成鲜明对比,这里之所以将西梁、瓦盆窑、塔布敖包遗存确认为西拉木伦河北部的兴隆洼文化早期遗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证据就是压印之字纹尚未出现,加强陶器纹饰研究是推动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古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三、小结

     
        以西梁、瓦盆窑和塔布敖包遗存为代表,西拉木伦河北部兴隆洼文化早期遗存的确认,进一步丰富了兴隆洼文化主体内涵,为在该地区探索近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提供了重要基点。2001至2003年度兴隆沟遗址的发掘,成功地将兴隆洼文化中期(距今7800—7500年)经过人工栽培的粟、黍的炭化籽粒浮选出来,为开展北方旱作农业起源课题研究提供了新的视点,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从西梁聚落和兴隆洼一期聚落的发掘资料看,兴隆洼文化早期的经济形态应以狩猎—采集经济为主,是否存在原始的农业经济仍属未知。由此看出,西拉木伦河北部兴隆洼文化早期遗存的确认,对开展北方旱作农业起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也期待西梁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和更深层面的研究。

    (2006年4月7日7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