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上古中国姓氏名字及神农炎黄关系考
  • 喇家遗址四千年前的面条及其意义
  • 二里头文化的铜器
  • 云冈石窟与《维摩诘经》
  • 探寻中国文字起源的重大发现——蚌埠双墩遗址刻划符号
  • 安徽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双墩文化概说
  • 横水墓地的发现与晋文化研究
  • 对 郑州商城 命名的一点看法
  • 济南市县西巷地宫及相关问题初步研究
  • 新出现荣仲方鼎的年代学意义
  • 最新热门    
     
    新论摘要

    STRONG>商丘市博物馆珍藏一通明代思想家吕坤撰书的《一师六友道脉之图》和《身家衰盛循环之图》碑,分别刻于石碑的正背面,且图文并茂,内容是吕坤晚年亲手所撰,而且写于他辞官居家不久、其哲学思想形成初期,具有较高的史料研究价值,是研究吕坤哲学思想的珍贵实物资料。《一师六友道脉之图》作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一师六友道脉”是吕坤一生哲学思想的精华,《道脉图》的发表澄清了吕坤哲学思想形成方面的重要史实。《身家衰盛循环之图》作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是继《道脉图》之后吕坤晚年代表作之一。他依据阴阳八卦中的衰盛循环、物极必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而作,具有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吕坤也借此告诫子女要居安思危、勤俭好学、济人利物、多做善事,从这一角度分析,他的《循环图》至今仍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徐少华、李海勇在《考古》2005年第11期发表《从出土文献析楚秦洞庭、黔中、苍梧诸郡县的建置与地望》一文,认为:通过对洞庭、黔中、苍梧诸郡县的建置与地望的分析讨论,说明战国中期楚人即在江南逐步设置郡县,数量不断增多,体制渐趋完善,以郡统县的格局逐渐形成。比较而言,春秋时期楚人仅在南方置有江南县,到战国中期设置有洞庭、苍梧诸郡,而县和封郡的数量也大幅增加。同时,新出考古材料表明,秦王朝在南方的地方行政建制多沿袭楚国旧制而来,汉初作了进一步的调整,这对我们深入探讨江南地区楚、秦、汉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以及洞庭、苍梧、长沙、黔中诸郡的建置沿革与地理变化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赵志军、吕烈丹、傅宪国在《考古》2005年第11期发表《广西邕宁县顶蛳山遗址出土植硅石的分析与研究》一文,认为:通过植硅石研究在顶蛳山遗址第四期文化堆积中发现了数量可观的稻谷遗存,说明大约在距今6000年前后稻作农耕经济已出现在这一地区。顶蛳山遗址稻谷遗存的突然出现说明栽培稻和稻作生产技术都有可能是从其他地区传入的。稻作生产方式在当地虽然出现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研究的结果还显示,在稻作农业经济出现之前,顶蛳山人赖以生存的是采集狩猎经济,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当地先民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而且回报率高的野生物资源,这应该是农耕生产方式在当地乃至大部分岭南地区出现较晚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5年11月25日7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