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交流城市考古经验 促进文物保护工作—— 城市考古与文物保护 学术研讨会综述
  • 四川盆地唐宋时期制瓷工艺初步研究
  • 古 顿 国 考
  • 倗 国 及 其 相 关 问 题
  • 跨湖桥的陶罐子里煮的什么药
  • 日本的水田考古研究
  • 新论摘要
  • 大汶口文化的日月山图像和古代埃及的地平线表示法
  • 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迎新年探讨环境考古学新动向
  • 2005中国·日照龙山时代与早期国家国际学术研讨会 综述
  • 最新热门    
     
    基建工程中考古发掘工作的样板——江苏宁常镇溧高速公路土墩墓考古发掘座谈会实录

    土墩墓的形制结构、丧葬习俗等诸多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不仅廓清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土墩墓的一些模糊认识,同时也为江南地区青铜时代的社会结构和土著文化,土墩墓的源流、分期与分区,以及土墩墓的保护和利用等重大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其学术的突破主要有:
       
        一、进一步确认一墩一墓与一墩多墓现象并存
       
        土墩墓自1974年第一次发掘以来,在考古界一直存在着是“一墩墓”还是“一墩多墓”的争议。在本次发掘的40座土墩中除被破坏而埋葬情况不详外,可以确定的一墩一墓有3座,一墩多墓有28座。一墩多墓的现象明显较一墩一墓普遍。一墩一墓的土墩一般除中部的一座墓葬外,在其四周不同层面上放置数量不等的祭祀器物群坑。一墩多墓的土墩一般除中部的一座墓葬外,在其四周不同层面上再埋有至少1座墓葬。最多的周边还先后埋有44座墓葬。
       
        二、首次发现一墩多墓的向心布局结构
       
        一墩多墓土墩的墓葬布局方式多样,其中向心结构的布局方式较为特别,与中原及周边地区的墓地布局有着显著的差别,具有浓郁的江南土著特色,在土墩墓考古中也是首次发现。向心式布局即在土墩中心墓葬周围的不同层面安葬的多座墓葬头向均朝向中心墓葬。在40座土墩中有10座明确存在这一布局方式,为深入研究青铜时代江南土墩莫的葬俗和社会结构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考古学资料。
       
        三、首次发现土墩墓中存在堆土掩埋与竖穴土坑的墓葬
       
        以往学术界普遍认为,作为先秦时期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特殊葬俗的江南土墩墓一般没有墓坑,采用堆土掩埋、平地起封的特殊方式安葬。后来也发现有土坑现象,但并不普遍。本次发掘的40座土墩共清理墓葬233座,绝大多数均有墓坑,同时在很多墓葬中还发现了人牙和人骨腐痕,这在中小土墩墓考古发掘中尚属首次,不仅从另一个方面佐证这些竖穴土坑就是墓葬,而且为江南地区青铜时代土著居民的人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
     
        堆土掩埋现象较为少见,但本次发掘发现了一座带浅坑和小封土的墓葬,为土墩墓中另一新的发现,它可能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带封土的墓葬,不仅丰富了土墩墓丧葬习俗的内涵,也为研究我国古代墓葬封土起源提供重要资料。
     
        四、发现了多样的墓葬建筑
     
        以往的土墩墓发掘中,仅有一些墓葬建筑的零星发现。这次发现的有关墓葬或与祭祀建筑,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式多样。在40座土墩中有9座墩子发现了14座丧葬建筑,包括墓上和墓下两种。墓上建筑主要指在墩子中心墓葬上的建筑,由基槽、两面坡的棚子、石床等部分组成,有的还有通往墓葬的小路,在棚子上再堆土成丘。这类棚子建筑与浙江印山越王墓较为类似,而时代明显早于后者,级别低于后者。有学者进一步指出,以往认为印山越王大墓的这类建筑事古越国高等级贵族墓的特有结构,现在需要重新认识这一现象。
     
        墓下建筑是建在中心墓葬的下一层、墩子基础层面上的建筑物,同样包括基槽和柱洞。这类建筑一般位于墩子中心,建在中心墓葬的正下方,与中心墓葬没有直接关联。专家认为,对这些遗迹解释还有待更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
     
        五、首见墓地界域
     
        发掘中有1座土墩有明显的界墙和护坡,1座土墩有土垄,这在土墩墓发掘中首次发现。界墙和土垄起到确定墓地四至的作用。在另两座土墩中发现护坡堆积,其功用可能与界墙、土垄相似。没有明显界墙、土垄的土墩,其墓地的界域与墩子的基础范围大体一致,墩子堆积包括墓葬和祭祀器物群等活动基本在基础范围内。在墩子基础铺垫完后,墓地的范围也就确定了。这些说明土墩作为墓地在建造之初就有了明确的规划。有专家则提出界域作为一种葬俗还需要合理的解释。
     
        六、明确土墩营造过程
     
        土墩的营造大致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平整土地:再在其上铺垫1至3层土,形成土墩的基础,现有资料显示基础完成,也就确定了墩子的范围,即确定了墓地的范围;在基础的中心部位建造中心墓葬及相关建筑,封土形成最早的坟丘。也有在土墩中部生土面或基础面上建造祭祀性建筑,后在建筑基础上堆土再建造中心墓葬;以后不同的时期在坟丘上堆土埋墓,或进行祭祀活动;在一定时期后再进行一次封土,停止埋墓和祭祀活动,完成该土墩即墓地的经营过程。
     
        土墩墓是中国青铜时代很重要的一个学术课题。分布地域大,时代延续相当长。本次发掘反映了土墩墓研究的学术进步和发展,在解决一些学术问题的同时,又提出了许多新问题。由于本次发掘资料详细、完整,座谈会上,专家还对土墩墓有待进一步解决的学术问题和今后的关注方向提出许多建议,如:土墩墓的年代问题,借助这批资料墓葬丰富的叠压打破关系,将土墩墓的年代和分期问题进一步细化;同时每一个墩的延续时间也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墓葬成员的社会关系问题,在明确了每一个墩是一个家族多代延续的墓地的基础上,研究社会关系、组织结构就非常重要,发掘中发现的一些牙齿的鉴定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此外,不同的土墩之间的关系、陪葬铜器的高等级墓与一般墓葬的文化因素构成的区别、如何界定祭祀器物群等等问题,还需更深入的思考。(本报记者  李政)

    (2006年1月13日7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