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上古中国姓氏名字及神农炎黄关系考
  • 喇家遗址四千年前的面条及其意义
  • 二里头文化的铜器
  • 云冈石窟与《维摩诘经》
  • 探寻中国文字起源的重大发现——蚌埠双墩遗址刻划符号
  • 尖底瓶的用法
  • 对郑州出土商代牛肋骨刻辞的一点看法
  • 郑州出土商代牛肋骨刻辞补识
  • 新论摘要
  • 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研究
  • 最新热门    
     
    安徽淮河流域新石器时-古的重大突破——双墩文化概说

    淮河地区——即沿淮河两岸一块,称为双墩文化类型;甚至于还有将淮河中、下游地区统称为“青莲岗文化”的观点。这样一来,本来是一个完整的文化分布区给四分天下了。也有一开始就把淮河中游地区作为整体来考虑的,称为侯家寨文化(其中分为双墩期→侯家寨一期→石山子期→侯家寨二期)。现在看来,侯家寨遗址一期和二期是两个不同的文化面貌的遗存,不能统而称之。侯家寨一期与双墩内涵一致,双墩遗址内涵更具典型性,可以将中游地区这一新的文化序列统领起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以“双墩文化”称之更为合适。
     
        通过对双墩遗址发掘材料的整理,我们认为双墩遗址具有一组区别于其他诸文化的器物群,在淮河中游地区早中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双墩文化,距今7000年左右,是目前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对建立淮河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年代分期框架和谱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双墩文化的特征

     
        1、遗址多分布于台地上,其周边不远的地方有河流经过,地理和植被环境为境内有水网、草地和森林,亚热带温暖湿润型气候,适宜水稻农业的发生和发展。
     
        2、以水稻农业和渔猎为主、采集为次、家猪饲养为辅的多种经济生活方式。
     
        3、陶器以红褐色为主,有一定数量的红衣陶和少量的黑陶、灰陶等。陶质早中期以夹蚌末为主,(晚期多夹砂),夹炭(草木灰)为次,少量夹云母末。泥质陶由早到晚呈逐渐增多的趋势。陶器的制作方法,早中期均为手制,晚期出现轮修或轮制。陶器的表面以素面为主,少量的刻划、戳刺、指切纹等纹多饰于器物的口、沿、肩、折棱和扳手、耳系上,极少通体纹饰的情况。早期的彩陶多表现为红衣、红口或外红衣内黑色,少数饰彩陶纹。而到了晚期彩陶有较大的增加,多为彩陶图案。陶器的火候由早期的低到晚期的稍高呈渐变的状况。
     
        陶器的器形多为釜、支架、罐、钵、盆、碗、器座、鼎、甑、器盖、纺轮、网坠等。在器类和器形上,早中晚各期遗址中还有一定的演变关系和个性差别。如炊器,由早期单调的直口、敞口和侈口扳手或附加一周堆纹凸棱釜发展到中期多种形制的卷沿、侈沿、直口、敛口、折肩罐形和敛口折肩、敞口钵形扳手釜,与釜配套的支架也由一种小型圆柱体到中期又有一种大型的仿男性生殖器的支架。晚期的鼎逐渐取代了早中期的釜。陶器流行平底、矮圈足、矮喇叭豆足、鸡冠和扁形扳手、鸟首形和牛鼻形耳系、蘑菇和圈足座形等多种形状的盖纽等。
     
        4、石器、蚌器和骨角器的数量目前不是很丰富,类型和形制也比较简单,构成了这一地区的文化特征。其中大量的蚌器和鹿角勾形器在这一地区比较流行,是双墩文化的典型器物。其中石圆饼、蚌锯、投掷器、陶圆饼、彩陶、大量的鹿角勾形器和刻划符号等反映了双墩文化时期人们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5、在早、中期遗址中多流行陶器刻划符号。目前在双墩和侯家寨两个遗址中发现640多件刻划符号,构成了双墩文化遗存的重要内容,为史前刻划符号又增添了一套新的时代早、数量大、种类多、内容丰富、结构独特而新颖的符号种类,不失为考古工作中的又一重要发现,学术价值重大。
     
        双墩遗址位于淮河流域中游中心点,由上述可以看到,在其周围分布着二十多处同一文化面貌和文化性质的文化遗址,这些遗址的内涵有早晚之分,有的与双墩遗址同时期,有的可早一些,有的已能够区分出晚于双墩遗址。总之,将随着这些发掘材料的整理发表和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终将建立起淮河中游地区以双墩文化为代表的自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和体系。

    (2005年12月16日7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