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从东亚最早陶器谈跨湖桥和小黄山遗址年代
  • 殷墟墓葬随葬陶器组合研究
  • 家马的起源——来自线粒体DNA的证据
  • 毒箭、毒矛与史前的狩猎技术
  • 新论摘要
  • 实物是考古学的前提与目的——从宾福德的怀疑论说起
  • 三星堆成组玉石璧音乐声学性能初识
  • Site Catchment Analysis(遗址资源域分析)译法及其考古学意义的思考
  • 新论摘要
  • 采集狩猎者的命运
  • 最新热门    
     
    晋侯请隧中的 隧 不当作墓道讲


        长期以来,人们对春秋时期晋侯请隧中的“隧”几无二致地被当作墓道来理解,但这种见解和考古发现之间却相去甚远。最近我将与此有关的文献仔细梳理了一番,觉得从东汉开始,学者们对这个问题就已经莫辨曲直,我以为,晋侯请隧中的“隧”不当作墓道讲,这里的“隧”是天子都城外的一种行政建制,即乡遂制度中的“遂”,而诸侯国除鲁国外是不得使用的,这种认识在三国韦昭注《国语·周语》时就已经提到了。
     
        晋侯请隧的故事发生在僖公25年,即公元前635年,事见《左传》和《国语》。《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朝王。王飨醴。命之宥。请隧。弗许。曰。王章也。”《国语·周语卷二》:“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不许。……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周襄王不仅不许晋文公用隧,还给他讲了一番上纲上线的大道理,这让为周王室建立了功勋的晋文公无可奈何受地归去。
     
        历代均有一些鸿学大儒对此条文献或与此相关的文献作过不同程度的考释,自东汉经学家贾逵(贾侍中)开始,多数人将上文中的隧当作墓道讲,并认为这是周王专用的墓葬形式,诸侯国君的墓葬不得使用墓道。贾逵注《国语》:“隧,王之葬礼,开地通路曰隧。”晋代杜预沿袭贾逵的说法,在注解《国语》时说“阙地通路曰隧,王之葬礼也。诸侯皆悬柩而下。” 对此,唐人孔颖达补充到:“阙地通路曰隧也。天子之葬,棺重礼大,尤须谨慎,去圹远,而阙地通路,从远地而渐邪下之。诸侯以下棺轻礼小,临圹上而直悬下之。故隧为王之葬礼,诸侯皆悬柩而下,故不得用隧。晋侯请隧者,欲请以王礼葬也。” 而唐人贾公彦对隧的理解更进一步,认为隧固然是周王使用墓葬形式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