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上古中国姓氏名字及神农炎黄关系考
  • 基建工程中考古发掘工作的样板——江苏宁常镇溧高速公路土墩墓考古发掘座谈会实录
  • 中国文明起源的新探索——读 《齐鲁史前文化与三代礼器》
  • 原始瓷产地研究之启示
  • 宁波 海上丝绸之路 学术研讨会综述
  • 尖底瓶的用法
  • 对郑州出土商代牛肋骨刻辞的一点看法
  • 郑州出土商代牛肋骨刻辞补识
  • 新论摘要
  • 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研究
  • 最新热门    
     
    喇家遗址四千年前的面条及其意义


       
        新近的一期英国《自然》杂志(2005年10月13日出版,《NATURE》第437卷第967~968页),刊发了青海喇家遗址出土齐家文化的面条状遗存的鉴定研究论文。我们的这项研究作为考古学多学科合作的一个成果,能够被世界顶级的科学刊物所重视和接受,说明它的意义是世界性的和前沿性的。
     
        这项成果首先是考古发现的成果。其出土的可靠性和属于齐家文化的年代,都极为明确。青海民和喇家遗址2002年发掘中,在20号房址地面出土了一碗面条状遗物。出土时,红陶碗倒扣于地面上,碗里积满了泥土,考古工作者在揭开陶碗时(发掘该探方的是青海考古所的蔡林海先生),发现碗里原来存有遗物,从直观的观察看来,像是面条状的食物。但是当时已经风化成为非常微弱的状态,只有像蝉翼一样薄薄的表皮尚存,不过面条卷曲缠绕的原状还依然保持着一定形态。面条全部附着在后来渗进陶碗里的泥土之上,泥土使陶碗密封起来,陶碗倒扣,因此有机会和条件能够保存下来。然而,由于保存微弱,参加发掘的多人立刻就进行了现场拍照,然后迅速将陶碗放回原位,保持原状,连同泥土一起采集回营地,加以整体包装。可是这样也并没有能够保存出土时的状态。考古队对此发现非常重视,决定将此遗存带回北京进行鉴定。回到北京以后,再次打开时,面条遗迹已经荡然无存,仅存泥土,只留下了照片可以看到当时的情状。同年底,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进行田野工作汇报,叶茂林特别把这个发现的现象和照片公之于众并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