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记一件罕见的仰韶文化莲蓬头状流陶壶——兼论大河村H66出土器物的功能 |
|
|
|
2000年冬天我们在伊洛河下游地区的拉网式考古调查中,在河南偃师灰嘴东址的一个断坎下,采集到一件仰韶文化的陶器。它的造型独特,构思巧妙,推测应该有特别的用途。 该陶器夹砂,外观略呈红褐色,敛口,卷沿,圆唇,溜肩,鼓腹,平底。上腹似有磨光,略显细腻;下腹粗糙,砂粒清晰可见,局部可见略呈平行状的切痕数道。器高16.4厘米,口径约10.5厘米,底径约9厘米。虽然该器残缺一半,但是仍可大致复原其形状(图一)。值得注意的是在口部一侧安有一莲蓬头状短流,流长约2.8厘米,流面略呈弧状,直径约2.7~3厘米;流面上有14个小孔,孔径仅0.1~0.2厘米;其中3孔未透,可知穿孔是从外到内完成。流与器壁连接的地方,只有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小孔,可知流速缓慢,应该有很好的过滤效果(图二)。与流略呈直角的一侧口沿下,有一个鸡冠状横耳,由于陶器的另一面缺失,估计相对应的一侧还应该有一同样的鸡冠状耳。 由于失去了地层依据,对于陶器出土的背景不甚明了。但是这件陶器的外观粗糙,腹部有磨痕,显然是一件实用器。灰嘴东址地层堆积丰厚,从仰韶中期开始到东周时代累有人居,根据我们的判断,这件陶器应该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种特殊
< 1 >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